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古振明的危機
作者:人生浪費指南      更新:2021-11-04 03:16      字數:2142
  最終,休鄭妃之事,被雲帆成功用一句“豪言壯誌”,而轉移了注意力。

  不過,他休鄭姬的本意就是要振奮臣民。

  因為前身的昏庸,鄭姬的名聲可以說是差到了極點,總而言之就四個字,紅顏禍水。

  實際上,在鄭姬說自己將代表武王之女,來服侍他時,他的確是動心了。

  很明顯,武王是想與他聯盟。

  所謂遠交近攻,一個國家想要稱霸,這條路無論如何都是要走的。

  隻是在一番權衡利弊後,雲帆還是選擇了平民怨。

  的確,將鄭姬留在身邊,日後大銘與武國的關係將更為穩定。

  但這不符合雲帆的整體戰略。

  畢竟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將鄭姬這個在民間看來是紅顏禍水的妃子休了,就能夠換得無數威望乃至民心民意,怎麽看都是血賺。

  當然,最主要還是因為新都的建設,即將正式開始!

  或者說,新都的建設自打戰爭結束,就已經開始了。

  隻不過修建的都是些不太重要的建築,像兵營,倉庫,或者皇家馬場。

  像皇家馬場這種不必要的建築,在雲帆的特意叮囑下都隻是做做表麵工作,加一塊總共才花了不到三百萬兩白銀。

  可一旦正式開工,要修築的可就是民居和外城了。

  這等工程量,要動用的勞工絕對都是幾十萬人起步。

  雖說雲帆最後會給銀兩,但倘若沒有民心民意支持,進度絕對是緩慢的。

  更何況,大銘從南朝正統淪落至此,極需要恢複威望,並提升大銘子民心中對國家的歸屬感,乃至榮譽感。

  這也是為何雲帆會在朝堂上,喊出“天子守國門”那一番話的主要原因了。

  鄭妃的事,就此告一段落。

  雲帆又繼續投入到了他那沒黑沒白的007苦逼皇帝生活中。

  如此同時,在深省,古振明的府邸上,古振明同樣麵臨著與雲帆同樣的境遇。

  地主軍在深省的殘餘勢力已經被徹底殲滅,經過幾天的治理,整個深省也逐漸歸於穩定。

  隻是,古振明卻在屆時犯了難。

  按照原來的約定,雲帆不僅會給他極大的自治權,還會封為異姓王。

  雲帆也的確全都照做,詔書早早就被送到府邸,但卻沒有公開宣布。

  至於原因,雲帆的答複也很明確。

  那就是為了抑製江南的宗族勢力。

  銘京的世家貴族,他是全給殺了。

  但那是因為整個銘京朝廷都被兩黨架空,倘若他當時不利用僅有的一點兵權,抓住機會將這些世家全部連根拔起,恐怕他現在墳頭草都三尺高了。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這豈是一句空話?

  若是他在江南在搞一次“銘京流血日”,絕對是自廢臂膀。

  所以雲帆隻能是壓製。

  而且,最重要的是自打雲帆遷都蘇南,齊家的人,就再沒有露過麵。

  仿若消失了一般。

  說回古振明,收到受封為異姓王的詔書後,他可以說是徹底放開了手腳。

  而他所下達的第一條命令,就是命大量書生擔任當地縣令,

  沒辦法,江南銘庭自己都還在改革,更別說各地方官府了,再加上起義軍地主軍幾方勢力輪番登場,各地的九品芝麻官都是換了幾茬

  而在這種情況下,愣是沒有多少書生敢去上任。

  畢竟古振明不是吏部尚書,僅僅是一方將軍,雖然與陛下達成了共識,但倘若日後真的被安上了反賊的帽子……豈不是冤死?

  於是,詔書抵達幾天過去,古振明愣是發現自己無人可用。

  各地官府仍是處於癱瘓狀態。

  以至於不得不學雲帆的做法,用軍隊維持秩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沒等古振明解決人員緊缺的問題,銀兩開銷方麵又先告急了。

  現如今古振明手下可是有十幾萬軍隊,雖多為民兵,但既然跟了你,最起碼軍餉得有吧?

  而十幾萬兵就是十幾萬張嘴,現在又是秋冬時節,土地富饒如深省也不可能憑空變出來糧食。

  人員緊缺,銀兩不足,糧草短缺,這三座大山可以說是壓的古振明喘不過氣來。

  古振明或許是將才,勉強能掛帥,但絕對不會是一位能臣。

  連書都沒讀過幾本的他,怎可能治理的好諾大的深省。

  好在深省正處百廢待興,隻要讓百姓吃飽就不會出太大亂子,否則他這個異姓王還沒開始做就要到頭了。

  不過,在處理這“三座大山”之外,還有一件事,被古振明安排在了所有事情之前。

  那就是修路。

  修禹越走廊的路。

  作為能夠與江南銘庭聯係的唯一通道,古振明可以說是極為重視。

  不僅派去五萬大軍重兵把守,還在頌軍撤出的第一時間,就開始派遣勞工開山碎石,修建新路。

  禹越走廊原本也有商路,隻不過太窄太小,極容易被堵塞。

  所以,哪怕古振明已經窮的叮當響了,仍是力排眾議,堅持要將這條路修好。

  一是為了日後好聯係江南銘庭,二也是為了在陛下麵前,好好表現一番……

  “王爺,您再不想辦法或者減縮開支,咱就真的沒錢了……”

  古振明的一名親信抱著賬本,麵露憂愁:“還有您要在禹越走廊修的那條路,開山碎石不說,還要用石板鋪路,這可都是要砸錢的地兒啊……”

  “你懂什麽!”

  古振明皺眉,抬起頭來看著親信,沉聲道:“這條路日後將作為我們日後重要的財政來源,不修好了怎麽行?”

  “而且,那些大地主的錢呢?”

  “整個深省有上萬家地主了,存的銀兩加一塊要有上億兩吧?”

  “是上十億兩。”

  親信麵露苦笑:“可是您說了,要先顧著百姓來,該重修的重修該放糧的放糧……”

  “深省人這麽多,十億兩投進去,頂多看個水花……”

  古振明頓時沉默,是啊,作為產糧大省,深省的人口也是眾多。

  十億兩看著多,可單是重建民居這一項,就要花掉一大半。

  而且要知道,因為災民眾多,他現在已經是在買糧食了……

  就算如此,深省的糧食仍是處於短缺狀態。

  更要命的是,馬上寒冬就要來臨,再這樣下去,是要鬧饑荒,要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