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天津衛
作者:幾字微言      更新:2021-12-24 08:55      字數:3105
  天津地區的形成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唐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宋金時稱“直沽寨”,元朝改稱“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國朝初年,為了對付山海關外東北,華北塞外的草原民族,在此築城設衛,稱“天津衛”。

  天津衛的城市史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唐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關於天津衛的起名,“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衛”是華朝的軍事建製。天津衛也開始了築城建設,初建時的天津城其實是個土城,這座土城周長9裏多,城高3丈5尺,寬2丈5尺,城的形狀是東西長、南北短,很像一把算盤,所以當時人們也把它稱為“算盤城”。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稱,海河、南運河、北運河等眾多河流均在天津交匯。海河全長73公裏,它穿越天津市中心,東入渤海,早在公元三世紀以前,海河作為天然河流,就成為中國北方人民的水運通道。(東漢時期曹操開挖河渠工程,將海河平原上的300多條大小河流由分流入海改為眾流歸一,初步形成了成扇麵型的海河水係),隋朝隋煬帝楊廣下令開鑿了全長1400多公裏的大運河,溝通了海河與黃河、淮河、長江等水係的聯係,奠定了天津四通八達、航運樞紐的地位,為天津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金、元以後,漕運開通,不論海漕還是河漕,江南的漕糧都要經過海河運抵京都,尤其是國初建都燕京,兵馬衙署雲集燕京,對糧食的需求也變大十分巨大起來。如此,對於燕京而言,自然是更加重視天津衛的漕糧轉運工作,對此朝廷專門設置漕司負責轉運,當時大運河上糧船上萬艘,轉輸漕糧500萬石,繁榮景象另人歎為觀止。

  漕糧的轉輸帶動了天津的運輸業和商業的發展,在海河、南運河、北運河三河交匯的三岔河口逐漸形成了許多商業區,貨棧、錢莊、會館等行業應運而生,集市貿易也隨即興旺,十集一市的輪轉也使當時的天津人有天天趕大集的感慨,商業的繁榮昌盛使天津也成為世人矚目的城市。這時的天津已遠遠超出單純軍事要地“衛”的地位。

  蘇默,便是在這樣一個情形下來到了天津衛。

  蘇默的正式職司是天津宣撫司宣撫副使,宣撫使正職是華言徽,但正式履行職司的卻是蘇默。也唯有蘇默才會在天津衛辦公,宣撫司雖然不是常設機構,但卻有一點十分耀眼。這就是宣撫司擁有開府建牙的職權,也就是說……至此,蘇默有了合法合理建立自己班底的正式機會。

  而這個年代,就算是巡撫其屬官名額也不多,需要自己掏銀子建立幕僚機構才才可以。當然,朝廷有時候也會額外撥付銀兩資助。

  同時到任的還有宣撫判官,車百。車百是兵部郎中,正五品官銜,知府序列,有足夠的資曆擔任宣撫判官。當然,蘇默也知道得更多,作為京中少壯派官員的代表人物之一,車百進入天津衛,可以看做是華言徽在京招攬之功。

  車百和蘇默關係一般,相處之中主要是公事公辦。對此,蘇默沒有異議。他很清楚裏頭的彎彎繞繞。

  宣撫使的副貳主要包括宣撫副使及宣撫判官。

  在沒有正使履行職務的時候,則以副使為主,這個時候判官既是重要屬官輔佐宣撫使或宣撫副使治本司事,同時也擔負對副使,也就是蘇默的的監察職權。

  作為宣撫副使蘇默有權辟置宣撫屬官,宣撫使幕府屬官眾多,主要包括承受文字官、參謀官、參議官、勾當公事(幹辦公事)、主管機宜文字等。宣撫使幕僚並非固定編製,各種屬官在宣撫司中並不全都設置。宣撫使屬官來源複雜,有地方軍政官員充任屬官兼職,也有專職幕僚擔任,更有有中央官員臨時委任的。由於宣撫使司幕僚多由長官辟舉,從而形成事實上的舉主與門生的關係,因此宣撫使與幕僚一般有著較為親密的關係,成為整個宣撫司機構正常運轉的重要動力。

  若論幕僚屬官,蘇默顯然比起同時代的所有地方大員都有一個極大的優勢。那便是士林領袖!

  狀元及第的光環和南華書社的社長的榮譽讓蘇默對於新科進士和落第舉子都天然有著親切感。

  於是,還未離開燕京的落第舉子們聽聞蘇默要開辟幕府,頓時便心下激動。果然,蘇默很快就接連邀請落第的舉子們聚會,對於那些有著務實精神和卓越才敢的舉子,更是親自登門相請。這樣的結果當然讓落第舉子們心裏感到十分安慰……瞧瞧,科舉落第也沒什麽,人家狀元及第的蘇默還得登門拜訪請我出山呢!

  至於那些尚未分配到職司的同年進士,蘇默當然是更加重視。在華言徽和蘇默的竭力運作下,諸如兵備道,鹽政,漕運,稅司等地方官插入了這些新科進士。當然,天津衛職司大變動,裏頭同時又被摻入了多少沙子和眼線乃至臥底,蘇默就不得而知了。

  謙遜的姿態和包容的胸懷讓蘇默得到了舉子和進士們的敬重和忠誠,迅速充實的幕府也讓蘇默對天津之行有了底氣。

  作為宣撫副使,蘇默實際上代替宣撫使行使其全部軍政大權,具體包括組織並參與對周邊民族政權的戰爭、組織軍隊招募、軍隊校閱、嚴明賞罰、體恤軍兵、維持軍隊秩序、調發與管理糧草、武器、戰馬等軍需資料、點檢、修築城池、組織防禦、布置戰略、平息兵變、叛亂及農民起義、組織並參與對境內少數民族作戰等。

  當然,作為官員,對人事管理的職權也是宣撫使職能的一個重要方麵,它不僅能夠奏辟、舉薦官員,而且對轄區內官員有權進行督察和獎懲。在天津這樣的軍事地區,宣撫副使可以主持科舉考試和負責官員的磨勘遷轉,決定他們的去留。此外,宣撫副使仍保留了最初職能,在地方賑災、開墾農田、招納流亡戶口、興修水利等民政領域也保持了重要的權力。而宣撫使對地方財權的控製和侵奪,更進一步增強了軍政實力,成為地方的實際領導者。宣撫使甚至可以印製錢引、發行度牒,行使一部份中央的財政權力。

  此外,宣撫副使在外交、文教、地方宗室事務中都具有一定權限。可以說,啟興帝和華言徽能為蘇默搞到這樣一個位置,可謂是費勁了心思,也是十足恰到好處。

  到了天津衛後,天津文武盡皆到場迎接。

  天津三衛駐兵兵額一萬六,在規製上是三個衛的編製。隻不過衛所兵糜爛,衛所製也無法承擔其天津衛的管理職能。再加上漕運在此轉運,軍事規製更加無法應對天津的城市膨脹。

  天津衛在民政職能上隸屬於北直隸,因為北直隸不設布政司等三司,故而天津衛的民政司法事務一直有兵備道負責。

  兵備道則是由朝廷派員擔任,而今的天津兵備道全稱“整飭兵備道”。現在擔任天津兵備道的是李彤從,李彤從的正式官銜是山東按察使司按察副使兼領天津衛整飭兵備道。其中,山東按察使司副使是寄銜,隻負責確定品級。

  如此一來,蘇默眼前這位五十餘歲,圓臉圓身看起來很是和氣的兵備道就是堂堂朝廷從三品的大員了。

  對此,蘇默倒是不懼。他也是一品虛銜的朝廷大員。更何況其掌握的權力遠遠超出對方。雖如此,官場裏的體麵蘇默卻是十分用心,快步過去,溫笑著,待李彤從先行行禮時,這才扶起李彤從:“李臬台多禮了。”

  “見過蘇使君。在下對蘇使君仰慕可謂是由來已久,下官在津多問使君京中軼事。今日一見,果然少年英雄,令人讚歎啊!”李彤從不愧是官場老手,一見麵便是阿諛奉承分外流暢。

  蘇默不動聲色:“過譽了。李道台在此,就不為在下引薦一下地方俊彥嗎?”

  李彤從一點也沒有尷尬,繼續轉向介紹與其站在一排,略微靠後的幾人。首先伸手指向一名年輕一些,目光略帶倨傲的男子:“此為戶部分司主事,程炳欽。”

  蘇默含笑,默默看著程炳欽,及至目光逐漸嚴厲,又在眾人目光之下,程炳欽這才漫不經心地朝著蘇默行禮,笑容散漫,目光怪異:“見過蘇使君了。”

  對於這樣的態度,蘇默卻是點點頭,很平淡的樣子,繼續走過。

  這時候,河間長蘆都轉鹽運使司,鹽運都司王尚連忙朝著蘇默行禮:“拜見蘇使君。”

  與此同時,天津守備,一個彪呼呼的五品武官常蘭也忙不迭行禮。

  蘇默也是頷首,正如同對程炳欽那樣。

  見到蘇默這個態度,城中諸人的表情都有些微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