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明君難當,至死不悔
作者:雨淋狼      更新:2021-11-05 10:58      字數:2120
  041明君難當,至死不悔

  “固化了階層?”

  “曆朝曆代的更迭莫不是如此?”

  “不是因為天災人禍,不是因為敵人太強大嗎?”

  各個位麵的遺老遺少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管殺不管埋的葉昊不理這些,繼續推送自己的視頻。

  【咱們再來說說文化,看看洪武大帝的施政,是不是真的達到了他的預想而不是一廂情願。】

  【後世的人們提起明朝,會想起什麽文豪呢?】

  【主修《元史》的宋濂,被流放了;讀書種子方孝孺,被滅十族了;徐渭被關了七年,瘋了;解縉被埋入雪中,活活凍死了;唐寅,一輩子顛沛流離,終生不得入仕。】

  【哦,還有我最喜歡的楊慎,就是BGM的詞作者,青年才俊,狀元及第,照樣被杖責罷官,謫戍雲南永昌衛,一輩子不得翻身。】

  【就算是最能打的,文能提筆創心學、武能上馬平叛亂的王守仁,也曾經被貶到貴州龍場當了個小小的驛丞。】

  【要不是他老人家命實在是太硬,估計早就喂了龍場的蚊子了。】

  【別的?偉大的文學作品?偉大的文學家?】

  【不知道!沒看見!找不著!】

  【而造成這一後果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朱元璋的科舉,隻考四書五經,還規定了格式,也就產生了重形式輕內容、臭名昭著的八股文的泛濫。】

  【當每個讀書人都隻鑽研四書五經,隻挖空心思地琢磨怎麽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時,想寫出偉大的文學作品?想出現如李白、杜甫、蘇軾、柳永那般驚才絕豔的人物,下輩子吧!】

  李隆基:“哈哈,這下知道我大唐的厲害了吧!但是,李白那個狂徒能代表我大唐嗎?還有就是,杜甫是誰?”

  趙禎:“蘇軾還是有點文采的,柳永嘛?播主何故如此高看那個浮華浪子?”

  朱厚熜:“朕還是那句話,什麽都是虛的,唯有仙丹可以常伴我左右!”

  乾隆:“不是有什麽四大名著、明清小說的說法嗎?怎麽就不值一提了呢?播主,你這春秋筆法,玩得很溜啊!”

  【至於經濟,朱元璋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還搞了華國曆史上規模最大,曆史最久的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遷移行動,確實算是有一套了。】

  【但是,你為毛要禁海啊?是不是跟張士誠打水仗打出心理陰影了?還是對不斷滋擾的倭寇給打怕了?】

  【難道你關閉了海岸,倭寇就自動退走了嗎?】

  【對於倭寇,那個骨子裏帶著原罪的民族,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送他們去見他們信奉的天照大神,並且永遠在大神那裏待著!】

  【而正因為朱元璋得過且過、閉關自守的小農意識,對倭寇的不重視,才讓倭寇成為有明一朝始終難以解決的頑疾。】

  【並最終讓那一小撮倭寇成為心腹大患,給華國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危機和災難!】

  【最後,咱們再說說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的事情。】

  【誠然,功臣裏麵有壞人,殺幾個也可以。但你就不能學學趙匡胤,手段溫和一點,做人大度一點嗎?】

  【再不濟,你學劉邦殺掉幾個刺頭,來個殺雞駭猴也行啊!為什麽非要殺得血流成河、人頭滾滾才開心呢?要知道,朱元璋僅在胡惟庸和藍玉兩個案子,就殺了足足四萬人!】

  【那可是四萬人啊!裏麵就全部都該死嗎?】

  【難道你真的是,隻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自己當了地主就舍不得把餘糧分給老朋友了?】

  劉邦:“我覺得播主在誇我,但是又沒全誇。”

  趙匡胤:“雖然我很受到了表揚,但我心裏其實很羨慕朱元璋的殺伐果決。我趙家的兒孫要是有朱家一半狠辣,可能……哎,不說了,我去看看那些兒子、孫子鍛煉的怎麽樣了!”

  …………

  視頻結束,朱元璋看著已經暗下去的天幕,一言不發。

  說什麽呢?

  朱棣那孩子本想給我爭個靠前的排名,結果卻是被人家逐條反駁,一一推翻。每一樁每一件都說明了雖然朕稱得上是一代明君,但對未來的把握,還差點火候。

  難道,真的是因為我的窮苦出身,而導致格局太小了嗎?

  格局問題,朱元璋以前沒想過,也沒有人告訴他什麽是格局,怎麽樣才能放眼世界、著眼將來。

  但他知道,雖然他不是個忘恩負義、不能共富貴的小人,但他確實也不怎麽大方。

  不僅對自己摳,拿宮裏做衣服的邊角料做床單,對大臣們更摳。

  正一品才月俸87石,也就一萬文多一點。正七品的知縣,月俸更是隻有區區7石半,一貫錢而已。

  按說一個人是夠吃了,估計也吃不完,但誰不是拖家帶口、上有老下有小的?

  而且,還有許多應酬往來,這麽一點錢,真心不夠啊!

  既然俸祿不夠,那些“聰明的”讀書人,自然就會想方設法的從百姓身上搜刮,或者是貪墨糧餉、壟斷經營各種生意。

  所以,他才會想盡辦法懲治貪官。

  凡貪贓滿六十兩銀子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而且,對那些人還要處以如淩遲、挑筋、斷指、斷手等酷刑,其罪大惡極者更是“剝皮實草”,以儆效尤。

  “朕已經記不清了,究竟殺了多少貪官了……但朕不後悔!”

  想到這裏,朱元璋抬頭看天:“朕也許是限於見識、囿於出身,對眼下、對將來沒有太多太好的辦法,但朕不後悔!”

  “彼輩枉讀詩書,卻不思聖人教誨,把讀書當做升官發財的敲門磚,對普通百姓更是予取予求,視百姓如豬狗!”

  “他們,憑什麽?”

  “隻要朕在,必將繼續把懲治貪腐做為一項長久的國策堅持下去!”

  “前人曾言,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那麽,有朕在一天,必定要讓爾等知道,這下民也不是那麽容易被欺負的!”

  “哪怕世人不解,後人唾罵,播主否定,上天反對,朕也會堅持下去!”

  “至死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