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鄉試
作者:幾字微言      更新:2021-12-24 08:53      字數:3118
  考試的紀律很嚴,蘇默也十分低調,隻是含笑著和大家點點頭就進坐在自己的號舍裏不動了。

  不久後,隨著一個清揚的鍾聲響起,開考了。

  第一場,《四書》3題:“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孟子曰:欲貴者人以同心也,人人有貴於已耳弗思耳”。

  《易》4題:“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說而巽孚乃化邦也”、“廣大配天地”、“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書》5題:“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臣為上為德,為下為民,其難其慎,惟知惟一……”

  《詩》4題:“東方明矣,明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

  《春秋》4題:“六月齊侯來獻戎捷。莊公三十有一年五月癸醜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於踐土。僖公二十有八年秋齊侯宋公江人黃公戰於陽穀。僖公三年……”

  《禮記》4題:“禮時為大……稱次之……”

  這就是第一場的考試題目了。

  首先是釋義,也就是論述題。是必答題將開頭《四書》三道題目的經義理解寫出來,必須寫兩百字以上。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蘇默咬了咬筆頭。這句話大家或許不熟悉,但把後頭那句話連出來那就明白了。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蘇默提筆寫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為仁心者寬人所思,不以強力逆人心……”

  四書四篇很快寫就,蘇默對儒家經典的理解和這個時代許多人都不一樣。處於皇權社會華朝,儒學經典實質上需要為皇權鞏固作出妥協。故而,所有經義的出發點都是為了維護皇權。

  但在後世黨權取代了皇權,所有的學術自然就不需要繼續為皇權奴顏婢膝,故而儒學的思想就得到了釋放,其真正有意蘊的內涵就得到了真實的抒發和理解。至於反過來說黨學的內涵在何處,這裏就暫且隻是嗬嗬一下了。

  無論如何,蘇默撇去皇權的釋義是抒發了儒學的真正核心價值。

  隨後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股文了,蘇默需要從《詩》、《易》、《書》、《春秋》、《禮記》中選擇一經作為本經,完成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因此,鄉試的第一場需完成七篇八股文。

  所謂八股文,按照蘇默的理解實際上就是一種文體格式。也稱製義、製藝、時文、八比文。

  八股文源於宋元的經義,文章就四書五經取題。開始先揭示題旨,為“破題”。接著承上文而加以闡發,叫“承題”。然後開始議論,稱“起講”。再後為“入手”,為起講後的入手之處。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後股”和“束股”四個段落,而每個段落中,都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稱八股文。其所論內容,都要根據宋代朱熹《四書集注》等書“代聖人立說”。

  要說這種文體禁錮思想,蘇默倒不覺得如何。真正禁錮思想的,是現行科舉取士權力背後,其服務於皇權士大夫的統治學派。

  收回思緒,蘇默還是不得不開始寫八股文。

  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大結)……八個八股文的部分一一寫就,七篇八股文終於在蘇默的手中寫完。

  抹了抹汗,三天時間就這麽悄然過去。

  其後,八月十二日第二場,試論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語五條;詔、誥、表內科一道(即在詔、誥、表這三種文體中選擇一種)。第二場考試的內容是務應用文,考的是蘇默的政務水平與公文寫作能力。

  論一題是《聖王所以致治》。詔、誥、表內科1道:“擬漢賜天下今年田租之半詔文帝二年”、“擬唐加房玄齡太子少師誥貞觀十三年”、“擬輔臣奉詔恭撰肅箴成進呈表”。判斷5條:“官員赴任過任限”、“起解金銀足色”、“私役夫抬轎”、“子孫違犯教令”、“修理橋梁道路”

  對於這場,蘇默是毫無疑問的強項。事實上,也是幾乎所有書院子弟的強項。

  因為去年的曆練任務,所有人都會親身處理公務。這些應用文,實際上早就爛熟於心。對於蘇默而言,這些東西更是小意思,提筆書寫,一氣嗬成。

  八月十五日為第三場,試策五道。考的是對曆史的掌握與應用於時務的能力。

  題目是策5道。第一問易係尊卑書、明良、群臣相遇,蓋千載一時也……第二問古之天者多矣,其最才者有三……第三問經術治道相為表裏……第四問河之為患久矣……第五問疢之來聖世不免……蘇默真正參加了科舉後,一直對後世大舉批判科舉感到不解。對於那些一個勁嚷嚷著要廢除科舉的人更是感覺到莫名其妙,糊塗不堪。

  科舉之重要意義,可以說是劃時代也不為過。隋唐出科舉,於是門閥漸消。宋之科舉,名臣璀璨如星河。明之科舉,亦是天下英才由此可以登帝京。而今華朝,也正是有了科舉才能讓書院興盛,讓天下草根貧寒之士有了出人頭地的道路,有了對抗世族將門的道路。若是沒有科舉,隻怕一個八大世家組二府的世襲慣例就要出來了。

  故而,科舉這條對於草根百姓、底層階級而言是最重要,也幾乎是唯一的上升通道。廢除科舉,也就意味著社會的階層最大的流動源頭將被斬斷,社會的公平正義將因此遭受最嚴重的傷害。

  即便是科舉有千般不是,但無法否認的是其對真正有才幹,肯努力的人而言,是一條不可或缺的上升之路。

  至於科舉舞弊,科舉禁錮思想,科舉造就吃人一樣的士大夫階層都絕非是可以廢除科舉的原因。

  科舉舞弊,是監察製度的缺失。科舉禁錮思想,是源自皇權時代下,士紳地主階層的根本利益因此早就。士大夫階層的存在,則是和資產階級無產階級一樣不同社會性質中的統治階級。

  用這些原因來否定科舉優點,無疑是因噎廢食一樣的本末倒置。

  就如後世,那些嚷嚷著要廢除高考的人,蘇默也是感覺不可理喻。真正參加過高考的蘇默可以感覺到,也許高考就是那個時代最為公平的地方了。

  教育資源的分配如果不能讓被分配者收益,那這個分配方式就是根本上錯誤的。而高考,則是讓普通考生能夠由此享受到應有教育資源的一種較為公平的方式。

  至於高考本身所固有的頑疾和缺陷,的確需要改革,但絕非廢止高考。

  回頭說科舉。

  科舉的應試者除了需要熟讀《四書》,還需要在《五經》中選治一經。此外,還需要熟悉曆史,熟悉一些常見的政務的內容與對策,具有出色的公文應用文寫作能力。若非是八股文的限製,科舉選出來的士子大體上還是合格的。

  華朝不是明清,科舉出來的士子手頭要是沒點絕活,根本不可能在龐大的官員群體中站出腳。想想也是,麵對那些背景雄厚的世家子,麵對那些同樣天賦絕佳的科舉士子,若是沒有過硬的行政水準或者其他本事,怎麽能當官,怎麽能升官?

  收回思緒,蘇默開始檢查。

  首先是將之前寫好的草稿檢閱一遍,有問題先改正,改完了再謄寫到朱卷上。朱卷也就是最後要交的卷子。

  蘇默謄寫得很認真,工整的小楷一個個寫下來竟是一點錯處也沒有。尤其難得的是字寫得也是極漂亮,甚至還有點簪花小楷的味道,頗為雋秀。實際上,這是蘇默一直跟著文思卿學字的原因,他的書法之前一直不好,多虧了文思卿手把手教學這才有了長進。

  總算將所有的朱卷都檢查完了,蘇默這才輕輕舒了口氣。整理了一下衣冠,蘇默分心看了下其他號舍,有人抓耳撓腮想不明白,有人下筆如飛狀態頗佳,也有獐頭鼠目的鬼鬼祟祟。

  隨著時間漸進,狀態不佳寫不好的神情淒惶,死死盯著朱卷寫。而狀態頗佳的則開始埋鍋造飯,補充能量。

  也有人實在想不出了偷偷瞄著,比如蘇默右邊的這個仁兄。

  蘇默倒是不介意看,前麵的四書釋義可以借鑒借鑒,但後麵的就不行了,於是怒視過去。獐頭鼠目兄立馬俯首。

  及至一聲悠然的長鍾聲響起,眾人這才神情各異地走出號舍。

  當然,也伴隨著被查出作弊學子的哀嚎聲。這次是湖南建省的第一次鄉試,雖然因為湖南有書院又是新建省的緣故多給了舉子名額,但主持此次鄉試的主副考官都分外嚴格,顯然不想砸在自己手裏。

  蘇默低調地走出了圍牆,卻不知他這封考卷進了考官手裏後,卻極其了一場大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