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老臣殯天
作者:爻乂      更新:2021-12-23 13:31      字數:2091
  永壽宮內,穩坐香榻的朱由檢蹭的一下跳了起來,“袁崇煥死了?怎麽死的?什麽時候的事,北疆現在如何了?”

  劉若愚剛要回答,突然反應過來糾正道:“陛下,不是袁崇煥死了,是袁可立大人。”

  “袁可力!”

  聽到不是袁崇煥死了,朱由檢鬆了口氣,可袁可立的死同樣讓他心情沉重。

  袁可立曆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為‘四朝元老’,誥 ‘五世恩榮’之賞。

  袁可立堪稱明末第一正臣,他是不畏權貴、敢於為民請命的剛正之士,他還是小小七品推官時就直言上諫,還真讓他扳倒了一個四品大員。

  滿人最怕的兩個明朝將領,一個是孫承宗,另一個就是就是袁可立了。

  袁可立更是堅定的主戰派,曾策反努爾哈赤的姻婿劉愛塔,清朝大興“文字獄”,他的傳記和著作遭禁毀,乾隆年間有關袁可立的《節寰袁公行狀》和嶽飛的《嶽鄂王精忠祠記》同時遭滿清封殺,相距五百年,兩位抗金名臣同時被清朝封殺。

  清朝史學界對袁可立十分忌憚,所涉傳記史料均遭刪削,可見滿人畏懼袁可立畏懼到何種程度。

  大明都亡了,朝鮮人還因為袁可立對朝鮮仁祖反正的態度,跑清朝來告袁可立的刁狀。

  對漢族而言,袁可立有大功,尤其是招募劉愛塔,劉愛塔是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占領開原後,與興治、興沛、興基、興賢四兄弟被迫投降後金,他身在曹營心在漢,從被迫降金的那天起,無時無刻不想回歸大明,並在給袁可立的密信中表示“欲反正內應,以報中原”。

  而劉愛塔之所以與袁可立聯係,是因為他認為隻有袁可立能完成他這個心願。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招降努爾哈赤女婿,不但前線將領反對,不少朝臣也持反對態度,尤其是總兵沈有容,不但不相信劉愛塔的誠意,甚至還主張殺掉他派來的使者。

  隻有袁可立力排眾議,以一個大戰略家的眼光,苦口婆心給大家做思想工作,才使大明沒有失去這個寶貴的機會。

  要是沒有袁可立,滿人鬧騰的隻會比曆史上更凶。

  “天折我大明一柱啊。”朱由檢沉沉的道:“待了這麽久也該有點動作了,傳旨國葬,追贈袁老大人為衛國公,賜其子世襲錦衣千戶,賜免死金牌,錦緞三千匹,三日…不!明日各部官員隨朕去袁老大人家鄉祭奠。”

  “老奴這就去傳旨。”

  ……

  失蹤好些天的天子終於有動靜了,百官們又跑到慈寧宮求見天子,張皇後又一次不勝其煩,劉若愚也僅僅是傳天子旨意,傳完後又一次消失在人們視野中。

  次日一早,朱由檢率六部尚書,20名5品以上官員在第五騎兵師的護送下,踏上前往河南的旅途。

  人死後要在棺槨要在靈棚放置七天供人祭奠,消息傳到京師就耽擱了三天,朱由檢一路快馬加鞭才能趕上下葬前祭奠。

  袁可立家鄉在河南睢州,河南布政使趙方懷親自帶領省內官員前來迎接,對著馬背上頭戴六甲神盔,身披長身甲、環臂鎧的天子拜道:“河南布政使趙方懷率省內官員拜見陛下。”

  朱由檢懶得跟他廢話,“袁老愛卿墳塚何處?”

  他還是來晚了,從時間計算袁可立昨晚就已經下葬了,趙方懷卻道:“啟稟陛下,袁大人還未下葬。”

  “還沒下葬,這都過了七天為何還沒下葬?”

  趙方懷臉上浮出一抹悲戚:“臣想袁老大人一定想見陛下您最後一麵,所以讓家人稍緩幾個時辰。”

  “放屁,分明是你有意逢迎,不讓袁老愛卿的棺槨下葬,來啊拿下此人法辦。”

  兩名羽林郎翻身下馬製住趙方懷,朱由檢不理趙方懷的叫嚷對他的屬官們道:“馬上安排下葬。”

  “臣等遵旨。”

  一群當地官員馬上安排下葬,皇帝要來拜厄,省內官員特意請風水大師選了處風水寶地,就在縣城以北的一處風景宜人之地。

  樹林密布,林柏森森,又毗鄰溪水,河水沙沙,鳥鳴喳喳,來到此處令人心緒爽朗。

  袁可立安葬在這青山綠水間,朱由檢也放心了,朱由檢與賈華、劉若愚、李國普,袁可立之子袁樞,其女魏袁氏一同為袁可立扶棺。

  “為袁大人送行!”

  第五騎兵師將士在官道兩側分列,齊刷刷的拔出雪亮的馬刀,目光凝視著棺槨,齊聲道:“為袁大人送行!”

  “為袁大人送行!”

  “為袁大人送行!”

  激昂的吼聲中,朱由檢抬起頭:“袁老大人,這大明如您所願。”

  朱由檢親自抄起鏟子埋葬棺槨,從此青山綠水間多了一座青石大墳。

  地方官已將陵墓周圍清掃幹淨,擺上了銅鼎香案,太牢祭品,朱由檢親自上香主祭,賈華、劉若愚捧上貢酒,袁樞在一邊的伺候陪祭,其他家人、官吏、軍裏將士紛紛的磕頭叩拜。

  由李國普誦讀祭文:嗚呼!汝生於浙而葬於此,當時雖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

  一片洋洋灑灑祭文念罷,朱由檢將一尊酒灑在陵前,帶著哭聲道::“伏惟尚食,永世感恩。”

  說完,眾人又是一拜,朱由檢一聲嚎啕:“公司理吳中,執簡柱下,上書忤當路,削籍二十六載。登朝十有二年,剔曆卿寺,節撫登萊。感激上恩,慷慨時事。

  議收遼左之殘兵,汛掃鄒藤之妖黨,乘風縱火而狡奴之屯聚空,設伏夜戰而憤兵之營壘撥,以抒朕之北顧之憂,而今已矣,嗚呼哀哉,嗚呼痛哉!”

  祭奠過後,劉若愚感歎道:“袁老大人一世英名,享譽朝野,到頭來也隻有這片山林為伴,人這一輩子圖的是個啥啊?”

  賈華瞥了他一眼:“青史留名,丹書鐵券,還不夠麽?”

  劉若愚不語。

  朱由檢拉著袁樞的手交代道:“以後有什麽困難盡管寫信給朕,朕能做到絕不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