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邊軍將門
作者:幾字微言      更新:2021-12-24 08:55      字數:3084
  但他並沒有入城,盡管新任的河南巡撫黃道周讓新任的河南布政使隋文煥好好犒勞陸禪所部,但陸禪對這些卻並不領情。

  就在他到開封的半月前,啟興三年十月,朝廷對湖南三司的調整也終於得以完成。

  隻不過明眼人看來,這與其說是朝廷對湖南三司巡撫做出調整,還不如說是在衡王的意誌下,東府來了一個例行蓋章。衡王推薦在書院教書的黃道周出仕,於是這位一直在江南有著“黃聖人”聲望的大儒得以一朝進入從二品大員的行列,成了一省軍政大員。

  黃道周被衡王推出來,這個人選連陸慷都沒什麽能挑錯的。人家黃道周名望夠高,自己本事也足,尤其是書院裏頭的人物,那更是代表了書院一係的身份。

  緊接著作為投誠衡王最早的洛陽知府被衡王題名河南布政使,也就是三司之首,民司之長。隨後,就任長沙府知府的蘇浚北調成為河南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衡陽衛指揮使周從軒周從軒升任河南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

  由此,河南的一巡撫三司台徹底入了衡王之手。

  到了這個時候,陸禪哪裏還有心情接受這些人的犒勞?客客氣氣收下了東西,休整了一下,軍營中一人不出城,陸禪便立馬北上,北渡黃河去了山西。

  陸禪的最終目的地是宣府。

  宣府就是宣府鎮,九邊軍鎮,衛國邊關。

  由薊鎮四海冶至大同鎮平遠堡的長城,因總兵官位宣化府,故稱宣府鎮。

  宣府鎮占冀州地,秦漢為上穀郡;遼太宗會同元年,後晉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後,屬遼國;金滅遼後屬金;元屬中書省上都路。

  宣府,南屏京師,後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險,右擁雲中之固,誠邊陲重地。

  宣府鎮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更是保衛京都,防禦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宣府山川糾紛,地險而狹,分屯建將倍於他鎮,是以氣勢完固號稱易守,然去京師不四百裏,鎖鑰所寄,要害可知。

  故此,朝廷在宣府設立總兵官。作為九邊之一,宣府在此分為六路。

  東路:東起永寧四海冶,北至靖安堡,邊垣一百三十三裏,邊墩一百五十二座,衝口二十處。下北路:北起牧馬堡東際大邊,西抵樣田,南至長安嶺,邊垣二百一十三裏,邊墩一百九十座,衝口二十一處。其他還有,上北路,中路,上西路,下西路。如此合計有邊垣一千一百一十六裏,邊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衝口一百九十二處。

  而今宣府總兵官是陳穀涵,陳穀涵是邊軍鎮將之中少有的不帶粗魯氣的人。不帶粗魯氣,是文人們對武將的說法。覺得武將們粗魯不堪,不值得正視。

  隻不過陳穀涵卻對文人比較貼近,專門請了博學鴻儒為其子女求學。而今其子陳彥鵬乃是北地有名的才子,其女陳妍更是名傳燕京的大家閨秀。

  雖說坐鎮邊疆,但陳穀涵卻不願意一輩子呆在宣府。他本來也是有秀才功名的,年輕時一時義憤投了軍務,跟著廝殺漢們摸爬滾打到了而今成就將門底子,他卻不再希望一輩子也窩在邊疆裏。

  陳穀涵盯上了宣大總督的位置,齊仁河衝擊中樞失敗後無心政務,乞骸骨的折子都寫好了,就準備著到時候交接政務軍務了。

  齊仁河是從一品的大員,陳穀涵若是登位宣大總督因為資曆較淺或許隻能拿一個正二品。但無論如何,那也是在地方官上登頂了,到時候入中樞宰執,光宗耀祖不在話下。

  隻不過大多數武將到了總兵官上已經是到頂了,這個時候的總兵官差不多就等於後世的大軍區司令。在地方上,總兵官在武途中已經封頂,上無可上。

  當然,這也不就是說武將們當了總兵後就沒有升職前景了。總兵本身無定員,也無品級。按照隸屬,這是屬於邊軍戰兵體係,不同於國朝的衛所兵。

  衛所兵的規製就要完整一些,從小兵,小旗,總旗,百戶,千戶,衛指揮使乃至一路上朝上到五軍都督從七品百戶到一品左右都督,這就是一個十分完整的軍事體係。

  隻不過衛所兵糜爛,徹底不堪使用,故而朝廷在九邊戰兵這裏又有了一套體係。

  邊軍士卒小兵往上有忠順官,鎮撫,坐營軍官。然後七品把總(百總百人長),五品守備(千總),四品遊擊將軍,三品分守參將,副總兵,總兵品級無定數。

  總兵副總兵因為品級無定數,故而有些武將一輩子下來好運能拿一個一品總兵致仕然後在自己的軍鎮裏窩一輩子,做個土皇帝。當然,也有二品總兵如陳穀涵這樣的,渴望再上一步。

  想要再上一步,那當然就有講究了。可以是再上一步進中樞西府,拿一個不世襲的侯爵任一個左中右前後都督,運氣逆天的能再進一步進西府為樞密院副使,隨後終老。

  也可以是邁過逆天的一步,由以武將的身份轉入隻有文官才能當的總督,成為宣大總督,然後登位東西二府,甚至有可能淡化文武之爭,入主二府,登位宰執,名揚青史。

  是左是右?一步邁入,天差地遠。

  陳穀涵考慮了良久,最終他還是義無返顧地盯上了宣大總督的位置。

  隻有宣大總督才能讓他在邊疆摸爬滾打幾十年的家業兵馬可以沿襲下去,也隻有宣大總督,才能徹底鞏固一代將門進入政治的大門。

  陳穀涵是邊軍將門,他不會放棄自己的根底跑進京師任人魚肉,他相信唯有手中的實力才是說話的底氣。而不是寄希望於朝廷,他們對待功臣的態度已經寒夠了人心。

  那怎樣才能登位呢?

  陳穀涵將自己所有的人脈梳理了一遍,卻發現一點頭緒都沒有。

  直至中原發生了大戰,洛陽被圍,開封被圍,洛陽解圍,洛陽軍解圍開封……一係列的變化改變了中原的局勢時,也撬動了帝國的政治版圖。

  失去了河南一地的陸家深受打擊,手握三萬雄兵卻最終一事無成的陸禪白白跑了一趟中原,去路可憂。

  按說遠在中原的事情和陳穀涵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調動邊軍清剿叛匪的事情朝廷很少幹,沒別的原因,就是邊軍紀律太差,調動邊軍去打叛匪,首先地方差不多就能被邊軍毀了,再加上邊軍本身在邊疆就耗費夠大了,依著轉運調兵的費用,其所用費用將達到一個恐怖的數字。

  既然不會被調兵入中原,那陳穀涵關注什麽?

  “河南一變,這天下的局勢就開始變了!”宣府白虎節堂裏,陳穀涵對著一旁的兒子陳彥鵬道:“陸慷身後的代表的世閥勢力,而衡王則是皇室的堅定支持者。蘇默背後的書院可以說是皇室培養起來的最忠誠力量,也是一批新興家族的代表。兩大勢力對峙,此勢無非此消彼長。為父要爭這宣大總督之位繞不開中樞,也就繞不開這兩派。這個時候中原大戰改變了格局,也讓為父得到了機會!”

  陳彥鵬靜靜思慮著,道:“那父親看好哪一派?”

  陳穀涵笑道:“倒不是為父看好哪一派,而是,哪一派能讓為父登上這宣大總督之位。那些文人啊比起什麽都實際,我們要是真沒了手底下的兵馬,說話也就一個小卒子的分量。所以咱們還是實際點好。他們的政治理念也好,名聲也罷。隻要利益上一致,便那足夠我們去爭取了。”

  “利益一致?”陳彥鵬咀嚼著陳穀涵的話。

  陳穀涵緩緩點頭:“似陸慷這般勢力龐大的世閥,本來是沒有我們可以參合餘地的。更何況這次為父是有求於他們!但眼下河南局勢一變,陸慷的處境就艱難一點了。他身為首相,擔了極大壓力的讓自己的兒子帶兵進了中原,最後的結果卻是空耗糧餉,一事無成,這對陸慷的打擊很大,從中原三司一撫移位就可以看出來。這個時候我們過去那就有了雪中送炭的好處,再加上我們身在邊疆,正好可以給陸禪一個落腳的空當,依著陸慷的能量,一個副總兵不在話下。再等我登位宣大總督之位的時候,宣大兩鎮總兵之位都可以送出去!”

  陳彥鵬心下急了,想著父親你剛剛不還說著實力才是本錢嗎,怎麽轉眼就要把自己的根底讓給別人啊!這大同鎮且不說,那地兒派係林立,反而來說就隻要實力夠強大就能占下來。但宣府可不成啊,這地方是陳家的根本。丟了這地方,陳家說話還有什麽力氣?

  “父親……”

  陳彥鵬還沒說完,陳穀涵便繼續道:“妍兒雙八年華,正是許人的時候。你也知道陸禪是這一代少有的出色男兒,國中能比得過的沒幾個。這樣的男兒,配得上我們妍兒!”

  陳彥鵬皺眉了,原來父親打得是聯姻的注意。隻是,聯姻就這麽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