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深夜熱論
作者:爻乂      更新:2021-12-23 13:27      字數:2078
  深夜時分,金鑾殿內燭光熠熠,一盞盞宮燈將這座大明最高權利所在照的亮如白晝。

  朱由檢快步走到龍椅前,不等百官拜服便提前道:“都免禮吧,深夜召各位前來是有要事相商,朕也不瞞各位,剛接到軍報,建奴數萬之眾正猛攻薊州,薊州守將麥一徽請朝廷速速發兵援。”

  說完把手一揮,“這事該怎麽辦?眾卿議議吧。”

  朱由檢此言一出對朝臣而言無異於晴天霹靂,朝堂上一下子炸了鍋,原本平靜的官員們頓時精神了起來,交頭接耳的議論著。

  對他們而言,就算帝國在遼東的士兵死光了都無所謂,無非是從邊疆守將中隨便找個人頂鍋的小事罷了,這次不一樣,建奴已經打到薊州了。

  薊州距北京不過二百裏路程,就建奴騎兵那來去如風的速度一二百裏還算個路程嗎?

  現在建奴攻的是薊州,薊州一旦失守那比薊州防守更加薄弱的昌平也難以守住,昌平再失守,韃子就能兵臨北京城下,打到他們家門口了。

  如果是兩年前,朝臣沉溺於大明虛假的強盛感中,就算幾萬韃子兵臨北京城下也不至於如此恐慌,但如今就不一樣了。

  朱由檢把京營拆的差不多了,三大營每營隻有一萬來人,其中的神機營、五軍營還被朱由檢派到大同去了,剩下的守備力量更是薄弱。

  “怎麽會這樣,韃子到薊州,這這這…這該如何是好啊?”

  “京城防守軍力太少,北京難守啊。”

  “要我說就南下暫避一時,先去山東,韃子要是追過來實在不行咱還能帶著陛下出海呢。”

  聽著官員們交頭接耳的議論聲,朱由檢強忍著怒氣,這幫家夥怕韃子都怕到這個地步了麽,韃子還在兩百多裏外薊州城下邊呢。

  要到北京城下至少也是幾天之後的事,他們現在這個樣子哪還有天朝官員的威儀,朱由檢猛地拍在龍椅的扶手上,起身嗬斥道:“夠了!”

  清冽的聲音通過金鑾殿的各個角度回蕩在大殿中,所有交頭接耳議論的官員趕忙站直身子,擺出一副謙恭受教的姿態。

  韃子能要他們全家老小的性命,這位主見極強的少年天子也能要他們的命。

  朱由檢胸膛微微起伏,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看了眼自己提拔起來的六部官員及一群高級屬官,他們臉上雖然有憂慮,卻沒有像其他人那樣交頭接耳,這倒讓他心裏好受一些。

  朱由檢正要說話,一名官員提前站了出來道:“啟稟陛下建奴已至薊州,用不了幾天必將兵臨北京城下,臣建議陛下暫時前往南京躲避,選一良將率城內守軍堅守,並詔各省派兵相援才是。”

  “你…”

  朱由檢指著說話的這個官員,這家夥他有印象,但一時間想不起叫什麽名了,指著他道:“我大明曆代先皇就沒有一個在危難之時拋棄百姓而去的,你是讓朕背負這千古罵名麽?殿前武士何在?”

  隨著朱由檢一聲令下,四名穿著暗黑色明光甲的親軍營衛士手按苗刀,健步跑上殿來。

  “即刻拿下此人,拖出午門…”

  說到這朱由檢頓了一下,他本來想說我是午門斬首的,但想了想這人也是諫言。

  他的諫言真被采納的話,那這個人也將背負千古罵名,況且有朝臣諫言皇帝也多了條退路,比原曆史上那幫東林黨人強多了。

  原曆史上,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的時候,滿朝大臣沒一個讓崇禎皇帝去南京避一下的,崇禎皇帝自己也不可能做出棄城棄民的決定。

  最終結果就是崇禎皇帝在煤山歪脖子樹上吊死,滿朝東林黨人跑到李自成那兒認祖宗去了。

  “拖出午門杖二十。”

  四名甲士不由分說製住說話的官員,他們對這種事早就不陌生了,對什麽樣的官員有什麽樣的措施。

  如果是惹怒了天子,連活命都成問題的官員他們就在殿上脫下這些人都官袍,然後再把他們拖出午門斬首。

  而像今天這個家夥這樣的,明顯是天子還想用的,他這種人就不必脫他官袍,隻要把他拖出去打一頓屁股就行。

  “陛下…陛下…臣所言無虛啊,北京守不住的。”

  官員被拖下去時嘴裏仍在說個不停,朱由檢背過身去,朝廷上的官員無不噤若寒蟬,那官員說的沒錯。

  就北京現有的軍力真的守不住,北京周圍現有三千營的一萬多名騎兵,還有五個警備團的一萬兩千人,真正的戰兵還不到兩萬五千人。

  如果加上平時當值的五城兵馬司、順天府的那些維護秩序的衙役,也不到四萬,至於錦衣衛麽…

  錦衣衛雖然人多,且有軍服戰馬,但錦衣衛的職責還是搜集情報,緝拿人犯,加上天啟朝錦衣衛內部的糜爛,導致錦衣衛戰力低下。

  讓他們撐個人場還行,讓他們上戰場,能適應戰場氣氛的最多隻有一兩千人。

  還有皇宮裏的親兵營肯定是不能上戰場的,他們要留在皇宮裏保護天子的安全,就算朱由檢不需要他們的保護,把親軍營也派到城牆上守城。

  滿打滿算也無法突破五萬之數,四五萬人聽起來是很多,但這些人裏九成以上都是沒上過戰場的新兵,別說數萬韃子,就是一萬韃子來攻都夠讓他們小心應對。

  建州大軍要真拉開架勢攻城,靠這點人城破隻是早晚的事。

  懸殊的兵力差距,讓很多人想起史書上記載著的那件事情,正統十四年,明軍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慘敗,當時的英宗皇帝被俘,土木堡之變使強大的明王朝到了亡國邊緣。

  危急之時,皇太後命郕王朱祁鈺監國,任兵部尚書的於謙加強戰備,那時京城大官富戶紛紛南逃,有的大臣也主張南遷。

  隻有於謙等少數人堅決反對,主張保衛京師為天下根本,當時的情況於即將發生的情況何其想項,同樣是韃子大軍兵臨城下,同樣是帝國危急存亡之時。

  那年那日,彷如今朝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