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真假難辨
作者:爻乂      更新:2021-12-23 13:27      字數:2075
  待蒙古使者走後,張皇後拿起白狐裘,修長的手指撫過狐裘雪白的皮毛,腦中回想著蒙古使者所說過的一字一句,作為女人她討厭戰爭,也不希望有戰爭。

  但女人的直覺告訴她這事絕沒有那個使者說的那麽簡單,在這件事背後似乎還隱藏著什麽,隻是她不知道罷了。

  看著手裏的白狐裘,又看了看另一個箱子裏的字畫,一名宮女知趣的取出其中一卷展開,出現在張皇後眼前的是一份墨寶,微微泛黃的紙張上寫著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紙張下方的角落處刻著一份印章及一行小字,隱約可以分辨出其中幾個字是:大宋…構。

  “越來越有意思了。”張皇後展顏一笑,“把字畫送到國庫封存,這件裘衣也掛起來。”

  “是。”

  說完,張皇後起身走向殿外,“擺駕養心殿。”

  ……

  禮部官署內,孫承宗拄著臉聽著卓木朗台的廢話,聽的他昏昏欲睡,也不知道這家夥哪來這麽多話可說,偏偏這家夥還說起來沒完了。

  另一邊的陳子壯和幾名禮部官員也都聽得昏昏欲睡,負責撰寫筆錄的官員也早已放下狼毫,懶得去記這個蒙古人的廢話。

  另一邊張皇後坐著的轎子,由24名宮人扛著的轎子平穩而快速的來到養心殿前。

  宮裏的人誰都知道天子對張皇後的偏愛,聽到是張皇後的轎子連稟報都免了直接放行。

  進去之後才得知朱由檢不在,而在禦花園,此時已是金秋九月,禦花園中各色名貴牡丹爭奇鬥豔,展現著這一年裏最後的豔麗,令人眼花繚亂。

  群花環繞中的一處涼亭前,朱由檢與賈華對立而站,賈華拿著木刀對朱由檢道:“陛下,兵器為殺人之械,陛下貴為天下至尊無需提劍搏殺,如果有朝一日陛下隻身對敵隻需記住一點。”

  “哪點?”

  “陛下為天下之主,即使是死士在陛下麵前也會露出怯意,陛下就要抓住這個機會用盡全力進攻,陛下臂力綿弱,就用雙手持劍以最簡單的劈砍姿勢攻擊就是了,現在末將來示範一遍。”

  朱由檢氣勢凜然,“好!”

  在兩人交談的時候,張皇後帶著一群宮人悄然來到一邊,看到朱由檢正在習武也就沒出聲打擾,站在一旁默默觀看。

  不遠處,朱由檢與賈華的身份似乎發生了變化,賈華變成了雙臂綿弱的朱由檢,他雙手持劍以拚命地姿態向變成刺客的朱由檢衝來。

  腳步不快,速度不快,但那股氣勢卻不容小覷,朱由檢一時呆了,直到賈華的木刀落在他頭頂一寸處他才反應過來。

  賈華收刀而立,“現在請陛下舉劍格擋末將這一劈。”

  朱由檢舉起木劍擋在頭頂,賈華的木劍輕飄飄的落在了朱由檢的劍刃上,而後木刀順著劍刃滑落,滑至腰間,賈華的刀突然的淩厲的斬向朱由檢腰間。

  “這是第二殺招,此招若不成陛下就要將劍刃向前刺出,如再不成陛下隻能暫且退避。”

  “知道了。”

  朱由檢擺正姿勢正想跟賈華試試這種姿勢的時候,發現了站在身後的嫂子,臉上頓時大喜直接扔掉木劍跑向嫂子,“嫂子你怎麽來了?”

  “來看看你啊,皇弟今天怎麽有閑心練劍了?”

  朱由檢嘿嘿一笑,“前線大捷,遼東之地我帝國將士守住沈陽,使皇太極遠遁東北而去,大同府下,蒙古人折兵過萬,退兵不過是時間的問題,朕如何不喜啊?”

  “這倒是真是大喜。”

  張皇後笑眼盈盈,“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皇弟我們去西暖閣敘話如何?”

  “可以,嫂子想去哪兒都行。”

  ……

  西暖閣內,朱由檢與張皇後相對而坐,雖然已經不是兩人第一次單獨相處,仍不知該說些什麽。

  此時的朱由檢完全沒有了在金鑾殿內指點江山的氣魄,像個犯了錯的孩子似的坐在家長身邊。

  見他這幅扭捏的樣子,張皇後不禁莞爾,腦中回想起那蒙古使者先前所說過的話,心中感到十分的滿足,普天之下能讓大明皇帝露出如此模樣的,也隻有她了。

  “皇弟不必緊張,嫂子隻是閑來無事來看看皇弟。”

  “來看我?”

  朱由檢第一反應不是驚喜,而是狐疑,嫂子平常都是呆在慈寧宮很少走動,怎麽突然想起來看他了,他也沒幹什麽讓嫂子激動的事啊。

  難不成是張皇後身邊的宮人說了什麽好話,但這個想法也很快被他拋諸腦後,他也沒對張皇後身邊的宮女特別好,她們也犯不上說他的好話了。

  而且張皇後也不是會被他人言論左右的女人。

  見到朱由檢臉上的表情,張皇後意識到自己的說法有些不恰當,尷尬的笑了笑:“其實是想問問皇弟,北方戰事如何了。”

  她不說還好,這麽一說反而讓朱由檢更懷疑了。

  心裏懷疑,臉上卻是不動聲色的說道:“北方戰事情一切順利,還有半個月無論是西北還是東北戰爭,就都能結束了,到時我大明也能太平一段了。”

  “那就好,那就好。”

  張皇後微微頷首,“皇弟,嫂子聽說你提拔的那個曹文詔軍紀不嚴,麾下士卒對劫掠而來的察哈爾女人盡行不軌之事,從草原到大同府的官道上,隨處可見察哈爾婦孺的屍體,不知可有此事?”

  朱由檢眉頭一皺,“嫂子,你聽誰說的?”

  對於自己委任的將軍朱由檢是無條件信任的,他所委任的將軍都是曆史上的一方良將,他們齊心合力是要挽救大明江山的。

  曹文詔被後人稱之為勇毅而有智略,是明朝崇禎年間第一良將,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戰爭中功勳卓著,後來在湫頭鎮之戰中因寡不敵眾兵敗自盡。

  軍隊當中等級森嚴,高強度的操練和上下級間的不愉快,士兵們壓力不小,既然軍中帶著異族娘們,難免會有軍士在她們身上做點男人會幹的事情,但絕不會像張皇後所說的這樣軍紀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