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力量根源
作者:故紙成堆      更新:2021-11-05 11:14      字數:2104
  老人的死亡消息不可避免地在坐落在淺水灣邊上的魚人小村莊中擴散開來,一時間人心惶惶,本就民生凋敝的鐵棘村添上了一抹灰色的印記。

  在此居住的所有魚人居民都清楚,這隻會是一個開始。若是鐵棘村的經濟運轉再不修複,沒有新的糧食渠道開拓出來,類似的事件將會大規模地發生。

  作為魚人小村莊的薩滿祭司,摩薩哪怕是提前做出了預案,心裏也很是凝重。

  饑餓與死亡這二者裏麵蘊含有絕大的恐怖,它們與艾爾大陸上所有智慧生命的求生繁衍意誌相悖。

  盡管現階段摩薩在魚人村莊裏的威望依然很高,但他並不想將自己押上去做賭注,去妄圖讓彼時饑腸轆轆的魚人村民相信自己,那樣必輸無疑。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村民消耗完家裏的存糧之前尋找到足夠的物資補給,或是開辟好新的糧食渠道。

  摩薩曾經推廣過稻穀種植,但可能是從人類城鎮引進的種子並不適宜淺水灣的土地,今年夏季收獲的穀物並不算多,僅勉強一籮筐而已。

  他篤定這會是魚人村莊發展的未來,稻穀曬幹後遠比海魚容易儲存,其對於魚人的糧食消耗也沒有那麽大,隻是他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等待那個璀璨的未來了。

  一位身穿淺藍色長袍的客人在老邁魚人死亡的第二天就造訪了鐵棘村的魚人祭司所在的小屋,如同聞到血腥味的海鯊。

  甫一進屋,他就直接掀開一直兜在頭頂的帽子,露出一副年輕娜迦模樣的麵孔,是西爾德,‘上古之神——克蘇恩’的信徒。

  “晉級黃金階的材料我給你帶了一份,現在先把門給鎖上,我先單給你舉行入教引導儀式。”

  似乎是之前的碰麵認清了摩薩廢物行政的本質,堂堂一個魚人祭司居然連整個村落都無法掌握,他也就不抱希望再多加攀談。

  要不是麵前這個瑟縮的魚人天賦實在不錯,他未必會來上這麽一趟。但即使是現在,西爾德也無意多言,直接吩咐摩薩將外界屏蔽好營造出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

  此時摩薩手上還沾著未幹的水,剛從裏屋的小池塘撈出兩條半死不活的魚,他給裝在大盤裏二次利用來招呼客人了。

  聞言他似是懵懂地應了一聲,於是又折返回裏屋掏出一塊石板大的木牌給掛在屋外門口,隨後給從裏麵反鎖掩上門,又把窗口的布簾給垂下,屋內的光頓時暗了一個亮度。

  而魚人薩滿小屋的門外掛著的木牌上赫然寫著‘有事外出,謝絕打擾’幾個字樣。

  西爾德看著坐回位置表示已經處理完的魚人薩滿,忍不住眉頭微皺,顯然是對這種處理方式不怎麽滿意。

  但他也沒說什麽,反而掏出頸部一直掛著的深海項鏈摩挲了一下,一道水藍色的魔法屏障激射而出,將包括二人在內的小半間屋子給籠罩進去。

  潮汐帝國出產的魔法煉金製品,通過簡單注入魔力激發就能營造出一個隔絕內外信息交流的屏障,防禦力有限,勝在快捷方便。

  “在給你舉行入教儀式之前,我先給你講清楚我們古神教派持有的基本立場與世界觀,這些東西盡管目前對尚處於白銀階的你暫時還不起作用,但若是以後有朝一日你要衝擊傳奇階尋找自己的道路,這些東西卻是必不可少的。”

  等摩薩在椅子上坐定,西爾德卻沒有立即拿出材料準備入教儀式,反而先給摩薩科普起來。

  一旁的摩薩附和著點點頭,端坐在自己位置上,手整齊地搭在一側桌子上,在認真地傾聽西爾德的敘述。

  他長久以來一直居住在鐵棘村,黃金階已經算是這個魚人小村莊的尖端戰力。盡管自己身為魚人祭司掌握著村子裏的職業傳承,但說是高大上的力量傳承,落到實地也隻是幾塊記載著職業技能的石板而已。

  在開闊視野這方麵,他與出身‘貝爾薩’家族的西爾德相比是差了不少的,起碼人家能大半個潮汐帝國隨便跑,接觸到的信息也更新更廣。而身為魚人的他要是想進入潮汐帝國的一些核心區域,還得向上麵打報告申請,盡管在名義上兩人都同屬潮汐帝國的子民。

  “當今世界關於世界本原的認知不少,但大都歸屬於兩派,一派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稱為‘唯物主義派係’;一派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稱為‘唯心主義派係’。”

  說到這,西爾德停頓了一下,然後看向了對麵老實坐著的摩薩,似是不經意地問道,“你覺得,主導這個世界構成的是物質還是意識?”

  然而麵對西爾德看似隨意的提問,摩薩的心卻提了起來。他幾乎在下一個瞬間就反應過來了,這是一個陣營判定。

  雖然心中有幾分把握,就算是答錯了對方大概率也不會扭頭就走,但摩薩答得還是小心翼翼。

  他擰著眉頭似乎是想了好一會兒,才搖搖頭說道:“我不知道,我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這些東西太高太遠,對我們目前的生活沒有什麽影響,算是沒用的東西。我隻在乎我們能不能吃飽,村子的人口能不能繁衍上去。”

  “不,不,不。”

  西爾德否定了摩薩的觀點,嘴角卻是微微勾起,心中有幾分得意,自己是來對地方了。

  他之所以會不辭辛勞跨越大半個潮汐帝國來到帝國邊境這偏僻的魚人小村莊,除卻教派內部的安排外,還不是因為帝國腹心內部的人民大都接受過帝國出版的通識教育,形成了自己對世界的認知。

  與其耗費大力氣去扭轉他們的認知,還不如跑到窮鄉僻壤去開拓新的領地。

  這裏人均教育水平有限,整日奔波於如何維持生存,對世界的思索也極為有限,事物認知淺顯,三觀並不牢固,正是需要‘引導’(忽悠)的好時候。

  西爾德清了清自己的嗓子,然後用以一種確鑿無疑很是篤定的口吻說道:“這些並不是沒用的東西。弄清了這個問題,你就尋找到了力量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