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帝京處
作者:幾字微言      更新:2021-12-24 08:54      字數:3219
  江陵城。

  領著一千騎卒率先入城的陸禪心情複雜,江陵城破敗了。千年的家族傳承,百年的鼎盛興旺,一朝在這裏被撕爛得稀裏嘩啦。

  亂兵雖然走了,街麵上卻是一片破敗。最為讓人心揪的是滿城素篙……整個城市幾乎家家掛白,也就是說,這裏每家每戶都有死人。

  叛軍的軍紀極其糟糕,可以說,一直隻是為了破壞而存在的武裝力量根本就是一個不可控的惡魔。整個江陵城除了陸家大宅外,其他在外麵的幾乎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兵災的影響。

  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幾乎成了叛軍的代名詞。

  在對峙之中不能找陸家大宅瀉火的叛軍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欺負平民百姓。

  江陵城內就算有敢於反抗的,也會被彭海若巨心狠手辣地全部殺掉,他本來就沒想著能在江陵城長久占領,根本不需要懷柔。

  總之,整個江陵城的元氣差不多是傷了六成,想要恢複元氣,非五十年不可為。若是想要恢複那種華中地區最繁華郡邑的程度,也許陸家再也沒有機會了。

  感受著這種哀聲,陸禪見到了精神頭很不好,卻強忍著最後一口氣的陸凡慈。

  “那群叛賊,決不能讓他們活著離開!”這是陸凡慈的第一句話。

  陸禪緩緩行禮:“夷人少有會操船之人,船中便有手腳他們也不會發現,此次孫兒定讓他們都沉江去!”

  “那就好……那就好!”陸凡慈皺成一團的臉上舒展了一點:“若不然,我死不瞑目啊!”

  陸禪眼中銳芒一顯,忽然有些擔憂了:“祖父且寬心,明日江上便能見浮屍了。切莫憂心啊!”

  此時江麵,突然一陣嘈雜聲響起:“船進水了,都進水了……船是破的!”

  “官軍……殺來了!”

  三日後,《時報》《文匯時評》接連抨擊陸禪。其心狠手辣,萬餘叛軍盡數沉屍江麵,就算有餘孽想要逃生也無一人躲過陸家派出的水鬼!

  如此慘烈,陸禪之手段讓人為之一肅。

  帝都,十月。

  江陵之事得以解決,陸禪稍事整頓便開始入川。而對於民間抨擊陸禪的聲音,也十分理所當然地被當朝諸公無視了。

  西府樞密院都承旨執政一下第一人王慧純更是下令嘉獎陸禪剿匪有功之事,算是為之前陸禪的寶慶之敗洗刷了一下。

  隨著新一任政府的運轉,東府西府新官上任後,自然是會有新氣象。首先呢,東西二府的宰執們便開始分派任務了。

  動作最快的是西府方麵,陸慷卸任後,朱瑱進入了樞密使的班列。但對於這個職位,朱瑱本心而言並不喜歡。

  他是文臣,地地道道的文臣。在嘉垣七年中進士後一路從平遙縣令至中樞大佬,走的是純文官的路子。雖說這有避嫌鎮將的意思,但說起來也是因為其著實沒有軍事天賦的緣故。文官好言少實,嘴炮的功夫這些人一頂一的能耐,但說起實際做事,大多數都是抓瞎。朱瑱能一路走上次相的位置,當然知道怎麽收斂這些缺點,故而麵對軍事隻能少說少做少犯錯誤。如此一來,西府事務難免會有架空的危險。眼下帝國危機四伏,四處用兵,西府一個不好各種帽子就能扣到他頭上。

  故而,此次登上西府之位,他本心而言是極其不願的。就算是比肩東府之長的位置,他也並不喜歡這個生疏的領域但他終究是晉黨中人,九邊鎮將之中的牽扯著實太多了。此次陸禪發力,繞開晉黨直接找到九邊鎮將,竟是拚著費了大力氣一個個說服,反而將原本不讚成和陸禪妥協的晉黨集體給拖下水了。

  朱瑱身為晉黨大佬,差不多就是被逼宮做出了和陸禪妥協的決定。

  故而,縱有不甘他也隻能選擇妥協。隻不過架空的威脅每日都在頭頂上縈繞,這讓朱瑱十分難受。於是,他隻能在分工一事上動手。

  大體上,西府負責全國軍事,主官朱瑱全麵總攬,而石方宇作為最主要的副手負責協調帝國最重要的戰略方向,東北,華北(京畿),西北。

  但朱瑱對此卻來了個大轉彎,讓其負責完全不熟悉的華東,華南以及京畿一線,轉而命齊仁河負責帝東北,西北。本來熟悉華南華東的謝如軒卻被分工為華南,華西南。

  這個分工,除了齊仁河是晉黨中堅沒有亂搞外,其他兩個等於是徹底反轉了。

  西府之中對此分工反彈頗大,但朱瑱也是老官僚了,手腕權術都不缺,這是新官上任不能墮了威信,故而強硬壓了下來。

  西府一團亂麻且不提,東府陸慷上任後倒是頗為溫良,口稱不熟悉政務,需要各位同仁支持。但真正到了分工的時候頓時就變了一副麵孔,陸慷全麵主持工作自然不需他言。但在分工上,變動就非常大了。

  最為關鍵的財權被任國穀把持,人事權也收歸陸慷,其餘工作則由顧明負責,文國權在新一輪分工中不僅失去了對人事權的過問,其主要職責更是淪為負責番邦外貿,朝貢往來這種雞皮蒜毛的小事上。朝中世族把持的局麵近乎赤裸。反應到地方上,各省督撫大變動的局麵也日漸開始。

  各省人事開始變化,禦史彈劾贏忠的奏章也越發密集。對此,贏忠卻死硬釘在了湖南巡撫的位置上,撕破臉一般拚著聲望大降也硬是不辭職。

  就算是贏忠犧牲個人聲望保住了官位,但書院派在各地的局麵依舊是越發難堪起來。

  在這樣一係列的人事變幻中,原本該居於主要的啟興帝卻變得異常低調。

  這讓朝臣分外不解的時候也開始大張旗鼓攝取權力了。

  燕京帝都,禦書房。

  啟興帝以前在禦書房的日子挺多,看書卻很少。近日在禦書房的時間不多,但看書的時候卻很多,原本空曠的書架隨著天子的走動越發堆滿了。禦書房不是藏書閣,但天子喜歡的書這裏都會放著。翰林院侍讀學士徐天放對天子的喜好已然摸透。

  但禦書房的真正作用從來都不是放書,而是議事。

  天子讀書的時間多並不代表國家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而是代表天子……太閑了。這個論斷一下來,就連徐天放都不由為之一歎。

  天子是皇權世界最為核心的存在,也是世俗權力係於一身的天之子。若是天子很閑,那便意味著天子的權力缺失。

  也就是權臣作亂,國將不國!

  一念及此,徐天放整個心尖兒都為之一顫。

  “天放。”啟興帝的聲音很清,隻是捧著的這本書久久才翻過了一頁:“跟著朕就這麽胡亂逛著,難為你了。”

  徐天放眼眶一熱:“能跟隨陛下,是人臣之本分,不辛苦,不辛苦!”

  豈能不辛苦,帝都居不易,就算是侍讀學士但官階不高,衙門也沒有小金庫,在物價騰高的帝都生活從來就沒有容易過,更何況侍讀學士曆來是天子近臣,在帝權衰弱的今天,這玩意完全就是一個人見人嫌的活兒。隻是,天子能過問關懷,這是多大的榮譽,再辛苦又有什麽?

  啟興帝拍了拍徐天放的肩膀,輕聲道:“我有一件事情,卻是要難為你了。”

  “為聖上效命,這本來就是本分啊!”徐天放大拜而下,他說得激動,話語間的憤懣之氣怎麽也淡不了。

  啟興帝一陣感動,這是真性情的臣子才會如此啊。拉起徐天放,啟興帝鄭重道:“那我便交代給你一件事情。明日,你聯絡帝臣,造勢將衡王接入燕京吧。”

  “是!”徐天放轉瞬就想到了這其中的危險,衡王進京,那等於是啟興帝已經被逼到了絕境啊!

  “此事隻怕會爭執日久,你們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若是錢財有所短缺,內庫會撥付出來。”啟興帝緩緩道:“去吧,注意保全自己。”

  翌日,翰林院侍讀學士徐天放奏請衡王入京為陛下賀生生日禮,為全兄弟情義。禮部主客司郎中馮潔、吏部考功司吳綺附議奏事。

  第三日,東府以帝京不容二王為由否決。政事堂議事,為天子選妃。

  啟興帝堅持不允,遂罷。

  又五日,朝議時,禮部侍郎崔玉吉議天子子嗣艱難,中宮不穩,為國家社稷論,當早加子嗣,以穩國本。

  天子拂麵,不語。

  翌日,禦史中丞賀四歡聯名禦史十七人,奏請天子加妃嬪。又有給事中付理彈劾翰林院侍讀學士徐天放言行不端有辱斯文,請罷侍讀學士職。

  天子留中不發,由於侍讀學士是從四品官職,非天子大印不可罷免,故而留中不發後,此事僵持,至於賀四歡的提議,更是被啟興帝下意識無視掉。

  天子的沉默戰術短暫奏效,但稍待,惱怒的烏台(都察院)便發威了。

  吏部給事中雷保彈劾吏部考功司郎中吳綺收受賄賂,逼索外官(此處指地方官員,考功司主管官員績效考核,十分重要)。

  左僉都禦史鍾雲讚彈劾禮部主客司馮潔言行不敬,昏聵無能。

  這兩個彈劾者一個是言官裏分量最足的給事中,一個是烏台排行前五的大佬。兩人出手對付倆五品官,自然是無往不利。

  這一次,東府直接就批了,貶吳綺為遂寧知府,貶馮劫遷安順知府。隨後知會一聲天子便可,也不管啟興帝什麽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