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暴君隕落
作者:爻乂      更新:2021-12-23 13:36      字數:2127
  1648年以混亂開始,以平靜收場。

  傳承千年的神聖羅馬帝國與教廷在一年之內崩塌,奠定了明屬荷欄在歐洲的霸主地位,歐洲大陸上的戰火已經平息了,隻有孤懸海外的英國內部還不安分。

  在七月,支持英王的J.漢密爾頓率領蘇格蘭軍隊趁著議會軍不備,南下英格蘭。

  在M.蘭代爾的配合下搶占首都倫敦,將英王查理一世扶上王位。

  查理一世當即宣布議會軍是大英帝國的叛逆,這個結果是圓顱黨和黑衫軍都無法接受的,英國掀起了新一輪的內戰。

  曆史車輪輕輕轉動,來到名為1649的停靠站。

  這一年剛開始大雪還沒停下,議會軍就攻入倫敦,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在倫敦中心廣場上被送上斷頭台。

  5萬名英國民眾走上街頭觀賞隕落的暴君,英國民眾早就受夠了查理一世君權神授的那一套,對查理一世的叫罵聲一浪高過一浪。

  處刑的時間是下午三點半,鍾聲響起宣告著裁決時間已來臨。

  查理一世跪在斷頭台下,聽著莫斯利念著的一條條有或者沒有的罪責,心裏湧起一陣無力。

  他抬頭掃了眼廣場周圍如螞蟻般匯聚在一起的人潮,麵對這些熟悉的或陌生的人群,查理一世緩緩閉上眼睛。

  念完十二項大罪、23條小罪的莫斯利一指查理,“條條罪責,神人公憤,我莫斯利以大英共和國之名宣判暴君查理死刑。”

  “行刑!”

  “行刑!”

  叫喊聲一浪高過一浪,一名黑衫軍軍官扛著斧頭來到斷頭台後,掄起巨斧砸在吊著斷頭台的麻繩上。

  隨著嘭的一聲悶響,麻繩被斬斷,重逾百斤的斷頭刀在8米高的空中落下。

  刀刃即將落下的前一刻,查理一世猛地抬頭發出生命裏最後的怒吼:“英國不會停下,前進吧英國!”

  噗嗤…

  人頭滾落的一刻是所有倫敦民眾此生難忘的一刻,沒人為查理一世的死而流淚,都認為他的死是活該。

  這個相信君權神授的家夥是獨裁的暴君,他的行為突破了英國幾個世紀以來已經成為不成文規定的大憲章。

  就曆史角度而言,查理一世是太想執掌大權,跟曆史的潮流對著幹才死的。

  跟法國曆史上那位愛玩而被送上斷頭台的路易十六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兩個極端的人,卻有著相同的下場,曆史的潮流啊。

  ……

  查理一世被處死的消息傳到歐洲引起了比教廷覆滅更大的波瀾,歐洲的國王們一副見了鬼的表情,這個消息會不會引起連鎖反應?

  如果會的話,還會有多少國王、貴族和騎士下邊那群賤民送上斷頭台?那幫賤民是要翻天啊。

  似乎是受到英國人的鼓舞,法國首都維希城裏也爆發了以反對專製王權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憤怒的民眾差點打到王宮前。

  法軍進城開啟了血腥暴力的鎮壓行動,暴動暫時被壓下去了,這對剛剛有所恢複的法國又是一記重拳。

  ……

  另有一邊,張坊來到沙俄境內,開始於俄國方麵展開交涉,在陸軍總參謀部製定的作戰方略裏,以明屬荷欄一方麵的力量進攻波蘭實在是太勉強了些。

  波蘭是個騎兵國家,如果不能一波消滅則後患無窮,但是大國作戰想要一波推了對方是不可能的。

  昔日荷欄在歐洲本土麵積狹小,具有一波推平他們的可。

  波蘭與立陶宛聯邦加起來也有40萬平方公裏的麵積,單方麵不具備一波推平他們的可能。

  自己幹行不通的話,就要找幫手了,奧斯曼帝國雖然合適,但最合適的還是沙俄。

  隻要阿列克謝同意,到時東西兩線夾擊波蘭,最多一個月波蘭就完了。

  莫斯科,克裏姆林宮的臥房裏。

  阿列克謝一臉愁苦的坐在窗台上望著宮外的皚皚白雪,離他不遠處的地方,滿族少婦布木布泰一臉恭順的侍候在旁。

  送來之初阿列克謝對她還有點興趣,時間久了就沒興趣,現在她徹底成了一個女仆。

  房間裏很安靜,阿列克謝眉宇間的那抹憂愁怎麽散不去,成為沙皇以前他滿腔壯誌豪情要把俄國打造成世界頂尖強國。

  繼位之後他發現一切並不像他想象中那麽簡單,國家諸事繁多,事情處理起來要顧忌的方麵太多,尤其是貴族與農奴的地位平衡問題。

  處理起來讓他有種手足無措的感覺,還好他有老師,但是現在他的老師也不能再幫他了。

  錯綜複雜的政治局麵讓他那位很有學問,具有豐富的從政經驗的老師也犯下了嚴重的錯誤。

  莫羅佐夫自己總攬朝政,身兼多職,他手下人也日益驕橫,多有貪汙枉法之舉。

  不久前在莫羅佐夫主持下,大貴族杜馬通過了新的鹽稅法令,這項法令出台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國庫收入,規定對鹽商收取高稅,稅率比鹽的市場價格還要高出1.3倍。

  莫斯科鹽商對莫羅佐夫本已頗為不滿,後來又有傳言說增稅的主要原因是沙皇未來的嶽父,米洛斯拉夫斯基大公貪汙大量國庫公款。

  1月份莫斯科城中發生鹽商暴動,暴動的人群洗劫了莫羅佐夫的住宅,殺死了杜馬書記官奇斯特和禦前侍臣普列謝耶夫。

  此後鹽商們又要求沙皇交出莫羅佐夫,阿列克謝當然不能把莫羅佐夫交出來。

  他隻是下詔將莫羅佐夫流放到一所修道院,以此平息眾怒,隨後又下詔把鹽稅回複到原來的水平。

  在鹽商暴動平息後,阿列克謝又低調地把莫羅佐夫接回莫斯科,重新加以任命,但莫羅佐夫從此不再獨攬大權。

  一場鬧劇之後,阿列克謝開始親政,與莫洛佐夫的見麵都得像做賊似的小心翼翼的,這可是斷他一臂啊。。

  就在此時屋外響起敲門聲。

  “進來。”

  房門被推開,一名侍者恭敬地走進來道:“陛下,明屬荷欄使者張坊在外求見。”

  “他又來了。”

  心情糟糕的阿列克謝幾天都沒見人,張坊幾次求見都被他拒之門外,來了這麽多趟再不見就顯得太不近人情了,“讓他進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