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無懼背景
作者:爻乂      更新:2021-12-23 13:38      字數:2075
  聽著王當的解釋,宋士意明白了,帝國現在的軍事構成分為正規軍與團練兵和衙役。

  正規軍不用多說,專門負責正麵戰場的戰鬥,帝國二十多年來的對外戰爭都是靠他們才能取得勝利,是帝國的驕傲。

  在學生放寒暑假的時候,軍隊會派遣一些訓練時表現優秀的士兵參加軍令營,培養孩子們的軍事素養。

  另一種就是地方團練兵,雖然也隸屬於兵部管轄,但待遇要比正規軍差多了,地方團練兵平時隻有少部分軍官和士兵組成。

  這些人平時在縣中起到武警的作用,衙役無法解決的暴徒就有他們來解決,農閑的時候組織分散到各個鄉鎮訓練農民。

  另一種就是衙役,職責就是後世的片警,人數也是最少的。

  三者之間,也就軍隊的憲兵有權利監管地方團練兵的軍官和衙役,而團練兵和衙役無法影響軍隊。

  “那家夥剛才突然踹門進來,到現在我都不明白他要幹什麽。”|

  “這還不明白啊。”王當一指哥薩克女人,這條街上最靚的婆娘了,“我聽說那姓李的一直想占了這娘們,沒錢又沒本事,就撂下狠話不許她再接人。

  今天也真是巧了,突然就撞上你了,還吃了這麽大的虧,行了穿上褲子趕緊走吧,那小子也不是什麽善茬。”

  “嗯。”

  事辦到一般被人打斷,宋士意也沒有繼續下去的興趣了,穿上褲子就走了,出門之前食髓知味的他戀戀不舍的看了眼哥薩克娘們,要把這個女人記住。。

  這娘們的確夠浪的,三百塊倒也不白花。、

  李大海、宋士意一行人剛離開山寨版天香樓,李鬆帶著十多號人氣勢洶洶的衝進山寨天香樓,李鬆進門就是一聲大喊:“剛才那個鱉孫呢,給老子滾出來。”

  他李阻礙門口丁少的兩個隨從中的一個忙不迭的跑過來,“大人,那幫人已經走了,應該是回軍營了。”

  “狗日的,惹了事就往軍營裏躲。”李鬆早想到可能是這個結果,但還是咽不下這口氣,卻也無可奈何。

  他爹是金城布政使司的按察使,掌管一省刑名,是省內唯一一個可以彈劾地方軍事長官的人,他爹又有彈劾馬祥麟的權利,但誰都知道,除非是把李剛逼到極點,不然他絕不敢用彈劾馬祥麟的權利。

  “大人這事兒就算了吧。”隨從苦聲勸道,他們可不敢到軍營前邊鬧事。

  李鬆雖然張狂卻也不傻,讓他到軍營裏鬧事,被打殘他爹都不敢放個屁,目光飄向哥薩克女人,這娘們正用挑釁不屑的眼神瞅著他。

  那眼神仿佛是在說,就你那點本錢還想包了老娘,做夢去吧。

  李鬆一張臉漲的通紅,頭也不回的命令道:“你們都下去,沒有老子的命令不許進來。”

  ……

  一連幾天,宋士意都呆在集團軍裏,正如王當所說,地方官府唯一有權利影響軍隊的按察使李剛一點動靜都沒有。

  就算是掌管一省刑名的按察使也沒資格插手軍隊,也不敢彈劾馬祥麟,雖然馬小憐已經不在了,皇上依舊視馬祥麟為皇親,不然也不敢在戰時將幾十萬軍隊交給馬祥麟。

  相比之下,一省按察使算的了什麽?

  待了幾天的宋士意被李大海帶到馬祥麟的私人書房裏,進了書房李大海就退出去,宛如門神般守在門口,不需任何人進去。

  馬祥麟的藏書擺滿了三麵牆壁,大都是三國類的,包括原版《三國演義》、《三國誌》、還有朱由檢重新批注該寫過的新版《三國演義》。

  還有很多野史,盡管這些野史大都不可信,馬祥麟還是把它們留在自己的書架上,沒事的時候翻來看看圖個樂。、

  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樣在這麽多書上都能看到自己的祖先。

  書房裏,馬祥麟穿著黑色大氅跪坐在矮桌邊,他伸手示意宋士意坐到自己對麵,宋士意作了一揖,坐到馬祥麟對麵的軟墊上。

  兩人中間的小桌上正烹著茶,兩人相對無言,茶好了,馬祥麟倒了一杯送到宋士意麵前,“請飲。”

  宋士意沒伸手,“茶藝還少一步洗杯。”

  “在這兒就不講究那麽多了。”馬祥麟給自己也倒了一杯,同樣沒有洗杯,拿起來直接喝了,武人不像文人那般窮講究,杯子本來就是幹淨的,何必再洗一遍。

  宋士意笑了笑,拿起杯子輕輕抿了口熱茶,茶水下肚,身體暖洋洋的。

  “馬總司今天把我叫來,應該不隻是為了喝杯茶的吧。”

  “那是當然。”馬祥麟也不願意多繞圈子,直截了當的道:“關於那件事我想清楚了,我不參與京城裏的事,但是京中如果什麽情況,宋大人還是可以派人來告訴我。”

  宋士意眉頭緊蹙,這算個什麽答複,分明是不想參與這件事,又不好直接拒絕才這麽說的,父親這次算是看錯人了。

  事實上馬祥麟心裏也有自己的苦衷,不然他這個集團軍總司也不會在百忙中抽時間跟宋士意喝茶。

  隻是他這份苦心宋士意是不能了解了,看向馬祥麟的眼神都發生了些微妙的變化,抿了一口的茶放到桌上,起身就要告辭,“既然如此那我今天就走了,總司的話我會如實稟報家父。”

  馬祥麟點點頭,一點沒有挽留的意思,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他自己心中萬分痛苦。

  他不能因為朱和潯的存活而將馬氏一族的興亡,更不能因為皇上的兒子、孫子為了當皇帝,就掀起帝國百萬人的內鬥。

  二十多年的功業,帝國疆域尚不穩定,相對接近帝國原本十三省的金城省尚且有很多地方不在明軍控製內。

  暗藏野心預謀造反的人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那些草原人,他們一直不服管教,隻是礙於明軍強大才不敢輕舉妄動。、

  要是大明自己亂了起來,這幫人必定紛紛起兵造反,無數人的鮮血築起的基業不能就這麽倒了,嚴重的後果讓他根本沒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