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歪曲曆史
作者:爻乂      更新:2021-12-23 13:32      字數:4112
  一代雄主卻圖汗帶著嘲諷的笑倒在自己王妃麵前,看著曾經無數次被自己蹂躪的雪白軀體,瞳孔逐漸暗淡。

  沒有任何一個王者能接受這麽悲慘的死法,卻又不得不接受。

  確認卻圖汗死亡後,凱瑟琳穿上衣服,今晚還有很多事等她做。

  半個時辰後和碩特大營內燃起火光,20裏外的額哲營地發現情況不對趕過來時整個營地已經被烈火吞噬,到處都是四散奔逃的和碩特人。

  大火燒了整整一夜,整個營地焚為一片焦土,和碩特將近一半的青壯被大火吞噬。

  凱瑟琳在處理完卻圖汗的勢力後,帶著他的右翼大將來向明軍投誠,瞿式耜聽著凱瑟琳的敘說,心裏對這個羅刹國娘們佩服不已,一個被擄來的女人能做到這麽一切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姑娘,如你所言和碩特人現在失去頭領,我大軍趁勢進兵就能取勝?”一個師長疑惑道。

  “當然可以,我想很多和碩特人會投奔額哲麾下,額哲我對他了解不多,他可能會成為你們的障礙。”

  “知道了。”

  瞿式耜一點頭:“茲體事大,我需跟眾將商量定奪,姑娘你先下去休息,如果你說的都屬實,我會派人送你去京師,吾皇自會對你封賞。”

  凱瑟琳微微頷首,“希望將軍您早作決定,青海高層的權利空白不會持續太久。”

  “我知道。”

  送走凱瑟琳後,25師師長唐傑道:“大人這娘們可信麽?”

  “七八成。”

  瞿式耜搓著手,“話沒問題,和碩特部應該真發生內亂了,但她一個弱女子真能憑借一己之力掀起和碩特的內亂麽?”

  唐傑哈哈笑道:“那還用懷疑?一個有點姿色的娘們隻要舍得,有什麽事辦不成的?”

  “這倒也是。”瞿式耜一點頭,“讓弟兄們做好準備,我大軍不動則矣,動則如長蛇吐信,將青海收為帝國版圖的一部分。”

  眾將起身拜道:“遵命!”

  ……

  京師,紫禁城。

  朱由檢拿著一本奏折在章台踱步,最終坐到榻上提筆批複,東南又爆發海嘯,禍及百姓數萬,不少商船被大浪打翻,損失貨物無數。

  海嘯過後,還有巨鯨擱淺,幾個衙役好奇湊過去看被炸傷,這件事很快傳開,當地百姓以為是上天對帝國的警示,一時間人心惶惶。

  這種片段朱由檢看都不看,自己湊到死掉的鯨魚身邊那是找死,他關心的還是各省要支用多少銀子,多少粟米。

  上一年的稅收留存地方後,各省用錢糧隻需要給京師寫個明細就好,幾個省把奏折上把賑災所用的錢糧項目寫的非常清楚,跟以前一樣賑災錢糧用沒用到正地方還是得禦史和錦衣衛去查。

  在折子上寫了個敕字後放到一邊,一名小太監垂首進來稟報:“啟稟陛下,錦衣衛白指揮使求見。”

  “宣。”

  “是。”小太監退下沒多久,身披蟒袍玉帶的白翎走上殿來,納頭便拜:“臣白翎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朱由檢把狼毫放到硯台上抬頭看他:“卿此來何為啊?”

  白翎將一本書籍舉過頭頂,“這是錦衣衛辦案時發現的,陛下您應該看看。”

  “拿來。”

  劉若愚接過書籍,奉送到朱由檢跟前,藍底封麵上用黑字寫著《無掛小計》四字,署名本偉先生,這個署名朱由檢聽都沒聽過。

  他仔細翻看著,上麵是這個無掛先生的人記載的一些順天府的事,前邊幾篇都是牢騷話,精彩的都在後邊。

  牢騷變成了對朝政的諷刺,比如其中一段:“崇禎四年春,帝舉兵數十萬征北,帝居廣寧衛不動,調動民夫百萬供給,順天府至廣寧衛,官道兩側屍骨成堆,百姓累死無數。”

  再往後翻:“大軍遠征,瘟疫橫行,炎炎夏日,一營兵馬病倒一半,帝不退。”

  後邊還有:“帝急歸,入慈寧宮,殿門緊閉,叔嫂行醜,貽笑萬古。”

  朱由檢看不下去了,眉宇間閃爍著戾氣:“這怎麽回事?”

  白翎抱拳道:“啟稟陛下,最近幾個月來錦衣衛辦案常發現此類書籍,起先臣沒在意,以為是幾個儒生寫下來發發牢騷,依法嚴辦就是了。

  最近一段時間這類書籍開始變多,仔細盤查發現很多儒生都在自己書中誹謗聖上,歪曲事實,臣不敢獨斷,請陛下聖斷。”

  “燒了去。”朱由檢把本偉先生的大作丟給劉若愚,連連冷笑道:“朕給他們臉了。”

  接過書的劉若愚不禁打了個寒蟬,天子這麽笑又有人要倒黴了。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春秋時百家爭鳴的時代就已經過去了,儒生們掌控了帝國話語權,哪個皇帝好,哪個皇帝壞,全憑儒生們那張嘴和筆杆子決定。

  建立華夏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秦始皇,開科取士、修隋朝大運河的隋煬帝,以及讓漢人免遭滅絕的冉閔大帝,都被儒生們的筆杆子描繪成無道暴君。

  儒生們的影響力從漢朝一直持續到滿清滅亡,之前朱由檢沒注意過這個問題,白翎這本書讓他意識到帝國安定的局麵下還有儒生搗亂。

  儒家權利在大明王朝空前之大,他們的影響力已經足以篡改曆史,從某種角度上說,儒家已經成為一個不掛名的宗教。

  道教還不能左右皇帝的意見,儒家早就可以了。

  儒生們對外擺出一副聖賢的姿態,對國內百姓則變本加厲的盤剝壓榨,來滿足他們的自己利益,對他們而言能滿足他們的利益才是他們筆下的好皇帝。

  比如永樂帝之後的仁宗、宣宗兩朝,被文人吹成仁宣之治的兩個帝王,他們隻是讓永樂帝時期的底子不要流逝的那麽快。

  實際上他們除了養肥了一群吸血的螞蝗,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功績值得吹噓。

  再比如,正德皇帝朱厚照帶著近十萬明朝官軍打出來的應州大捷,應州大捷之後好戰的蒙古小王子再也不敢大舉南侵,邊境上隻有小部分蒙古人偶爾犯邊。

  就是這麽一場取得戰略勝利的大戰,《明史》和《韃靼列傳》中都沒記載確切的傷亡數字,朱厚照出征時也沒帶一個文官去,以楊廷和為首的一幫文官搞出來的《武宗實錄》裏卻有清楚的傷亡數字。

  在《武宗實錄》裏雙方十萬多人在邊境打了五天,殺死蒙古人16個,明軍陣亡25個,還有五百多人負傷。

  別說是十幾萬人,就是十幾萬頭豬對相互對著拱五天也不止這點傷亡,儒生們連皇帝都敢黑,影響力可見一般。

  如果朱由檢不對儒生加以約束,他親征北疆所取得的勝利肯定被儒生們描繪成跟隋煬帝三征高句麗一樣。

  “把這個本偉先生送到菜市口,絞!”

  “臣遵旨。”白翎一躬身,“陛下,這個本偉先生隻是儒生們的一員,他本人隻是個落魄秀才,處理他一個不足以震懾世人。”

  “朕知道,對了,這種書是最近一段時間才變多的?”

  “陛下聖明,大都是在官紳一體納糧製之後,儒生們不敢在外非議稱朝政,就在家裏寫書抒發心中不滿。”

  “能抱怨說明人死的還是不夠多,這事朕會讓監察部處理,錦衣衛繼續監察百官。”

  “遵命。”

  ……

  半個時辰後,監察部官署內,傳口諭的太監把朱由檢的口諭告知衛鸛,衛鸛即刻著手辦理此事。

  大部分文人都有自己著書的習慣,朝廷剝奪了他們功名的特權,他們就在自己的書裏抒發對朝廷不滿。

  一個人寫不要緊,十個人寫也不要緊,當一百個、一千個人寫的時候就會對後人了解曆史產生影響。

  後人會真以為他朱由檢是踩著無數民夫、士兵的屍骨去親征的,要遏製這種風氣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強行搜查,這已經跟抄家差不多了,這得罪人的事讓監察部來幹再合適不過了。

  之前天子麵前表演的刀槍不入讓他丟盡顏麵,這次天子又對他委以重任,衛鸛辦起事來自然拿出十二分熱情。

  監察部那些隱藏在大街小巷裏的鷹犬們紛紛出動,衝進一個個有功名的在身的讀書人家裏肆意翻查,經由專人過目,一但發現書中有誹謗天子,歪曲事實片段,全家老小統統帶走。

  普通人寫書隻是野史,百年之後就沒人知道,而官員和有功名的讀書人寫的書有一定影響力,保存的好就能流傳後世。

  京師郊外的一座莊子內,一個穿著皂色衣衫的舉人對著踹門衝進來的監察部官員喊道:“你們是什麽人?你們要幹嘛?”

  “搜!一本書也不能放過。”

  幾十名監察部鷹犬衝進各個房間,大肆翻找書籍,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被他們隨手推翻,搜出了銀兩他們自然也不會放過。

  一個蓄著八撇胡的監察部官員走進院子,一眼看到有舉人功名的男子:“你是張旺財張舉人?”

  妻兒老小在身後驚懼的抱在一起,張旺財強自鎮定道:“正是,我是天啟六年的舉人,你們是誰?為何私闖民宅?”

  “監察部的。”官員收回目光,打量著這座精美的田間小院,“有些人不老實,在自己書裏誹謗天子,歪曲事實,以為天子不知道,天子一直在忍可今天不忍了。”

  “我不管你們是什麽人,但這是我家請你們出去!”

  官員走到他跟前,抓著他臉頰一字一頓道:“你最好閉嘴!別說你個舉人,就是尚書台的郎官家裏也都要查,再敢聒噪直接給你個罪名,全家流放美洲去。”

  男子當場就老實了,嘴巴閉的嚴嚴實實,很快一大堆書被搜了出來,領頭官員逐一掃視著,詩詞典籍之類的看一眼就扔一邊去了,他要找的是自傳之類的書。

  看了半天,一本書吸引他的注意,冷笑著從座位上站起,在男子麵前揚了揚這本書,“還真有啊。”

  男子為了保命一個勁兒的搖頭:“那不是我的,是…是我朋友,是我朋友寫的。”

  “你朋友在哪,帶我們去。”

  “我這就帶你們去,你們別殺我,別殺我…”

  同樣的情況在順天府各處都在上演,京官們最先遭殃,監察部的人衝進那些有品秩的官員家裏翻找書籍,一批批官員及他們家人被帶進監察部的地牢。

  宅邸被封存,所有財產充歸國有,監察部的狂妄舉動引起帝國官僚階級和文人階級對監察部的不滿,陳邦彥等官員拿著彈劾衛鸛的折子直接來到慈寧宮前向張皇後請命。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監察部是皇帝養的惡犬,讓天子自己殺掉這惡犬是不現實的,隻能寄希望於張皇後了。

  剛開始十幾個大臣跪在慈寧宮前麵,後來是幾十個、上百個,官員們和家人們歡聚一堂時,監察部的人突然衝進他們家裏,二話不說就開始翻東西,把自己的屋子弄的亂七八糟。

  沒找到東西也不道歉,轉身就走,完全藐視了官員們的身份,官員們倍感恥辱,心裏發誓不雪恥不回去。

  一百多人跪在慈寧宮前請命,而朱由檢躺在嫂子床上翹著腿,吃著嫂子喂的水果,還沒心沒肺的哼著小調。

  嫂子問道,“你就打算讓他們一直跪下去?”

  “當然不能,但得讓他們長長記性,等晚點他們不走我就讓人把他們打出去,明天早朝再跟他們扯這事。”

  “真搞不懂你要做什麽,前邊官紳一體納糧已經讓天下讀書人怨聲載道,現在又來這一手,就不怕把事情鬧大?”嫂子嘴上這麽說著。

  “怕我就不搞了,百姓們活得下去就不會有人造反,至於那群儒生,不敲打敲打,他們膽子會越來越大。”

  “嫂子不管你怎麽做,就看這事你怎麽收場,我剛出去看了六部官員叫得上號的都在外邊跪著呢。”

  朱由檢翻了個身,把眼一閉,“明天早朝看衛鸛,他處理不好削他的職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