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第一次全麵進攻
作者:人生浪費指南      更新:2021-11-04 03:16      字數:3301
  州,本是大晝帝國用來劃分諸侯國的時代產物。

  像自詡帝國正統的北晝,就能夠從中窺其一二。

  幽州諸侯等級最高不過伯爵,而戰州諸侯最高等級卻是武國這個晝皇親族。

  而也因此,州的用處也僅限於此。

  在州之下,大晝帝國並沒有具體的行政區劃單位。

  而北晝,就至今仍處於這種狀態。

  諸侯國之下,就隻有村、縣、城這種模糊的單位。

  而南朝同樣好不到哪裏去,雖然規劃了省以將州分劃,但省之下也僅僅是有“平原”“森林”“群山”這種地理概念。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隻有一個,那就是中央對於地方的管理,實在是太弱了。

  不然銘庭也不至於在知曉分封劣處後,仍分封了數個親王,而鎮南鎮北二王仍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

  可以說,如果沒有鎮南王與鎮北王,那鎮南之地和北方對於銘庭而言,和雲帆前世明朝時期女真部落對於大銘的概念幾乎一模一樣。

  但鎮南鎮北二王的所受封地,可謂是真正的天高皇帝遠。

  雖然二王的的確確的抵禦了外族侵擾,但也讓鎮南與北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脫離了朝廷。

  當然,銘庭的曆代君王並不是傻子,自然是知曉鎮南鎮北二王的一舉一動。

  所以總督一職,應運而生。

  總督一職完全是銘庭第三代君王銘武王的首創改革,而銘武王,又是南朝曆史上數一數二的霸道君王。

  總督一職被銘武王授予了極高權力,統管一省除軍隊外的所有事務,但總督府中的其他官職,要交由中央任免。

  南朝的行政製度不可謂不落後,但總督製,的確對於整個南朝而言都是一大進步。

  畢竟在銘武王時期,亂世也才剛剛結束不過十幾年。

  正是百廢待興之際。

  而銘武王的想法,就是通過集權而提高辦事效率,從而加速發展。

  不得不說,在銘武王的高壓政策下,總督製的確是讓銘庭從戰爭的陰影中恢複了過來。

  但這也讓各省總督成為了一方世家,在這種情況下稍有才華的總督便可將本省經營成鐵板一塊。

  因此各省總督如此雖成功對藩王進行了製約,但總督製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在銘武王麵前。

  於是,銘武王又進行了一次稱得上是大刀闊斧的改革。

  這場改革用四個字就能夠概括,那就是各省輪值。

  這次的改革並非是銘武王首創,相反在頌朝是最基礎的政策,每個官員在一地值守三至五年後,便要調離,前往他省繼續任職。

  尤其是在頌朝軍中,此政策執行的最為嚴格。

  也因此,頌朝的軍隊是將不識兵,兵不認將,雖避免了兵變,但也讓軍隊實力大打折扣。

  所以銘武王一推出此令,就遭到了大量抵製。

  名義上是勸銘武王切莫步了頌朝後塵,實則是各省總督不想放棄當下手中的權勢。

  除了沒有軍隊,各省總督亦如一名異姓王。

  結果顯然易見,銘武王平生作風都極為霸道,更何況這些總督本就是他提拔而來,知根知底,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徹底完成了改革。

  從此,各省輪值成了銘庭傳統。

  但銘武王此舉,對於南朝並不完善甚至可以說是殘廢的行政製度而言,隻能說是治標不治本。

  一旦中央衰落,那各省總督,完全不可能輪值。

  甚至即便是輪值,也隻會輪值到隔壁省份,反而加強了地方總督的實力。

  而這種情況,也著實是在雲帆這一代君王中出現了,而且更為嚴重。

  各省總督徹底割據一方,若不是雲帆即時采取對策,恐怕此時江南、臨南乃至鎮南都已脫離銘庭。

  不過,縱是如此,還是有一省是從真正意義上,脫離了大銘。

  那就是桐省。

  頌朝餘孽的大本營。

  隨著雲帆與頌軍的交鋒愈發激烈,頌賊餘孽的整體情況,也逐步在暗衣堂的不斷努力下,呈現在他麵前。

  毫無疑問,頌朝餘孽的現今首領,是女皇姬靈韶。

  頌朝本保守封建,讓一介女流成為其首領,本就是不合常理的事。

  唯一較為合理的解釋,隻能是姬靈複才智勢力皆不如姬靈韶,才不得不讓出位置……

  可姬靈複,明顯不是這種人,最起碼在才能方麵是與姬靈韶不分上下。

  而且據暗衣堂的情報,姬靈韶的父輩,也就是上一代頌賊首領,曾生下三子一女,可現在也隻不過是出現了一子一女罷了。

  剩下的兩子呢?

  隻能是被殺了,不然怎也輪不到姬靈韶來當這個女皇首領。

  可又是誰殺的呢?

  自是某代銘王。

  不得不說,頌軍能苟延殘喘三百年,還能爆發出如此勢力從而複國,的確是天命使然。

  但一些忠心世家的功勞,卻是不可磨滅的。

  南朝無世家。

  這是北晝貴族對南朝的一句戲謔,一句嘲諷。

  但這並不代表南朝真的沒有世家。

  何為世家?

  延續數個王朝,家族子弟散落遍地還能藕斷絲連,即是世家。

  而桐南胡家,便是自頌朝建國,延續至今足有六百多年曆史的真正世家。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若非桐南胡家是頌朝死忠,恐怕此時仍會是銘庭乃至九州數一數二的大家族。

  隻是這世上沒有如果,胡家因為是頌朝死忠,多次被銘庭圍剿,可又多次化險為夷。

  靠的當然是軍隊,桐省作為頌賊餘孽的大本營,還又臨海,即便銘庭全力打擊,頌朝餘孽也大可逃到海上,等過了風頭,再回來繼續經營。

  所以在桐省,頌朝的影響力從未斷絕過。

  而值得一提的是,桐南的總督是胡荊庭,而且自打上任就從未變過。

  更諷刺的是,胡荊庭有銘庭親自蓋章批準的任職文書,是真正的合法可查官員。

  而根據暗衣堂的情報,銘庭對桐南發起的清剿,都是由胡荊庭這位桐南總督,率軍擊退。

  可以說胡荊庭真的是在姬靈韶等年青一輩人物出現之前,頌朝餘孽中的真正頂梁柱。

  若沒有胡荊庭,頌朝餘孽別說複國,早就被銘庭一鍋端了。

  而有如此老將坐鎮,今夜水戰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果不其然,一開始銘軍在梁伏縱這名猛將的率領下的確勢如破竹,接連擊沉五艘中型戰船,不斷挺入頌軍水域,大有直接登陸之勢。

  可就在屆是,幾十艘小型戰船突然出現,梁伏縱是滿心不屑,要知道他這次可是帶出了三艘樓船,這種戰船體量極大,高有足足五米,除了頌重弩,其他戰船隻有被撞碎的份兒。

  然事實有一次向人們證明了,在戰場上,輕敵的代價是慘重的!

  這幾十艘小型戰船竟皆配備了迷你般的頌重弩,雖威力大打折扣,但穿透力卻沒有減弱半分!

  一時間,高大的樓船成了活靶子,幾十艘小型戰船就猶如海底的食人魚,一口一口將樓船這頭鯊魚撕成了碎片!

  “嘩!”

  “救命啊!”

  “快逃,快逃啊!船沉了,船沉了!”

  最後一艘樓船終究是進了水,梁伏縱站在旗艦上麵目呆滯,其他將領看著逐漸沉沒的樓船,也是沉默不語……

  樓船上的銘卒如下餃子般落入水中,倒黴者直接被樓船上破碎的木塊砸入河底,運氣好些者則抓住殘碎木塊,尋得了一線生機……

  然而,在頌營中。

  胡荊庭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身披皮衣,拄著拐,靜靜看著河麵上的慘狀,麵色平靜無波。

  “主帥,天涼,回去吧。”

  胡荊庭的一名親信麵露擔憂,低聲勸道。

  “放箭。”胡荊庭答非所問,輕吐出二字,閉上了眼。

  親信沉默,抬起手欲言又止,最終卻也隻能放下,搖頭一歎。

  胡大人,還是如從前一樣冷血!

  親信感歎過後,神情同樣變得漠然,走到軍陣前,冷冷傳令:“放箭!”

  刹那間,成千上萬支箭矢衝天而起,直朝河麵上的落水銘卒飛去!

  “啊!”

  “卑鄙,卑鄙!”

  一時間,河水都成了紅色。

  絕大部分的銘卒,都死在了這一波的箭雨上。

  但也有銘卒,靠著潛泳和掩體,躲過了一劫。

  “咚……咚……咚!咚!咚!”

  可這時,頌軍真正的主力艦隊出現了!

  但銘庭艦隊中的主要戰力,三艘樓船,已然沉沒!

  剩下的,都是些中小型戰船,在同等體量下,不可能會是弓弩方麵裝備發達的頌軍對手!

  梁伏縱緊咬著牙,雙手指甲都是扣進了肉裏,才狠狠吐出一字:“撤!”

  這場戰爭來的快,去的也快。

  銘庭總派兵力三萬餘,最終損失過半,而頌軍僅是損失了十幾艘小型戰船,幾艘中型戰船和一艘大型戰船。

  總損失兵力不超過萬人。

  至此,銘庭所發起的第一次全麵進攻,以完全失敗而告終。

  (這一章是三千字,作者本人並非全職,之前斷三天實屬無奈之舉,現實工作最近諸多不順,而作者本人又覺打臉裝逼太過於敷衍,再加上文學功底著實不足,因此常常要深夜才能更新。

  今後作者會盡量維持五千至六千的更新,這本書能夠寫到這種地步,作者我本人也很意外。畢竟是第一本書,可能會有很多瑕疵錯誤,畢竟是深夜碼字……還望讀者老爺們能夠多多體諒。

  最後作者在此保證,無論是斷更少更,這本書是絕不會爛尾太監,覺得作者我更新慢的,可以養兩周再看,最後,祝讀者老爺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學業有成,世界疫情早日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