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自己信嗎?
作者:玖玉      更新:2022-02-21 17:06      字數:2101
  “朕說了,你無罪。”方浩擺了擺手。

  柳如是竟然在那麽早之前就開始謀算這次決戰了,可謂是深謀遠慮,連他都要自歎不如。

  隻是古代社會交通不便,加之傳信的都是人力,而隻要是人力,就有可能出現延遲和失誤。

  “皇上,還有一事,民女要向您稟報。”柳如是突然說道。

  “何事?”方浩問道。

  “其實民女在聯係各地義軍的時候,也給遠在京師的相公寫了信,讓他聯係北直隸的忠烈之士,並串聯當地義軍,在適當的時候發動叛亂。”柳如是語出驚人道。

  “哦?”方浩聽此十分意外,“你還寫過這種信?”

  “是的。”柳如是點頭道,“其實,相公自從剃發降清後,便一直活在煎熬中,寄顏無所,羞愧得無地自容,他很早就想辭官回家,與民女一起籌備反清複明的大事。”

  “柳姑娘,你確定你的一封信就能說動錢謙益?”方浩質疑道。

  他知道柳如是說出這番話,其實就是想給錢謙益洗白,但是他不會接受,也不能接受。

  因為錢謙益太有名了,他剃發降清的舉動天下皆知,特別是在文人名士團體中,影響非常大。

  比如明末清初最有名的大思想家顧炎武,在錢謙益剃發降清後,他拒絕承認自己是錢謙益的門生,不願與錢謙益的名字一同出現在書籍上。

  其他還有諸如陳忱、吳炎、潘檉章、王錫闡、錢澄之、呂留良等思想家、文學家,都對錢謙益剃發降清的舉動感到非常不齒。

  方浩要是貿然招收了錢謙益,那絕對是得不償失,弊大於利。

  特別是王錫闡此人,他不僅是大儒,還是明末清初非常罕見的天文學家,與同樣研究天文學和數學的薛鳳祚並稱為“南王北薛”,方浩可不想撿了芝麻而丟了西瓜!

  至於錢謙益的才學,方浩不稀罕,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這些至死都在反清的大思想家、文學家,不比你錢謙益更好更優秀嗎?

  “是的,民女在信中動之以理,曉之以情,相公絕對會聽從。”柳如是十分肯定道。

  “張愛卿,你以為呢?”方浩突然問道。

  據他所知,張名振跟錢謙益交情頗深,由張名振來分析一下,最適合不過了。

  “皇上,虞山先生的才學微臣推崇備至,十分敬仰,但他的氣節和人品卻……”說到這裏,張名振便沒再說下去了。

  錢謙益雖然剃發降清,為世人所不齒,但卻絲毫不影響他在學界文壇的宗主地位。

  即使像顧炎武這種至死都在反清的忠烈之士,也不得不承認錢謙益為當代“文章宗主”,所以明末清初時期,凡是學者,一般都尊稱錢謙益為“虞山先生”。

  “皇上、張軍師,相公他一時懼死,所以無奈降清,但他卻始終心向大明,且如今早已懸崖勒馬、悔過自新。”柳如是連忙說道。

  “柳姑娘,這話說出來,你自己信嗎?”張名振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柳如是愣了一下,隨即歎息道:

  “唉,想當年張軍師與我家相公書信來往密切,乃至交好友,可是如今卻漸漸形同陌路。”

  “柳姑娘,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張名振神色落寞道。

  他也覺得可惜,如果虞山先生能在南京城破之時,為大明殉國,那他必定會成為世人推崇備至的千古文豪。

  當時,河南巡撫越其傑和參政兵巡道袁樞(袁可立之子)在南京失陷後,邀約錢謙益一起,誓死不投降清廷,最後兩人絕食殉國,但錢謙益身為他們的至交好友,卻剃發降清。

  “無論如何,民女都堅信相公肯定能串聯北直隸義軍,發動叛亂,吸引韃子九酋的注意力!”柳如是堅持道。

  “柳姑娘,就算你說的為真,那又有何用呢?”張名振問道,“韃酋豪格的十數萬大軍必定已經回京,就算韃子九酋得知北直隸出現動亂,也不會著急和慌亂。”

  “張軍師此言差矣,如果在應天府城破之前,或許韃子九酋還不會慌亂,但是現在,有應天府這個前車之鑒在,韃子九酋必定無法心安。”柳如是說道。

  應天府易守難攻,固若金湯,又有韃子宗親率領數萬大軍鎮守,還是被一群義軍給攻陷了,所以義軍的力量不可小覷!

  “應天府情況特殊,與京師沒有可比性。”張名振皺眉道。

  “民女倒是覺得,從某種程度上說,京師或許比應天府更易破城。”柳如是說道。

  且不說城防問題,單論京師的平民百姓,他們在大明天子的腳下生存了兩百多年,對大明認同感很高,且生活十分平穩幸福。

  而韃子入駐京師後,韃子九酋便頒布了一係列慘絕人寰的法令,圈地、占房、投充、逋逃等,幾十萬京師貴胄和平民被趕出內城,他們一瞬間傾家蕩產、流離失所。

  大量韃子貴胄四處圈地,設立農莊,並抓捕漢人充當奴仆,由於處境太過悲慘,無數漢人被迫南逃。

  這數年來,整個北直隸都幾乎怨氣衝天,人人心中都憋著一口氣,想要爆發卻又不敢,所以一旦有人振臂一呼,必定有無數人響應!

  “可如今京師畢竟是韃子的都城,想要攻下它談何容易?”張名振說道。

  “裏應外合,再加上百姓的力量,未嚐不能破城。”柳如是說道。

  “行了!”方浩突然開口,打斷了兩人的對話,“京師那邊除非一個多月前就發動叛亂,否則還是來不及。”

  “皇上,民女寫給相公的那封信是一個多月前寄出的。”柳如是如實說道。

  “那就是來不及了?”方浩眉頭一皺。

  一個多月前寄出的信,現在能到達錢謙益的手中就很不錯了。

  “是的。”柳如是一臉歉意地回答道。

  她之所以說這件事,隻是為了讓皇上對相公改觀一下印象,但效果卻並不好。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隻能重新想辦法了。”方浩神情凝重道。

  張名振和柳如是聽此,都慢慢陷入了沉默,埋頭深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