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傳世詩詞
作者:紅領巾少先隊員      更新:2021-11-04 01:17      字數:2220
  “人為一,劍為二。”

  “莫要本末倒置。”

  “那麽問題又來了,何為劍?”

  張浩目光掃過。

  被係統加持蘊含天道之光的雙眼,讓人陷入自我沉思。

  “在我看來,你們的劍道太過平平無奇,無任何亮眼之處,均以劍為上,忽略了人的精氣神。”

  “缺乏真正的中心思想!”

  眾人不解。

  何為劍道的精氣神和中心思想?

  張浩突然露出懷念的表情。

  “劍道的精氣神、人與劍的中心思想。”

  “吾有華夏先輩,雖為凡人,但精神永傳。”

  “我說,你們悟。”

  “隻此一遍。”

  張浩仰頭四十五度角,他在醞釀感情。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

  轟!

  眾人耳邊轟鳴,如雷貫耳。

  天道之音綿綿不絕。

  張浩語速越來越快。

  一首又一首蘊含精氣神的詩句從他的口中蹦出。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裏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劉若雨失神。

  “好詩!”

  “這等詩句,天下無雙。”

  眼前的少年,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她的認知。

  堪稱文武雙全。

  這詩中蘊含著無上劍道。

  每一個字她都能聽懂,但是組合在一起之後高深莫測的中心思想,讓她似懂非懂。

  有人滿臉淚水,喃喃自語。

  “我感受到詩中所表達的豪情、淒涼、瀟灑。”

  “這就是人的精氣神麽?”

  “竟是如此的雄偉。”

  有人聽後恍然大悟。

  “人為一,劍為二,我好像明白了!”

  “我以前太過重視手中的劍,做了劍的奴隸,忽略人自身的精氣神。”

  “我走入了岔道!”

  高台上四位劍仙細細品味著。

  四人相互看了一眼。

  “你們悟到了什麽?”

  葉天藍沉思。

  “我總感覺他說的很有道理,乃天道之言。”

  “但是……又有點說不上來怪怪的感覺。”

  他想了想繼續說道,“也許是這天道之言太過深奧,需要回去慢慢參悟。”

  何清秋也點頭說道。

  “我也有種我聽懂了,但是又什麽都沒悟到的感覺。”

  “這就是天道麽,果然讓人難以捉摸。”

  “即便你我劍仙之境,也無法知解一二。”

  張浩不在言語。

  “這幾首詩詞裏蘊含的精氣神夠這些人領悟很長時間了。”

  少年身上天人合一之境褪去。

  天已微暗,星空暫未出現。

  但此時天空西北方,突然出現一顆星星。

  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越來越亮。

  “那顆星星是……”

  昊天大陸,某處。

  林秀儒學院。

  一老者坐於竹林,捧書品茶。

  猛然間他抬起頭觀望西北天空,那顆不停閃爍的明星。

  “文曲星現世!”

  “難道有鎮州詩詞出世!”

  老者激動的將手中的書放在石台上。

  “是誰家學院的大儒,寫出鎮州詩詞,實乃大才!”

  天空中的文曲星,一閃一閃,明亮無比。

  與此同時。

  昊天大陸各大書院的孔聖人雕像,皆文氣四溢,院內神鍾長鳴不止。

  “不對!”

  “這異象不是鎮州誕生!”

  “這是……有人寫出傳世詩詞!”

  “是誰家學子,竟有如此大才!”

  老者驚的差點跳了起來。

  那股激動的心情已經無法言喻。

  “儒道不孤啊!”

  當今世道,仙道獨大。

  儒家自千年以前一直被仙道壓製。

  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學習讀書寫文章。

  儒家之道,近千年以來,別說傳世,就是鎮州詩詞也無人能寫出。

  就在今天!

  有人默默的寫出傳世詩詞。

  他看到了一絲曙光,劃破黑暗,給所有儒家學子帶來光明。

  各大學院的學子不明所以,紛紛聚集在一起。

  “發生了什麽?”

  “孔聖人雕像為何會出現如此異象?”

  這時。

  各大神鍾,鍾聲停止,一道充滿威嚴充滿磁性的聲音響起。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

  這聲音響徹所有學院。

  每一位儒家弟子無論身在何處何方,耳邊皆傳來此音。

  他們震驚無比。

  “是傳世詩詞!”

  “有人寫出了傳世詩詞!”

  “是誰?”

  “難道是林聖人?”

  “一劍霜寒十四州!好詩!好詩!”

  威嚴的聲音並未停止。

  一首傳世詩詞剛剛結束,第二首緊隨其後。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裏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

  儒家所有學子腦袋嗡嗡作響。

  又……一首傳世詩詞?

  今天是怎麽了!

  往日千年,連鎮州詩詞都未曾出現過,今天卻連續有人寫出兩首。

  “這又是誰?”

  “儒家大興啊!”

  “吾輩讀書人,終有出頭之日。”

  “奇怪,為什麽不見署名!”

  “寫出傳世詩詞,我們應該能看得到署名才對!”

  “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看看是哪兩位大儒有如此之才!”

  當所有儒家學子還沉寂在之前兩首傳世詩詞中時。

  第三首詩詞傳出。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此時。

  無論是讚美還是感歎學院中已經沒有了聲音。

  連續三首傳世詩詞,讓他們恍如隔世。

  竹林老者,已經癱坐在座椅之上,他雙眼失神。

  “不……”

  “不可能。”

  “我難道在做夢?”

  “即使是學術百家爭鳴,最輝煌的時候,也不可能這麽短時間時間內,連續出現三首傳世詩詞。”

  天上文曲星光芒依舊明亮。

  第四首詩詞悄然而至。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今晚似乎注定屬於儒道。

  四首傳世詩詞讓所有儒道學子流淚。

  老者艱難的站了起來,他渾身顫抖。

  “儒道大興!儒道至聖!”

  “聖人佑我讀書人!”

  四首傳世詩在同一天,同一時刻誕生。

  這是奇跡,是聖跡。

  終於,神聖的聲音停止。

  一個少年身影的畫麵,浮現在所有儒家學子麵前。

  那少年顏值無雙。

  那少年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