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他的奮鬥
作者:爻乂      更新:2021-12-23 13:35      字數:2144
  歐亞大陸因為威德爾的愚蠢在戰爭邊緣徘徊的時候,在大明帝國本土,朱由檢的曠世大作《他的奮鬥》經過他的草稿,翰林院的美化精編終於出版了。

  這可是皇帝陛下的親筆大作,剛上市的第一天就占據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在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下就算是鄉下老農也知道皇帝陛下出書了。

  看完報紙的帝國百姓們趕緊來到附近的書店想買上一本看看,看看他們的皇帝陛下寫了個什麽出來。

  所有書店無一例外的都在發行當天向出版社訂購了大量《他的奮鬥》,更有甚者直接訂購了一個庫房的。

  上架當天買書的百姓擠滿了書店,書店掌櫃笑的合不攏嘴,庫房裏的存書半天就賣光了,買到書的百姓回到家裏慢慢欣賞,沒買到的隻能去下一家書店。

  大部分書店開門不到一個時辰就在門口掛上‘《他的奮鬥》已售罄’的牌子。

  到了晚上還沒買到書的百姓隻好厚著臉皮跟鄰居一起看,百姓們想看看皇帝陛下寫了個啥,看完之後的感覺還是:這寫了個啥?

  書上的故事發生在一個架空的時代背景,對大明的百姓來說這種架空流的書籍不被主流文化接受,如果不是皇上寫的,光是這個題材就教人看不下去。

  勉強接受的百姓們看懂了書上的主線故事,寫的是一個叫元首的不得誌的畫家幾次報考帝國美術學院而不成,最終投身戰場,在戰場上被敵人的毒氣傷了眼睛。

  在醫院裏迷茫了一段時間見到了戰爭後國家的慘相,開始決意從政,發展自己的黨派,在一間啤酒館裏他的起義被鎮壓了。

  在監獄裏他發憤圖強,擴大影響力,一步步控製國家,讓一個經濟凋敝的國家成為世界一流強國,然後元首發動了戰爭。

  書籍上架的幾天之後市場風評就出來了,評論幾乎全是中評偏差,書中所寫的內容完全與時下潮流相悖。

  這本書的作者要不是皇上,單憑裏邊的內容就足夠將作者定個圖謀不軌的罪名。

  民間風評不好,書籍銷量呈斷崖式的下降,老百姓把書放在家裏全當個紀念。

  反倒是帝國軍事學院將《他的奮鬥》一書引為軍事教材,學員兵們對書裏的世界非常感興趣。

  書裏很多武器和戰術策略讓他們受益良多,雖然在他們看來書裏那些坦克、戰機、每分鍾能發射幾十發、甚至幾百發子彈的槍械都不可能存在於現實世界。

  紫禁城,禦書房裏。

  朱由檢饒有興趣的看著自己精修過的作品,對自己這份作品還是相當滿意的,他相信未來的人們一定能接受他的作品。

  把書放進抽屜裏開始今天的工作,他不喜歡在書房裏做工作,但最近養心殿的房梁要修葺,他暫時在禦書房裏辦公。

  一直冷寂的禦書房因為他的到來而的熱鬧起來,打開折子。

  第一本是戶部送上來的折子,戶部擬定裁剪南京冗員89人,其中吏部主事2人,戶部庫大使5人,兵部主事2人,會同館大使2人,工部侍郎1人,主事3人。

  都察院禦史7人,照磨1人,通政司經曆1人,大理寺左右寺丞各1人,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光祿寺署等衙門也都進行裁員。

  裁剪多餘官員是好事,這事無可厚非,省的一群官員高居廟堂,任萬民供養,一天無所事事還以國之棟梁自詡。

  剛批完這本折子把折子放到一邊,朱由檢陷入思索,隨著科技發展,帝國的首都越來越不可能被攻陷,兩京製度已經變得有些多餘了。

  他開始考慮要不要裁撤在南京的六部官員體係,就在此時一名小太監快步進來稟報道:“啟稟陛下,兵部陳尚書有事求見。”

  “讓他進來。”

  “是。”

  沒多久,陳子龍氣宇軒阿昂的走進禦書房,躬身一拜道:“啟稟陛下,剛從東夷傳來的消息,東夷倭寇造反,反賊數以十萬計,甚至打下了一座城鎮,屠我朝百姓10582人。”

  朱由檢筆鋒一頓,旋即笑道:“海島倭寇最後的瘋狂罷了,領頭的是誰?”

  “回陛下,是一個叫天草時貞的家夥,他今年剛27歲,其父天草時秀是肥前國天草郡天草城城主,一個切支丹教徒,先後臣服於大友宗麟、龍造寺隆信和鍋島直茂。

  東夷關原會戰時屬西軍,侵襲加藤清正的領地,戰後被沒收了領地,遷居肥前國島原郡為民,天草時貞是他第四個兒子,奏折上說天草時貞相貌俊美,舉止高雅。

  東夷滅亡後他蟄伏於山林之中企圖恢複天草城的基業,地方官府一直在注意他,沒想到他不聲不響拉起這麽大一支隊伍。”

  朱由檢麵無表情的吐出一個字:“剿。”

  剛說完突然想起什麽忙問道:“你說他是個什麽教徒?”

  “回陛下,切支丹教。”

  “這什麽教,小鬼子不都信神道教的麽?”

  “回陛下,切支丹教就是天主教,東夷人如此稱呼天主教的,在東夷,信奉天主教的這些大名會在領國內致力傳教以及保護信眾。

  在以九州島為中心的地區較常見,大友宗麟、有馬晴信及高山重友等人均是切支丹教,哦不,都是天主教徒。”

  朱由檢冷冷一哂,“小鬼子還玩洋的,讓湯九州剿,剿不了就讓他自刎於軍前,朕另派良將去剿。”

  “是,臣告退。”

  陳子龍退下了,朱由檢繼續埋頭處理永遠也處理不完的折子,第二道折子是陳子壯轉送的。

  折子上說欽天監一個叫湯若望的洋官在官署內傳播天主教,禦馬監太監龐天壽等人受洗入教。

  他希望謀取天主教在各省的合法地位,奏請朱由檢賜“欽褒天學”四字。

  別的不說光是在宮裏傳揚天主教義就是朱由檢有些不能接受的,還妄想恢複天主教在帝國的合法位置,要是給天主教恢複了,已經罷黜的佛教是不是也要恢複?

  恢複一個天主教,到時候什麽牛鬼蛇神都蹦出來了,作為為數不多的能讓他記得的曆史人物,朱由檢對他還是手下留情的。

  隻在奏折下邊寫下‘駁回二字’就放到一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