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文家姑娘
作者:幾字微言      更新:2021-12-24 08:50      字數:2178
  蘇默拿來一副湘繡的稿子,這其實是選料之前的第一個步驟。但文思卿可不會什麽繡稿,自然是拿了一幅別人的繡稿在做。還偷偷摸摸的,生怕別人發現了。

  但尹光之前再三強調了紀律,哪個繡工敢不放在心上?

  自然是大部分人之前就知道了蘇默會帶一個秀美無雙的姑娘過來玩耍參觀,這般天生麗質的,除了文思卿,繡坊哪裏還能見著?自然是紛紛大開方便之門,任由文思卿當了一回繡工。

  若不然,隨便來個人就能偷窺湘繡製作之精妙,那豈不是天下人都會了?

  但饒是如此,在場之繡工,也是紛紛藏拙。很多湘繡之精華絕密之技巧,根本不展露出來。而用得著這些高端技術的,自然是那些極品湘繡。

  而今蘇默過來,場內負責監督的一個蘇家子弟大大鬆了口氣。生怕真教這來頭潑天的丫頭給偷師了出去,到時候蘇家一大核心機密就這麽稀裏糊塗沒了。

  蘇默既然放言,眾人當然不會再留下礙眼。

  隻是留了一個老實訥言技術精湛的繡工教授蘇默二人,其餘人便紛紛撤離,留給了蘇默一個清淨的空間。

  至於身份尊貴的二人為何會選擇留下來做這繡工之事,眾人即便是心中腹誹,也不會拿出來說。這年頭,貴家子的獨特癖好多了去了。不喜仕途專研商事的尹光還不是因為之前的尹氏繡坊而在尹家之中地位超然麽?

  配色之後的下一個步驟,便是飾繃。也就是一件繡品在刺繡之前的準備:將繡品緊緊繃於一個繡花繃架之上,並壓條、抽筋。在繡製的過程之中,還得根據需要換好幾次繃架。

  當然,繡品大小不同。繃架也要不同,蘇默此次拿來的是一個小號的。畢竟隻是娛樂性質,小的還容易做些。大號一來,估計繡工師傅再如何高明,兩人也要抓瞎了。

  文思卿咬著唇,不知道蘇默為何要對自己這麽大方。

  “蘇公子就不怕思卿將這些技術傳出去嗎?”文思卿終究是捺不住好奇。

  蘇默促狹:“那我請求思卿姑娘就莫要將這些東西傳出去,好不好?”

  文思卿吃吃一笑:“蘇公子就這麽肯定思卿會答應?”

  蘇默認真地看著文思卿,促狹著笑:“蘇默每天指望著繡品出賣來養活家小,思卿姑娘這麽一個心善的好姑娘,相信是不會讓蘇默到時候窮的賣詞為生吧?”

  說著,蘇默還做出一副愁眉苦臉的表情。從未見過這般玩笑的文思卿一下子就被逗樂了,平常見的世家公子,大多是一板一眼,恪守禮法的,便是少有幾個風流自詡的,在文家光環之下,也是拚命做出優雅博識的印象。唯恐叫人看低了去,哪裏會如蘇默這般,自嘲著自己來開玩笑逗樂的?

  捂嘴淺笑的文思卿甜甜地笑著:“好呀,倒要看看你有多少小詞,有多少,我全都買下。”

  “當真?”蘇默苦著臉。

  文思卿更樂了:“假的。”

  蘇默一派無奈的表情,兩人一邊說著話,蘇默卻是已經將繡品壓條拉筋完畢:“好啦,我們還是開始做繡品吧。”

  於是兩人在繡工師傅的教導之下,開始絨線繡製。隻不過蘇默的本事,足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倒是文思卿,天分極高。又兼則女紅乃至大家閨秀的必備功課,故而雖說湘繡和蘇繡並不一樣,但千針萬線遊走在繡稿之上的看線,選線,辟絲,分線穿針,斷線,一絲一縷都頗有功底。

  接下來的步驟,沒有多少功底的蘇默純粹隻能打打小手。滿心鬱悶的蘇默開始轉移話題:“思卿姑娘在書院,不知打算選哪一科”

  書院之中,除了四書五經等經典教材以外,還有許多其他書院沒有的部分。比如書院恪守的“詩書禮樂射禦數”,便是其他書院不敢奢望的。書院之興盛始於宋時,因為官學低迷,儒教不興。故而私人辦學便成了有力補充,而隨後查宋廷多有支持。就使得書院越發興盛起來。

  但這年代講究的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說白了就是想當官,大部分人學習的目的,除了生存技能外,就是為了當官成為官宦之家。

  故而,想要開書院,就得教好學生怎麽致仕入宦,怎麽科舉入第。在根子上,就不是為了學生什麽全麵發展,自然,大部分書院就沒那興致或者說能力去教習科舉之外的其他東西。

  但石鼓書院不同,這座產生了太祖的地方有著太多超然的地位。即便是不教科舉,許多學子最後在天家的厚愛之下,都能仕途得意。因為天家從根底上來講,便喜歡這個地方,認為這裏出來的學生,那才叫正宗嫡係的天子門生。

  再加上不少皇家長輩,什麽親王郡王也喜歡在這裏鑽研學術,躲避政爭。故而,這裏的氣氛實際上比起其他書院要輕鬆許多。不僅不需要為科舉折腰,更是完全不必擔心辦學的費用。

  因為整個衡陽府的半數財賦,都可以由書院取用。而大多數時候,書院都拿不完,留下大半救濟災禍。由此看,便可以看出書院的超然地位。

  故而,石鼓可以經營自己的教學道路。講究教書育人,而非教書致仕。而且,比起其他書院淪為科舉補習班和複習班不同,石鼓書院遍邀天下大儒,傳經論道。學術自由的風潮,可謂引領一時。而書院之中,更有教習研究百工之藝的學問。同樣,也有農桑之學,商貿之學。至於軍略地理,經義仕法,反倒是在後頭排過去了。

  當然,這些是蘇默在記憶至上知曉的。實際上,太祖在時,書院最興盛的,不是經義仕法,也不是軍略地理。而是農桑商貿,百工匠術。隻不過,隨著太祖駕崩,其後曆代天子都不喜雜學。

  而社會風尚的改變,在太祖駕崩之後,逐漸停滯。及至而今,接受這些學問的土壤——社會基礎已經越發縮小。故而,這才有了書院經義仕法的迅速發展。

  天家的信重不是萬能的,當書院出來的隻能是一群技術性官員後,沒有扛鼎人物出場的書院哪怕是天子信重,也要被士子拋棄。

  但文思卿的回答,卻是讓蘇默為之愕然:“是,商科。商貿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