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同盟陣營
作者:爻乂      更新:2021-12-23 13:30      字數:2591
  為世界和平出力,這麽大一頂帽子誰敢不接著?

  作為發起者之一的朱由檢第一個走到台上,腓力四世已經讓人擬好了一份中文版的,朱由檢看了一遍,這同盟書挺有意思的。

  寫的是限製荷欄人的海陸貿易,可做的太過了,上麵寫同盟國的海軍遇到荷欄船隻,無論對方是何目的都要勒令其返航,不然同盟國海軍有權利將其擊沉。

  作為17世紀世界第一殖民帝國的荷欄有超過一萬條船在大海上航行,同盟國要是這麽做,那荷欄人的船就休想再開展海上貿易。

  換個情況再看,同盟國的戰船要是堵在荷欄人的港口外邊,荷欄人豈不是連港口都出不了?

  一方麵斷絕了荷欄海上貿易,一方麵斷絕了荷欄與海外殖民地的接觸,這是逼著荷欄人開戰啊。

  察覺到腓力四世野心的朱由檢嘴角勾起一絲弧度,還是從侍者手中接過羽毛筆簽下自己名字。

  接著,教皇烏爾班八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巴伐利亞大公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等人陸續簽下自己名字。

  簽名的都是人精,都能看出腓力四世的心思,都選擇了簽名,三十年戰爭中荷欄人已經選擇了站在新教那邊,他們也不怕荷欄人拿出家底參與到戰爭中來。

  公元1629年8月5日,十幾國君主在亞丁簽訂了《限製荷欄海陸貿易同盟書》,同盟國正式成立。

  同盟國以大明帝國,葡國與西班芽聯合王國、神聖羅馬帝國,教皇國、德意誌天主教諸侯,波蘭第一共和國,波斯帝國為主,共計十八個國家。

  這一天,17世紀最大派係正式成立,十八位君主在亞丁昭告世界,對荷欄進行製裁。

  ……

  正事談完了,朱由檢要開始他自己的事了。

  他走到舞台上麵對各國君主,讓艾薇莉雅翻譯道:“各位先生女士,大家是一個陣營的盟友,既為盟友就應該互相幫助,我們當中有很多國家都處於戰爭中,我們國家有一種火器可以使大家在戰爭中取得優勢。”

  他的話讓國王們第一時間想到了那款被他們稱為‘上帝的鞭子’的火炮,但朱由檢要說的可不是遼炮。

  他招手讓侍者遞來一把燧發槍,舉槍道:“這種是用燧石撞擊點火的火槍,它的射速比用火繩點火快很多,足以讓我們的軍隊在戰爭中取得優勢。”

  在場眾人對燧發槍都不陌生,腓力四世張開臂膀道:“我的朋友,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點燃黑火藥,發明這種火槍的法蘭西人自己都不去用的。”

  朱由檢笑了笑:“那是法蘭西人固步自封的思想作祟,這種用燧石撞擊點火的槍械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

  我們國家的軍隊已經大規模裝備了這種火器,在抵禦外侮入侵時已近證明了燧發槍是值得信賴的,我大明帝國已經生產了上百萬條這種火槍,我希望各國都裝備這種火器,讓士兵們取得勝利,這支火槍就請各位仔細觀摩吧。”

  說著將燧發槍遞給侍者,侍者剛一送下,腓力四世等人就圍了過來,一種先進的火器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非常有必要。

  如果燧發槍真的是經過戰爭考驗過的槍械,那他們就有必要進行火器更新。

  為了更好觀察優劣,腓力四世帶著大家到宴會廳外,讓兩名士兵各拿著一種火槍進行射擊,拿著燧發槍的士兵率先裝填完畢並射擊完成,開始第二次裝彈,而拿著火繩槍的士兵這個時候才剛開槍。

  拿著燧發槍的士兵同三分鍾射出了十發鉛彈,用火繩槍士兵隻射出了五發,二者高下立見。

  各國君主重新打量著燧發槍,腓力四世第一個找到朱由檢,“我親愛的朋友你真的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驚喜,你讓我們見識到了燧發槍的厲害,不過短時間內製造燧發槍工人技術不成熟,能不能把明帝國的燧發槍賣給我一些?價錢不是問題。”

  朱由檢等的就是他這句話,曆史上再過不久歐洲軍隊就要大規模裝備燧發槍了,自己趁著裝備前的熱乎勁撈一筆自然是再好不過的,於是思索道:“燧發槍的儲存的確是還有一些,閣下要是想要就5枚銀幣一把如何?”

  “沒問題。”腓力四世答應的非常爽快,一杆燧發槍的造價與火繩槍差不多,一把4銀幣左右,加上人工成本將近五枚銀幣這樣,明朝所能擁有的利益空間非常小。

  “那你要多少把?”

  “武器更新和日常訓練消耗,以及各種支出…”腓力四世思索片刻道:“就一百萬條吧,另外我還想購買三十萬發炮彈。”

  “一百萬!還要炮彈!”

  朱由檢眼前一亮,心裏開始喜歡起這個外國佬了,大明使用工業化生產武器,速度、效率都比手工生產快,人工成本也沒那麽高,一把燧發槍成本價在3兩銀子。

  這一百萬條燧發槍的訂單,淨利潤足有兩百萬兩,這外國佬還以為大明是薄利多銷呢。

  再加上炮彈,歐洲各國已經有能力仿製遼炮,但炮彈製造技術依舊是他們的盲區,上一次朱由檢缺錢,冒著得罪人的風險出高價賣炮彈,這次朱由檢開出一個理智的價格:十五兩。

  “怎麽?有問題?”

  “沒問題沒問題,我們為了抵禦北方異族,準備了足夠多的武器裝備,一百萬的火槍和三十萬發炮彈都不是問題,“我的朋友,這次你就可以派船隊跟我一起回國取貨,用不了兩個月你就會見到一百萬條嶄新的燧發槍,剩下的炮彈我也會陸續派船送去的。”

  兩個月隻是來回路程,大明的軍火要運到腓力四世那邊要從泉州港出發,經過非洲好望角再向北行進才可以,這距離比橫穿太平洋還遠,17世紀的木質帆船能有這速度已經不錯了。

  “船隊的事要等我回去才能安排,我的朋友你現在就可以讓他們生產了,五十萬金幣我可以繼續用糧食、黑奴、香料、珠寶這些東西代替麽?”

  “當然,尤其是糧食和黑奴,這兩樣越多越好。”

  糧食代表生命,可以讓更多人不會被餓死,黑奴代表生產力,他們強壯、有力,是當苦工和炮灰的最好選擇。

  香料、珠寶也是市場裏的緊俏商品,不愁賣不出去。

  “那我們說定了,或許以後我們會有更多合作機會。”

  “合作愉快。”朱由檢微笑著和他握手,他巴不得這幫洋鬼子多找他買軍火呢,40%的純利潤,任何人都會心動的。

  聽5枚銀幣就能買到一把精致的燧發槍,各國君主都坐不住了,這個價格跟他們自己造的成本差不多了,與其費事的去雇傭一大群工匠來慢慢生產,為什麽不直接向明朝買呢?

  陸續有國王找到了朱由檢表示願意向他購買燧發槍和炮彈,朱由檢一一應了下來,前後加起來差不多一千萬條槍、80萬發炮彈,連天主教皇都跑來跟他訂了二十萬條燧發槍,表示要裝備給教廷軍隊。

  養軍隊非常費錢,槍械這種消耗品消耗速度更快,平常訓練都在消耗槍械耐久,更何況現在的歐洲天天都在打仗。

  一千萬條槍各國一分,能撐多久都不好說,到時候如果他們嫌麻煩還會找明朝購買軍火。

  宴會還在進行,因得到千萬大單而心情大好的朱由檢喝了不少酒,宴會還沒結束他就醉的不省人事,被下人抬回了下榻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