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初窺門徑
作者:花木帥      更新:2021-11-04 13:19      字數:2689
  翻開《歸元真經》的封麵,在血刀紅光的映射下,扉頁的文字顯得極為清晰,吳誌遠定睛一看,隻見上麵寫著“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八個字。

  “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吳誌遠不禁輕聲讀了出來,自己讀過幾年私塾,學到的知識完全可以應付日常的文字,但是這八個字他卻是一竅不通,琢磨了半天,也不得其解,便索性不去管它,翻開書的下一頁。

  扉頁上的八個大字字號較大,所以不用細辯也看得分明,但內頁裏的文字相對就小得多,吳誌遠看了幾行,隱約看出書中所載好像是一門練氣法門,但苦於字跡較小,光線不明,隻能看個大概。

  吳誌遠不知這個中緣由,看了幾眼便有點煩躁,幹脆將書放在一邊,不去理會。一陣困意襲來,他打了個哈欠,看看外麵天色正黑,打算再睡個回籠覺,於是將血刀插入鞘中,頓時,屋內的紅光隨之湮滅,更奇的是,那《歸元真經》頁麵裏的文字也同時消失不見,仿佛被抹去了一般。

  吳誌遠心中一愣,難道這書上的字要在血刀的紅光映襯下才能顯示出來?為了驗證這個猜測,他又抽出血刀,並將刀身放在書頁的背麵,果然,書頁上的文字如魔幻般顯現出來,因為血刀的刀身緊貼著書頁,書頁上的文字便顯得格外清晰,即使內頁裏的小字也可以清清楚楚的認出來。

  吳誌遠心中大喜,連忙細細研究起來。

  這本《歸元真經》正如南天鷹所言,的確是一本上乘的道家練氣法門,其書中所講述的練氣之法,與傳統武學中所遵循的氣功法門截然不同,在氣走經脈的某些路數上甚至是大相徑庭,反其道而行之。

  武術門派中的氣功講究武學根基,根基練得紮實,方可以修習氣功,甚至不用刻意修習氣功自成,因為武學中的氣功是以武術根基來擴充丹田,一個人的根基越紮實,其丹田氣海越廣闊,容納的真氣就越多。武術中的根基是沒有止境的,一個人一生練習武術,其實是打了一輩子的根基,隻不過根基要比其他人更高更壯更紮實,其丹田真氣自然就比別人更多更強更雄厚。

  但《歸元真經》的練氣法門卻可速成,隻要懂得人體的奇經八脈,不需要任何根基就可自由練氣。

  武學氣功的真氣全部都是來源於自身的修煉,也就是說武學氣功中的氣是有限的,當一位武者耗盡體內丹田氣海的真氣時,他短時間就無法再運氣。

  而《歸元真經》所練之氣悉數來自外界,所謂萬物皆有靈性,一草一木自有其生命,一花一樹自有其精元。《歸元真經》正是通過經脈中真氣的流動,打通身體小世界與自然大世界的連接通道,來達到自身精氣與外界萬物生靈精氣的溝通與交流,從而吸取外界萬物精氣的道術法門。簡單地說,就是收萬物精氣化為己用。

  因此,修煉《歸元真經》者,其丹田內儲存的並不是真氣,而是精氣,相對真氣而言,精氣更純。如果真氣是水蒸氣,那精氣就是液態的水。

  也正因《歸元真經》對自身丹田的修煉毫無依賴性,所以它不需要任何武學及道家根基。丹田的擴充完全可以在平時的吸取精氣中,靠精氣的一點點增加來不斷擴張,充盈氣海。可以以一個人的胃來比喻丹田,以窩頭來比喻精氣。假如一個人一頓是一個窩頭的飯量,第二頓他卻吃了兩個,那此時他的胃就是兩個窩頭的容量了,一個窩頭已經遠遠不能將他的胃撐飽。這就說明,他的胃已經被第二頓飯所增加的那個窩頭撐大了,丹田和精氣的關係也是一樣,丹田很容易被精純的精氣不斷充盈而擴張。

  所以,隻要丹田完好,誰都可以修煉這真經上的練氣之法。

  吳誌遠看得興起,隻看完書中所述的第一層練氣境界,便忍不住向後翻看,從第二層境界一直翻到書末的第九層,居然驚詫的發現,第九層居然是一張空空的白紙。

  吳誌遠以為是血刀的紅光沒有照到書頁上,連忙將血刀緊貼住最後一頁,發現還是空無一字。難道這本真經最後一頁有缺失?於是連忙檢查了一下,發現這本經書完好無缺,雖然紙張泛黃,看上去年代久遠,但保存的卻是極為完好。

  看來這第九層是名副其實的無字書頁,盡管如此,吳誌遠一點也沒覺得遺憾,在他看來,這前八層的練氣法門已經是上天的恩賜了。他想起南天鷹說過,茅山派第九代傳人淩虛子在修煉至第六層時,魂魄便可自由脫離肉體,直到修煉至第九層時,才化作祥雲得道成仙。那自己如果學會了前八層,就已經可以無敵於天下了,得不得道成不成仙都是虛話。

  心念至此,吳誌遠便靜下心來,從第一層運氣法門開始細細研究。他從小便在村裏赤腳醫生五叔的私塾學習,耳濡目染,對人體的經脈穴位也都基本了解,所以研習這本道法練氣法門並不吃力。

  吳誌遠坐在床邊盤膝而坐,凝神聚氣,根據經書上的描述調理氣息,他之前跟隨張擇方學過采日精月華功的吐納方法,所以現在對運氣吐納也算是輕車熟路。

  吳誌遠隻感覺一股極細的氣流在體內經脈遊走,卻始終不歸丹田。其實這歸元道法的第一層並沒有講述吸取外界精氣之法,隻是傳授了氣走經脈的先後路數,為修煉第二層境界順理經脈,做足準備工作。至於對體內原有真氣的修煉,歸元真經根本就沒有涉及,它所描述的隻是如何化外界精氣,並收歸丹田氣海,需要時則可轉化為真氣運遍全身,

  即使一個人的修煉再高深,他自身所蘊含的真氣也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化外界精氣為己用,則體內的真氣就會無窮無盡,在真氣消耗的同時,也可以運用歸元道法,不斷接受外界精氣進行補充,這也是《歸元真經》玄妙的所在。

  不知不覺中,天已微微發亮,吳誌遠緩緩睜開雙眼,頓時覺得眼清目明,屋內所有事物的輪廓看上去都十分清晰。此時雖然天色微明,但月亮早已西沉,正是天亮前最黑暗的時刻,所以屋內仍然一片昏暗,吳誌遠卻將屋內事物看得極為分明。心中不禁嘖嘖稱奇,暗想南天鷹果然所言非虛,自己隻草草修煉了第一層,便目力見佳,如果修煉至九層,得道成仙也不無可能。

  吳誌遠站起身來,將血刀收回刀鞘,又把《歸元真經》小心翼翼的掖進懷裏,這才發現自己後半夜幾乎沒有睡覺,奇怪的是並沒有因此感覺到困倦,料想也是修習了歸元道法的緣故。

  想起南天鷹讓自己到七峰山叢麻禪院找一個名叫月影撫仙的人,吳誌遠連忙收拾行裝,打算即刻動身,七峰山位於海陽縣城北,距離青島少說也有三五百裏,吳誌遠徒步趕路,五日之內隻能勉強趕到。

  不知道這月影撫仙是什麽人,假如他不肯為自己醫治屍蠱之毒,此行豈不是白跑一趟?吳誌遠心裏明白,就算這個希望是渺茫的,自己也要前往一試,否則隻有等死的份兒。

  隻是南天鷹這個人物詭計多端又心狠手辣,吳誌遠認為這件事情絕對不是表麵上看上去這麽簡單,他能為自己指出一條活命的路,背後肯定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目的,自己還得多加提防才行。

  吳誌遠準備了一些幹糧,以備路上充饑,自己也不知道這一路上會不會有飯館或者村莊,萬一一路渺無人煙,也不至於餓著肚子。

  全部準備就緒後,吳誌遠並不著急動身,因為有一個人他一直掛念在心上,在離開青島之前,想去見她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