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局勢
作者:幾字微言      更新:2021-12-24 08:54      字數:3351
  無論如何,四川的戰局得到了徹底的扭轉。官軍在四川和貴州兩麵取得了優勢戰果,剿滅奢安之亂的日期已經逼近,隻要穩步推進,被不斷壓縮的叛軍隻有滅亡一途。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本就該是熱熱鬧鬧一番的。

  但誰沒想到,帝國兩麵為難的局麵在西南得到了緩解,卻在中原又出現了一個大漏洞。

  至少五十萬流民集聚在了洛陽,整個洛陽府的人口為之一空,兵馬十萬的流民軍圍攻洛陽,這個消息帶來的震蕩怎樣恐怖都不為過。

  朝中有識之士無不悲呼,帝國國勢竟然頹唐如斯。西南方麵這才剛剛好轉,本以為即將平靜了,但中原卻又出現了這麽大一個漏子。至少五十萬百姓啊,都變成了流民。造反的狂潮一旦掀起,整個帝國到處都有破漏的危險。不說往後,就是眼下這股流民軍,十萬軍隊,萬餘悍卒,這般強大的力量,就是朝廷再要抽調力量去征剿也是艱難。更何況眼下洛陽城裏頭不過殘兵兩三千,據說衡王倒是自帶兵馬一千五,還有一手訓練新軍的好本事。

  但說破天了,洛陽城內可用之兵能有多少?

  依著衡王的奏報,自然是所謂殘軍千五,王府護軍千五,編訓新軍三千。就這麽湊出了六千兵馬守城。

  但衡王的奏報裏呢,賊軍兵馬十萬,老卒悍勇之士萬餘,騎軍三千。

  如此懸殊的兵力對比,就算再不知兵的人也知道眼下洛陽城將是如何岌岌可危了。這個時候衡王的救急文書上到中樞,大家的反應可想而知。

  “衡王這是自討苦吃了!”兵部部議上,一正尚書兩副侍郎圍著地圖,兵部職方清吏司郎中夏凱心道:“洛陽之權並不在其身上,失城之責也不在其身上。眼下福王一跑,什麽事情都能潑在衡王身上了。而今洛陽式微,守城之希望已經渺茫,就算開封此刻果斷出兵,隻怕也不能再挽回了。”

  三名大員都是不由點頭稱是,兵部專司軍事,是東府用以分權西府軍事的重要砝碼。同樣也是為東府宰執提供決策的重要來源地,兵部部議就代表兵部對此次事件的看法。再加上兵部一正二副三大員中有兩個是陸慷的嫡係,有一個是八大家中人,其他各司雖說並未全部都是嫡係,但也都是很容易指揮的。

  故而,兵部是陸慷十分信任的地方。

  聽了夏凱心的話,場內顯然受到了鼓舞,武選清吏司郎中孫銘宇出聲道:“河南那些兵卒的素質我是有聽聞的,李宏是個帶兵之才,其部也有些敢打硬仗的底子。總的來說是肯拚命的。但諸位不知是否看到一條消息,之前洛陽城不在衡王手裏頭的時候,是福王負責守禦。麵對數十萬流民軍圍攻,福王命世子華儀柳領著福王府護軍和官軍出戰流賊,結果卻是先勝後敗,而且還是大敗而歸。也就是這一站,官軍的底子被福王給糟蹋了。至於王府護軍都是些什麽貨色,哼,這就不必說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故而,此刻的洛陽城裏頭真真是沒有可以守禦的東西了。一千五百人的衡王府護軍,能濟得甚事,能保住他們安穩逃出洛陽便謝天謝地了。”

  武選清吏司是各司首腦,第一等司官,他既然發話了,也等於各司之中對此事已經有了定論。於是場內莫名地竟是出現了一股子輕笑,車駕司郎中跟著一陣幹笑,卻發現自己怎麽都笑不出來。若是有心人隻怕還能記得,這就是那日京中寒門裏頭罕見爬上部司重要位置的寒門士子車百。

  車百笑不出來不要緊,但部議已經差不多尾聲了。一幹大員顯然已經有了定案。

  大員們閱讀了各方來的情報。最終,現任兵部尚書周祜匯總了兵部所有人的意見,提筆開始寫,這是要給東府參議的意見書:“洛陽已經沒有救援價值,兵部觀其守城力量十分薄弱,不僅士氣低落,且兵馬微薄,人心不整。最重要的是衡王為異地入洛,其人心未有歸附,又有福王此前的製肘,其在洛陽能夠發揮的力量並不足以支撐流賊之進攻。當務之急,在鞏固潼關防衛,命黃河水師戒備嚴防賊寇北上,同時命湖北方麵向北出兵準備進攻。而河南之事,當以開封的意見為要,增開封兵馬,籌銀兩軍費入豫。河南不可丟,中原不可亂。可抽調陸禪之兵馬北上,由湖北增兵為一路統帥平叛中原。”

  就當兵部開始部議的時候,樞密院這邊也沒閑著。

  眼下的樞密院是朱瑱當家,朱瑱對軍事是真心不大懂,隻能抽調了門下幾個對軍事有見解的人充當幕僚,以備谘詢。而更多的時候,朱瑱還是在熟悉了解階段。

  但西府終究是西府,樞密院作為大華最高軍事機構,其底蘊還在,洛陽之戰爆發後各方麵的消息也匯總了過來。總體來說,華朝的行政能力是要優於平行時空的明朝的。繼承了宋之官僚體係的華朝不同於繼承元值官僚體係的明朝,兩種官場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傳承性截然不同。其中糟粕精華的選擇性繼承,華朝顯然要優越於明朝。

  無論如何,當朱瑱要關注洛陽之戰時,各方麵的消息最終還是匯總了上來。

  比起兵部一幫專業的司官,朱瑱這裏的幕僚陣容也不可小覷。晉黨本就和邊軍貼得極近,要說抽調幾個專司軍事的幕僚那還真是一句話的事情。

  幾個幕僚水平也有,麵對洛陽之戰很快就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

  “兵部說的不錯。洛陽城內的確是沒兵了,那點殘兵敗將,能有什麽士氣?”

  “福王這一手做的絕啊,不僅將僅有的生力軍都給抽調光了,還將幾個大將比如李宏之輩給帶走了。這樣將城內官軍脊梁都抽掉了,還能拉出來做什麽?”

  “流賊大勢已成,之前破了州縣擄掠了工匠、人手,兵甲。而且看來還要一些不得意的士子加入了流賊手中。聽聽那句話,殺牛羊備酒漿,打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聽聽,這是一群泥腿子和武夫能說出來的民謠?”

  一幹幕僚說著,話裏話外都是不看好洛陽的樣子。

  的確,洛陽眼下這境況,真的是不能在糟糕了。城內正規軍不過區區三千,還有編練的三千新軍。就這麽六千人卻要抵擋十萬大軍的圍攻,這怎麽守?當年張巡守淮陽的兵馬都比這多呢。

  而且,洛陽城大,盡管城防措施要優良一些。但實際上比起當時的淮陽更加艱難。大城不易守,因為大城需要的人手多!

  洛陽城那麽大,六千人鋪上去能防多少人?

  越是大城,越不容易守。隻能說大城可以震懾宵小,如果敵軍想要進攻大城,非大軍強軍不可為。反過來說,若是守軍兵力太過微薄,守禦大城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故而,西府這邊最後的判斷也和兵部相同:洛陽已成絕地,當務之急是要將洛陽一地的糜爛局限起來!決不能讓流賊得到洛陽的補充後聲勢勃張,成不可控製勢!

  “衡王身為親王,地位尊榮,決不能為流賊所辱!”朱瑱看著地圖,輕聲說了起來。他在軍事上的確沒有才能,但幾十年的政治風波下,他的政治智慧已經到了一個極高的高度:“命黃河水師即刻戒備,防止流賊北竄,同時命其做最大努力營救衡王!”

  東府唱衰衡王,西府也不看好衡王。

  所有人對衡王,乃至對衡王的那個頭號幕僚蘇默都是一片冷嘲熱諷。衡王自不量力要用微末之兵抵抗勢眾之敵,這本身就是一種不智。至於蘇默,虧得他也自詡是用兵奇才,在西南立下閃亮功業。而今看來,也是為了奪取洛陽而昏了頭。

  洛陽城的確是誘人無比,但這明顯就是福王丟下來的坑,兵馬都抽調逛了,差點還一把焚了洛陽的積蓄,這擺明了就是要用洛陽城埋葬衡王一係嘛。

  這麽個陷阱都看不出,就這點道行,大家的確是有些對衡王不屑起來。

  當然,許是處於和東府不一致的步調。西府還是嚴令黃河水師營救衡王的,畢竟,一個親王落在了反賊手裏,還是天子胞弟,這對國朝的聲望打擊實在太大了。

  東府的陸慷好歹還能將屎盆子扣在主持軍事的西府上,但西府卻不得不小心翼翼。國朝軍事上的任何榮辱都實際上和西府掛鉤。

  “就當是憐憫吧……”啟興帝看了東西二府遞上來的奏章,無奈地印璽蓋了上去。動作熟稔,輕車熟路。也是,這樣的活兒做得多了,也能熟能生巧了,隻是當一個人形圖章卻絕不是啟興帝願意看到的事情!

  “二弟……這一次朕能否翻身,可就看你了!”華言殊悄聲道,胸中又是一陣氣血翻湧。死死壓住,華言徽麵露苦笑。

  開封城東百裏外,梁山泊。

  梁山泊這地方宋時有過一處好漢演義,但到了華朝這,早就滄海桑田,大半已經做了平地良田。

  但你若是以為這裏就重歸了平靜,那可就錯了國朝土地兼並得厲害,但每年能過新增的耕地卻少之又少,就算有,也極少能落到普通百姓手裏。

  隻是少歸少,但畢竟還是有的。

  比如這梁山泊,就因為滄海桑田後,水泊便成了陸地,於是多少貧民得了土地,山東,河南,江蘇,湖北,安徽,各方移民集聚此處。同樣,各色人物也掩身此間。

  此刻,梁山泊深處一個宅院裏。一個個大漢手持刀槍,身披鐵甲護衛此中。

  數十個看起來氣度不凡的男女皆是麵朝廳中上首一女子,五體拜禮:“吾等,拜見教主!”

  白蓮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