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懷蘇亭下
作者:花木帥      更新:2021-11-04 13:29      字數:2105
  白色影子飄到銅鏡前,它緊貼著銅鏡,兩者之間幾乎沒有任何距離。那影子就這樣站在銅鏡前,半晌沒有再動。

  吳誌遠心中疑惑,這影子不知是切實存在的還是虛幻之物,它的一切舉動看起來都令人費解,十分詭異。

  那影子一動不動的矗立在那裏,像是一個吊死鬼,這個固定的姿勢看得久了,吳誌遠的緊張情緒稍微放鬆,眼睛也不由自主的眨了一下,就在這眼睛一閉一合的瞬間,銅鏡前的那個白色的影子突然不見了。

  吳誌遠使勁眨了幾下眼睛,發現那影子確實已經不在銅鏡前。他又向屋內四周查看,也沒有發現那影子的蹤影。

  “他去了哪裏?”吳誌遠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那影子速度再快,也不會在眨眼的瞬間消失,莫非它真的隻是一道幻影,壓根就沒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吳誌遠不敢肯定,所以也不敢貿然掀開身上的毛人皮,暴露自己。就這樣又躺了半晌,屋內還是一片死寂,仿佛什麽事都沒有發生過。

  油燈的火光依然微弱,忽然跳動了幾下,漸漸熄滅了,料想是到了燈盡油枯的境地。

  屋子又浸淫在了無盡的黑暗之中。

  吳誌遠再也無法忍受這苦等的煎熬,他輕輕掀開身上的毛人皮,坐起身子,觀察屋內的情況,果然,漆黑一片中,並沒有那白色影子的蹤跡,因為那影子散發著白色的熒光,如果它還在這屋子裏,一定會被吳誌遠看到。

  吳誌遠摸索著下了床,朝石屋門口摸去,此時外麵雖然也是一片昏暗,但卻比屋內略微明亮,所以吳誌遠很快便出了石屋,到了院中。

  他沒有回頭,因為石屋內正北牆壁上還掛著那麵銅鏡,而這屋子裏的一切與他並沒有什麽關係,他現在急著要找的是紫虛萍實和盛晚香的下落。

  老婆婆說過曾在村東沼澤附近見過盛晚香,現在看來,她的話應當屬實。吳誌遠打算先去沼澤附近再找一遍,盛晚香的安危一直是他內心的牽掛。

  從院子裏出來時,吳誌遠將兩塊火石裝進了布兜,使用這種生火工具雖然極為麻煩,但卻是現今情況下唯一的辦法了。

  外麵的光線十分昏暗,給人一種灰蒙蒙的感覺,與吳誌遠剛到這村子時伸手不見五指的情形截然不同,吳誌遠由此推斷,此時可能是正是白天,這村子雖然晝夜不分,但微小的差別還是看得出來的。

  繞著村東的沼澤轉了個遍,吳誌遠始終沒有發現盛晚香的蹤跡,看著東邊布滿了棺材林的沼澤,他甚至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盛晚香會不會是失足掉進了沼澤裏?

  吳誌遠不敢順著這個思維往下想,他收回思緒,在村前的空地上堆了一大堆柴火,打算生起篝火,給盛晚香指示自己的位置,火堆燃起之後,他又用樹枝在火堆旁的地上寫了幾個大字:“在此等我。”

  如果盛晚香還在附近,一定會看到這堆篝火,也就一定會看到地上的字。

  月影撫仙的生命危在旦夕,吳誌遠隻能以這種方法平衡此時遇到的兩者之間的矛盾。

  一切安排就緒之後,吳誌遠站在火堆旁等待了片刻,然後頭也不回的朝南麵石鍾山的方向走去。

  紫虛村就在石鍾山的背陰麵,與石鍾山隻隔了村前那條沒有源頭和盡頭的小河,此時小河已經幹涸,但淤泥猶在,吳誌遠不願踩著淤泥過河,選擇了從西側繞過小河,然後從背陰麵登山。

  順著小河向西而行,吳誌遠邊走邊觀察著小河內的淤泥及幾棵浮萍的葉子,老婆婆能從這小河幹涸的情況得知鄱陽湖到了枯水期,說明這條小河和鄱陽湖是相通的,隻是這小河能在一天之內幹涸,速度之快實在令人咋舌。

  一炷香的時間過後,吳誌遠便繞到了小河的另一端,站在石鍾山下,抬頭仰望,整座山宛如一口黑色的大鍾,倒扣在鄱陽湖畔和紫虛村之間。事實上這座山並不高,甚至不如龍山高,但它卻給人一種令人窒息的壓迫感,很不舒服。

  吳誌遠沒有歇息,小心翼翼的踩著黑色的山石向山上爬去。一路上他思考著老婆婆說過的關於石鍾山的推斷,這石鍾山既然是一座古墓,那這古墓中所傳的寶貝會不會就是自己要找的紫虛萍實,真的很難說。因為根據字麵意思推斷,紫虛萍實應是浮萍的果實,而古墓中也有陪葬五穀雜糧種子的,但鮮有陪葬山樹野草果子的。

  盡管希望渺茫,但走到了這一步,吳誌遠依然不願放棄這個機會。

  想著心事,吳誌遠很快便爬到了半山腰,石鍾山並不算陡峭,所以並不吃力。到了山坡之後,吳誌遠才發現眼前的景物非常清晰,周圍山石矮鬆圍繞,不時有陽光投下斑駁的影子在搖動,隱隱能感覺到清冽的山風。

  “這裏有陽光!”吳誌遠心中驚呼,“現在果然是白天,看來,這石鍾山並不在紫虛村那道陣法之中。”

  站在所處的位置,吳誌遠向山下的紫虛村看去,雙目所及,卻隻能看到一片黑魆魆的樹林,根本看不見紫虛村的影子。看來這陣法極為高玄,將紫虛村的存在也隱了去。

  想到這裏,吳誌遠隱約覺得此次石鍾山之行怕是非常凶險,紫虛村陣法的設置與石鍾山古墓必定有極為密切的聯係,如果古墓中的機關就是設置紫虛村陣法的高人所設計,那他能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很小。

  正想著,吳誌遠順著半山腰放眼向東望去,一眼看見東側不遠處有一個破舊的木質建築,似乎是座涼亭。

  吳誌遠心中一喜,連忙奔了過去,走近一看,隻見這亭子極為破敗,四根撐柱全為木頭,都已經腐朽不堪,亭蓋為茅草編織,已經腐爛的不成樣子,整座亭子在微風中搖搖欲墜,亭下掛著一個字跡模糊不清的木匾,上麵隱約寫著三個字:“懷蘇亭!”

  果然有懷蘇亭,沒想到懷蘇亭就在這石鍾山上!

  以那老婆婆所言,懷蘇亭裏有木筏,木筏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