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蓄勢(1)
作者:幾字微言      更新:2021-12-24 08:51      字數:2194
  “而且,據家父的探查。進出蘇氏倉庫的人裏,有出現江西、廣東、福建乃至瓊州口音的人。想來,蘇家是找到了新的絲生絲原料地了!”夏元繁說著,陸禪依舊沉默。

  陳益古卻不以為然:“江西倒也罷了,水路溝通。但閩粵之地,山川阻隔,光是路費就夠蘇家受的,這長途跋涉的運費成本計入,蘇家還有幾分利潤可圖?就說量有增加,那也是全省的產量被集中到長沙府、衡州府後的結果,並不能代表什麽!”

  陸禪終於表態了,微微頷首,認同了陳益古的說法:“不錯,益古所言有理。隻不過,陸禪這裏,多謝元繁兄,有心了!”

  夏元繁笑著,連忙謙遜:“應該的,應該的。”

  陸禪笑嗬嗬的,三人轉而談著風月,但陸禪的五指捏著,顯然有些緊了。

  很快,陸禪就平複好了心境,欣然接納了夏元繁的投靠。雖說夏元繁此人心性陰毒且優柔寡斷,但陸禪卻知道夏家在長沙府內的實力,對於這麽一個位置關鍵的地方實力派的投靠,陸禪自然明白其意義如何。

  翌日一早,攜著陸禪親筆急信的信使便進了便踏上了前往江陵的道路,隻不過隔了不到十個時辰,信件就到了陸瀾途的手中。

  這,還是陸禪還沒有啟用最快速度的渠道。

  收到陸禪親筆信的陸瀾途喜出望外,當即便撇下族內的牽扯,親自派出了心腹精銳小隊進了長沙府。

  隻不過,陸家發生了這麽大的動蕩,身在燕京的陸家當代掌門人陸慷不可能不知道。

  千裏鴻雁傳書,這不是存在詩歌之中的浪漫故事。而是在華朝早就盛行數百年的一項事業。

  不僅有信鴿,有財力的還會專門設立培養鷹奴。

  江南少平原,便是有快馬馳騁,消息傳遞也多有不便。故而,早在太祖之時,便開始鋪設有使用功能的信鴿鴿站,這使得軍情訊息的傳播得以大大加快。

  隻不過,當時的信鴿使用屬於初創,並未有培育完善的信鴿。故而,會有少量的信鴿丟失消息。再加上來自北域蠻荒的蒙古人也有睿智奇才,更有喜好飛鷹之人。

  以飛鷹獵取信鴿,不僅會使得軍情傳播截斷,更有軍情泄露的危險。這使得最後軍情急情的傳遞鋒行了信鴿、快馬並行的體製,並且還助推了密碼轉換的發展。

  一直到最後太祖收複了煙雲,兵馬直抵遼陽這白山黑水之地,這才使得信鴿網絡有了穩定發展的壞境。

  到最後,更是吸取鷹奴訓練獵鷹,用以傳遞消息。鷹高飛遠遁,無論是生存能力還是速度都遠勝信鴿,若非成本高昂,培訓不易,隻怕早就取代了信鴿。

  其後,國初戰爭年代遠去後。大量軍士卸甲歸田,龐大的裁軍壓力成了朝廷當時的頭等難關。

  因為戰爭的威脅日漸遠去,不可能再保持龐大的軍隊,不然財政遲早會被拖垮。故而,在太祖退位為太上皇後,繼任的大華皇帝華成宗便開始著手全力解決這個問題。

  好在,當時太祖在世,為成宗皇帝擋住了各方麵的壓力。也讓成宗在其駕崩之前,得以順利掌握住軍隊,完成了帝國全力的平穩交接。

  扯偏了,當時成宗皇帝為了消化巨額的退伍軍士。便讓退伍軍士回歸本鄉,就近安排,能夠安排的,便擇選品性可靠,有一定功勞的將士進入本地縣署任職吏員、衙役,甚至在太祖之時,還打算趁此建立鄉一級朝廷機構。隻不過在遭遇強大阻力後,為了整體計劃順利進行,最後隻是設立了大批巡檢司,讓退伍軍士進入巡檢司任職基層軍官,這才算了事。

  盡管太祖、成宗皇帝費心費力了兩年多,才將整個事情平穩完成。但依舊有不少軍士無法安置,這其中,當然就有那些負責信鴿、獵鷹之人。

  畢竟,驅逐韃虜於國門之外後。完善而成熟的驛站體製已經建立,除了軍事要地外,並不需要保持遍布全國的鴿站。

  好在,當時包括陸家的許多家族都對此十分有興趣,欣然將這個朝廷的燙手山芋給接了過去。

  而這,便是陸家建立消息傳送渠道的一個基石。

  從側麵看,也足以彰顯陸家的綜合實力。

  從陸禪發出信號,到清濁堂派出精銳小隊到長沙府。隻不過過去了五天,事實上,在三天後,燕京陸府便得知了整個事情的始末。

  對此,陸慷保持了沉默,隻是微微頷首,便讓將消息送來的管家退出去。

  這裏是燕京,是人煙稠密戶口百萬的帝國都城。是這個世界上幅員萬裏,疆域廣袤的中華帝國之帝京。

  在西方剛剛從中世紀裏掙脫不久,倫敦巴黎尚未有下水道而汙臭一片的時候。燕京人煙繁華,街道整潔有序,高樓廣屋層出,亭台樓閣綺麗,這依舊是這個世界所有城市裏,人類居住最能舒適享受的地方。

  當然,前提是你得有錢,或者更有效的,有權。

  毫無疑問,居住在東城武定胡同的陸慷便兩者皆有,於是,他這才能享受到屋內盛夏的涼快。

  四處放著冒著寒氣的寒冰鎮住了暑氣,讓身為帝國的高級官員,位列宰執更是直接分管財政等要務的財相神情好受了些。

  盡管在湖廣江陵偏近南方更加炎熱,但北方的暑氣卻是更加烈性。於是年逾五十的陸慷自然不會吝惜區區盛夏寒冰用以消減暑氣。

  再加上燃著清心提神的極品檀香,以及深處這雅致華美的大書房,一切的一切,都是普通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東西。

  陸慷在這帝京之所,擁有的是占地廣闊數畝的藏書閣,座椅的用材是上等的黃花梨木。

  至於陸慷時常拿去一邊品茶,一邊翻書的金兔毫建盞更是萬金珍品,便是尋常官宦巨富,也難得目睹。杯中的茶葉,更是武夷山那六顆大紅袍母樹的出產,每年固定送來,陸禪也不大舍得。

  就是待客隻用的茶具擺件,也都是宋代官窯珍品。整個書房內,豪奢掩去,盡是內斂至極的頂級享受。

  還有先帝從館閣裏麵親自賜予給陸慷的,掛在書房整個牆麵上的《帝國坤輿圖》。盡管地圖的製作還頗為粗糙,在後世人看來,更是錯漏迭出。

  但這不過丈許長寬的東西,卻是真正的國寶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