第357章 國賊勝福王薨
作者:幾字微言      更新:2021-12-24 08:55      字數:3277
  古北口關城。

  拄著拐杖的齊老四扛著血跡斑斑的長槍,默默地看著一支兵馬遠去,呸了一聲:“該死的西狗,一群賣國賊!”

  關城上的其他人聽了齊老四的話,都是沉默,沒有再說。他們隻是看著那些兵馬,眼中盡皆流露著鄙夷的神色。

  這支兵馬就是來自山西的陸禪所部。

  “來了這麽些天,帶了那麽多兵馬!明明可以及時趕到,卻在最關鍵的時刻沉默沒有支援。明明有幾千大車的東西,卻不肯給一點和建奴血戰的傷兵用。這些,還是我們朝廷的兵馬嗎?”一個憤怒的儒衫男子衝著遠去的大軍怒吼。

  這位儒衫男子本次科舉失利,繞著燕京一路遊曆至此,此次和建奴交戰,他也獻獻計獻策,親眼目睹了陸禪冷漠古北口的事情。

  “幾千的大車,怕是整個晉商都出動了。就為了一萬七千兵馬的軍需?怎麽都足夠了,卻不願救濟袍澤!”

  儒衫男子恐怕一輩子也想不明白,大車裏頭根本沒有帶行軍打仗要用的傷藥,糧食倒是極多極多,但在陸禪這裏,卻隻夠自己所部一萬七千兵馬的使用。

  他準備了十萬石糧食,卻不是自己用的。

  古北口外,滿滿原野。

  關外駐紮著建奴的主力,五千女真精騎已經攻破過古北口關城,但對於已經被打穿的古北口長城防線,建奴卻並未再度發起進攻。

  他們,似乎在等待著什麽。以至於都沒有直接將大軍進入關內,盡管他們隨時都可以,而且能夠劫掠富饒的京畿地區。

  這似乎和預想到的建奴動向有些不一樣。

  而事實上,建奴就是這麽老實地錯過了禍亂燕京的機會。似乎,他們還真怕了窩在燕京城裏不敢出來的三大營,而那些兵馬,連敢上城牆的都沒多少。

  一切都在陸禪趕到關外的時候揭幕。

  兩軍對壘,一場大戰即將開始。

  隻不過,兩軍高層似乎都是分外愜意。

  建奴固山額真布爾哈望向遠方列陣緩慢的大同鎮邊軍,嗤笑一聲:“連個樣子貨都算不上。這些漢人,爭權奪利倒是極其厲害,這一次,也不知他派了多少健壯的努力!”

  其他女真將領溫言,都是大笑:“就是最出色的男人做的軍人,也都隻能用來奴隸!”

  “不。他們最出色的男人連奴隸都不夠資格,下不動田還隻會內亂!”

  建奴軍隊充滿了自信,而大同鎮這邊的兵馬,卻排兵布陣才剛剛完成。

  整個軍陣緩慢地朝著前方運動,而後方,卻有無數軍官在那嘶吼,竭力維持著走個幾十步就要重整戰陣的漢軍。

  女真軍的笑聲更大了,麵對三倍於己的漢軍,女真人的選擇是主動進攻。

  五千女真軍開始動了,他們沒有正麵進攻,而是向著側翼繞去,一個勁地繞著,不斷用箭雨撩撥著漢軍的軍陣。

  及至近了,女真人也漸漸發現了驚喜的事情。

  “這些漢軍,都是些老弱。全部都是五六十的,還有些孩子女人!殺過去!”

  女真軍爆發了衝鋒。

  陸禪在一排排板甲閃耀的親衛護衛下在軍陣的最後方,甚至還略微脫離了軍陣。

  看到這一幕,他閉上了眼睛。

  但很快又睜開了,他後命令自己的親衛隊保護著自己後退,四千多人的親衛家丁部隊保持著最強硬的軍陣,無論是衝擊過來的潰兵還是偶爾跑過來的建奴,都一一斬殺。

  而此刻,一支女真軍歡呼了起來。

  他們捕獲了漢軍的後勤,足足有十餘萬石糧食,無數堆積的武器,尋常的盔甲。近萬人俘虜,盡管其中大半都是老弱婦幼和平民。

  兩個時辰後,退了很遠將大部分潰兵都收攏起來的漢軍又有了動作。

  “開始進攻吧。這些潰兵也都派兵殺了,越是慘烈,這功勞才越寶貴!”陸禪冷聲道。

  麵對漢軍的進攻,早就收拾好了所有戰利品的女真軍歡暢大笑。

  一員年輕的牛錄躍躍欲試想要進攻,卻最終被固山額真布爾哈阻攔了:“將那個不馴服的蒙古部落的人丟出去,一千多個腦袋,就當是十萬石糧食的錢了。我們走!”

  五千餘女真軍呼嘯北上。

  漢軍加速了進攻,陸禪的親衛營首當衝先,裝備著板甲的漢軍撲向了一千餘蒙古人。

  “得女真首級千餘,逼退建奴於關外!大捷,古北口大捷!”

  一起快馬直入京師,燕京城內,滿城歡呼。

  解除了北方的威脅後,樞密院再對比安梓如此肆意妄為,自然是震怒無比。

  “堂堂一省巡撫,竟然死在了亂兵之下,這個借口,誰能信,誰能信?”西府樞密院會議上,樞密副使石方宇憤怒地拍著桌子:“朝廷地方大員,萬人護衛下,能夠被區區一個圍攻城內的叛軍給暗殺了?虧他們找的好借口!”

  石方宇根本不再掩飾,直接將嫌疑指向了提交奏章的王三善和安梓以及湘軍將領宋大壯。

  當然,在石方宇這個傳統的文人眼裏,他對武夫是不屑一顧的。能夠看入眼的,也就手握著重病和少數民族身份的安梓,以及世閥陣營中的叛徒王三善。

  “內裏絕對有陰謀,此事,必須徹查!”石方宇怒喝道:“兵部有司聯合三法司,應當立刻派員徹查。至於重慶解圍的大功,哼,誰是功臣誰是逆賊,朝廷絕不會薄待任何一個功臣,但國家法度在,卻決不會容忍任何奪功違逆之人!”

  此刻,樞密院都承旨也沉聲道:“如此。樞密院應當立即下令禁止西南方麵任何兵馬開始調動,直至等到朝廷法司徹查完畢!”

  朱瑱沉吟著,他沒有說話。西南此事,相隔千裏。就算是真相,經過這數千裏的距離後也不知道歪曲成了什麽樣。而且他的根基在山西,對西南的消息實在是一竅不通。這樣的情況下,讓他對此事的判斷失去了足夠的準確度。

  朱瑱性子謹慎,委實不能想象鬥爭之中,竟然會發生漢朝那樣的生死相搏。華朝的文官政治已經相對成熟,搞得人家落馬以後罕見有繼續攻擊人身的,除非彼此之間有生死大仇,不然官場之中奉行的也有彼此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說法。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天下無敵。就連蘇默,不也這一次吃了大虧?

  朱瑱有些遊移不定,他看向了周琦。

  卻見周琦此刻臉色分外冷酷,道:“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我們難道還要容忍?哼,她安梓王三善的確手腳做得幹淨。接著一場攻城重慶的大戰將那些知情人全部送死了七七八八。但天道不孤,總有那仁人誌士站出來指證。現在,我手中便有四川巡撫衙署官吏,以及僥幸的逃生官兵這希爾證人。此事,必須嚴懲。現在,首要勒令雲貴總督蔡複一負責好本轄區,決不能讓西南的兵馬再有異動!”

  朱瑱心下一個咯噔,看著三人望過來的目光,都是熟悉的人。但一瞬間,他卻有種分外陌生的感覺。這還是曾經謙謙有禮的士大夫嗎?

  如此嚴厲的舉措,難道……是他朱瑱落伍了?

  朱瑱沒有沉吟,隻是沉默。

  良久,朱瑱這才道:“用印吧。”

  樞密院下令,命蔡複一率兵進入重慶監視“一幹功臣”。

  當然,這是樞密院的密旨上所寫的。在朱瑱的強調下,表麵的功夫依舊是由蔡複一作為高級官員,負責對平定奢安之亂中的將官功賞過罰。

  但……蔡複一帶過去的兵馬委實有些多了點,蔡複一作為雲貴總督,不僅是西南的最高軍政長官,同時也擁有漢夷官軍土兵總計十萬。

  這一次,密旨上是明明白白地說著,要蔡複一全部調過去!

  京師這地方,雖然樞密院政事堂這樣的兩府所在,朝廷衙署,看起來神聖無比威嚴令人敬畏。但說白了,這裏頭待的還是人。

  隻要是人,就有各種各樣的可能。

  若是說燕京是個大篩子,而樞密院和政事堂就是篩子核心的地方,恐怕誰平民百姓們怎麽也不會相信。

  但實際上,就是如此。

  蔡複一調兵監視平定奢安之亂的有功之臣。

  樞密院的公文剛剛從朱瑱的大印下落了下來,但稍待不過一個時辰,燕京裏頭居於頂峰的那幾個權貴就得到了消息。

  這裏頭包括華言徽,他主持的皇城司近日的活動突然顯得十分消停。隻是對消息依舊敏感,樞密院的消息傳出來後,華言徽也在和其他權貴差不多的時間得到了消息。

  而且,華言徽得到的還要更多。

  他知道,政事堂很快就會副署了。

  這就代表了東西二府的集體意誌,盡管上麵沒有文國權的名字,而後者,近日來接連都在告病休養。

  “古北口勝了,陳穀涵的兵馬也到了山海關。調轉回頭隨時就能占了天津,這天下……難道真的要變了嗎?”華言徽輕歎一口氣。

  他忽然想到了華儀柳,隻是稍待他就搖頭:“豎子耳,為皇位,能不算一個獻帝都是托福了。”

  福王府。

  華儀柳目光陰沉,看著人來人往的福王臥室。福王拖著病體,終究是暮氣沉沉了。

  這些都是太醫院的太醫,按說是這個年代水平最高的醫者了。隻是……靠他們……華儀柳的臉色緊跟著也沉了下來。

  忙忙碌碌一直到了半夜,最終,才在一個太醫無比惶恐的話語中結束:“殿下……他……”

  “世子……準備後事吧。”

  大華啟興四年九月十六,福王華玉潤,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