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各個角度
作者:爻乂      更新:2021-12-23 13:28      字數:2329
  滿朝官員齊刷刷的望向陳子壯,一些人眼裏閃爍著嘲諷的目光,這陳子壯到底還是讓太年輕了,罪己詔這種事哪能由臣子來說,那得君主自己提才是。

  罪己詔都是皇帝執政失誤,犯了大錯,引得海內不安才不得已下的,罪己詔一出就代表天子知錯了。

  當朝天子之勤勉堪稱曆代君主之楷模,執政手段雖然簡單,但也都不是什麽大毛病,唯一會被世人詬病的就是他跟自己嫂子那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可這事還不能拿到官麵上說,誰說誰死。

  陳子壯既然敢說,他心裏就已經想好了說辭,“臣請陛下下罪己詔,自陳執政失誤,安天下百姓人心,各地亂軍聽聞罪己詔必不願與朝廷天軍為敵。”

  罪己詔…

  聽到這三個字,朱由檢摸著自己光潔的下巴,從君主的角度上看陳子壯這話說的不中聽,很不中聽,萬一換個心眼小的皇帝沒準就記住陳子壯,以後給他穿小鞋了。

  可從事實上的角度上出發,這還真是個好辦法,下一道罪己詔告訴天下人皇上知道自己執政失誤了,讓南北各省受地方官吏欺壓,日子過不下去的百姓有個盼頭。

  朱由檢心裏是不願意,他自認為做的沒錯,這次的事都是白蓮教搞出來,跟他有什麽關係?沒了他百姓日子過的還不如從前呢。

  朝臣一雙雙眼睛看著他,都等著他的聖斷,朱由檢深呼了口氣,“罪己詔之事容後再議,暫且退朝,陳子壯跟朕來後殿。”

  “臣遵旨。”

  “臣等恭送陛下。”

  在百官的拜送聲中,朱由檢來到後殿,剛進後殿就有宮人送來剛熬好的銀耳燕窩粥和兩張豆沙糕餅。

  朱由檢少食多餐,上朝之前吃第一頓,下了朝吃第二頓,宮人們早就熟悉了這點。

  換成平常朱由檢會坐下吃完東西開始一天的忙碌,今天按心情不佳的他看了一眼就沒心情了,“朕沒胃口,等陳子壯來了給他吃。”

  小太監卻是沒動,“陛下,這是懿安皇後早起給您做的,並讓小的給您帶句話,國事要緊,身體更重要。”

  嫂子做的…

  朱由檢表情滯了下,拿起盤子上糕餅小口咬了一口,心裏湧起一股暖流…

  兩張糕餅和一碗粥下肚,精神為之一振,心情也好了些,對收拾餐盤的小太監笑道:“皇嫂的手藝可比你們尚膳監廚子的手藝好多了。”

  小太監趕忙附和,“陛下所言極是。”

  吃飽喝足,朱由檢把手一抬,吩咐道:“讓陳子壯進來。”

  陳子壯就在殿外等候,他知道天子要召見他就一直在殿外等候,片刻,他匆匆走進禦書房,向朱由檢深施一禮,“微臣陳子壯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點了點頭,“陳卿照你看朕下罪己詔真能有此奇效?”

  陳子壯做手刀狀在脖頸上比劃了下,“臣願以項上人頭擔保,隻要陛下下達罪己詔,則南北各省亂軍必無戰心,這場聲勢浩大的動亂要不了多久就能平定,帝國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這話朱由檢深以為然,那些百姓暴亂殺官,殺商,對這個國家而言隻是引起混亂,這種混亂還是在可以控製的範圍。

  就是沒有這次的事,要不了多久他也會對南方官場動刀,還有與官員勾結的地方商賈一個也逃不了。

  “隻要陛下答應,臣可代為撰寫罪己詔,臣可以舉出十四條罪狀,從七個角度闡述罪過,必能…”

  “停!朕有十四條罪狀之多?”

  陳子壯微微笑道:“陛下安心,都是強加上去的,比如政治上可以說自即位以來,紀綱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苟且目前。

  再比如別的,可以說陛下性耽閑靜,常圖安逸,徒尚虛文,未能省改,總之內容都是胡編亂造,隻要寫的好能讓天下人知道陛下知道自身不足就可以了。”

  “要是這麽寫…”朱由檢眼睛一眯,“這麽寫怕是不行,被蠱惑的百姓大都是沒讀過書的,你跟他們扯什麽徒尚虛文,未能省改,他們又不知道是啥意思,還是直白的好。”

  “直白…”

  陳子壯臉頰肌肉微微抽搐,“陛下自古以來罪己詔都是這麽寫的,這直白的臣不知道該怎麽寫啊。”

  “真笨,這都不會寫,賈華!”

  在殿外守候的賈華大步走進殿內,抱拳道:末將在!”

  朱由檢一指陳子壯,“陳大人不知道怎麽寫罪己詔,等會你幫他寫,陳大人說你就用最直白的話寫出來。”

  旁邊的陳子壯聽到這話臊的的沒臉抬頭,他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並在殿試中獲一甲第三名,也就是百姓說的探花。

  作為探花出身,他連寫個直白點的罪己詔都要武夫幫忙,傳出去他還有何臉麵見人?

  還好,賈華尷尬的笑道:“陛下末將不認字。”

  “無妨,就讓陳愛卿把他想寫的內容告訴你,你再用直白的話說出來讓陳愛卿寫,越直白越好,粗俗點都行。”

  聽到不用自己寫賈華樂了,“末將領命,陳大人這邊請。”

  ……

  陳子壯和賈華去寫罪己詔了,朱由檢回到養心殿,沒去看那堆積如山,仿佛永遠也看不完的奏折山,走到大明疆域圖前,看著上麵的一個個省份和上麵的一個個兵人。

  聽到南北各省都有百姓跟著所謂的鄭王周琦造反的時候,他很憤怒,現在冷靜下來再看這次的事的確不足為懼。

  大明不是西方,西方有教宗國,很多國家都信仰天主教,普通民眾更是對宗教堅信不疑,就歐洲大陸現在打得這麽猛的三十年戰爭也是宗教間的碰撞。

  天主教不允許新教存在,新教的影響力又不容忽視,加上一些天災人禍等因素,戰爭就打起來了。

  遠在東方的大明百姓卻不是那樣,隻要他們日子還過得去,沒人想造反,百姓無路可走的時候才會造反。

  宗教可以蠱惑百姓一時,卻無法蠱惑百姓一世。

  漢末太平道就是最好的例子,宗教說到底不過是騙人的玩意,誰都可以捏造出一個神仙來,信的人多了就成了宗教。

  宗教造反在西方可能成功,在東方絕不可能,天主教可以用上帝正在看著他們,死後能回歸上帝懷抱等借口糊弄參戰士兵。

  大明士兵就實際多了,讓老子吃不上飯,天王老子都給揍成王八羔子。

  東西方文化體係不同,西方可以有教宗國,會出現宗教執掌國家的情況,在大明的土地上,絕對不會出現同例,東方的文化體係根本不會容忍宗教掌權,這種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漢朝太平道沒推翻漢朝,明朝白蓮教同樣無法推翻大明,甚至連撼動這個國家的根基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