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徐榮入夥
作者:龍城冠軍侯      更新:2021-10-30 14:03      字數:2074
  這是一個年紀和賈詡相仿的中年人,皮膚黝黑,一看就是風吹日曬出來的,雙目炯炯有神,見到馬寧,便深鞠一躬,“徐榮見過中郎將大人。”

  原來,賈詡給徐榮去信以後,徐榮果然立刻就向董卓請辭,對於一個小小的偏將軍,董卓毫不在意,自然也是沒有挽留,徐榮按照賈詡信中所說,直接從長安來到膚施,在這裏等著馬寧他們。

  “徐榮將軍,我可是聽軍師反複提到過你,非常榮幸得到將軍相助,希望以後我們合作愉快,你放心,隻要有我馬寧的,就有徐榮將軍的。”馬寧求賢若渴,對於徐榮的加入自然是滿心真誠。

  “馬寧將軍的大名,徐榮更是如雷貫耳,今天有幸加入馬寧將軍麾下,還有什麽好說的,從今日起,必當誓死效忠,主公在上,請受徐榮一拜。”這一次,徐榮可是單膝跪地,行覲見大禮。

  馬寧趕緊將徐榮攙扶而起,“將軍初來,就在我身邊先熟悉一下咱們護羌軍的情況,等這次征討叛軍結束,再給將軍安排具體職位。”

  “喏,徐榮領命。”徐榮大聲答應。

  當下,麴義去張羅酒宴,徐榮的加入,可是護羌軍的一件大喜事,酒宴之上,馬寧詢問了一下董卓的近況,徐榮剛從董卓那裏過來,自然是一清二楚。

  董卓自從當上了朝廷平叛大軍的副帥,日漸擁兵自重,他實際控製了隴西、武都、扶風、漢陽、馮翎諸郡,用朝廷的軍餉養肥了自己的軍隊。

  西涼鐵騎大肆擴充,董卓還派人控製了山丹軍馬場,戰馬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徐榮估計董卓如今明裏暗裏的軍隊加一起,恐怕要接近十萬之眾了。

  皇甫嵩早就注意到這一點了,幾次寫奏章,向朝廷和皇帝陛下舉報此事,大將軍何進收了董卓的好處和效忠,把董卓引為外援,所以置之不理。

  漢靈帝倒是對董卓早有防範,曾經加封董卓為少府,讓他將軍隊交給皇甫嵩,讓董卓到雒陽就任,結果被董卓以部下士兵舍不得自己為由給拒絕了。

  董卓甚至暗示朝廷,自己的部下多數為羌胡士兵,他們對自己的感情如同兒女依戀父母,如果自己離開他們,恐怕他們都會離開朝廷的大軍,所以自己走不得。

  徐榮還說董卓對皇甫嵩和馬寧都很忌憚,尤其是馬寧的迅速崛起和護羌軍騎兵的強大戰鬥力,而且馬寧早就被羌人各部落瘋傳為天將軍轉世,受到羌人的頂禮膜拜。

  即使是董卓部下的羌胡之人也對馬寧有崇敬之心,每日裏都有羌胡人偷偷溜走,返回各自部落,打算投入馬寧的麾下。

  還有很重要的一條情報,徐榮告訴馬寧,董卓正在拉攏韓遂一夥叛軍,尤其是韓遂,董卓向他們許以官職,並且答應替他們向朝廷求取赦免文書和招安的詔令。

  “看來,我們把董卓當做最大的對手是很正確的,他的西涼騎兵也是當今之世能跟我們護羌騎兵抗衡的有數戰力之一。”賈詡點點頭,自己一直都很重視董卓,看來是正確的。

  “對了,董卓最近任命了李儒為自己的軍師,他們好像和雒陽的大將軍何進在密謀什麽,西涼鐵騎最近調動頻繁,主力正在向長安集結,已經撤離了涼州前線。”徐榮想起了這件重要事情,趕緊告訴馬寧和賈詡。

  “李儒?長安?難道董卓要進京?主公,我這就飛鴿傳書給雒陽的鍾繇大人,讓他秘密調查此事,看看他們在圖謀什麽。”賈詡對這件事很警惕。

  “好,就按軍師說的辦,看來我們也要盡快啟程,盡快接管使匈奴中郎將,然後盡快剿滅張純張舉一夥叛軍,我覺得雒陽的局勢恐怕會有大的變化啊。”馬寧也很敏感,尤其是雒陽的時局變化。

  “主公且放寬心,我說過了,在美稷那裏,有驚喜等著主公,至於剿滅幽州叛軍,也不是什麽難事,我們可以與公孫瓚結盟,我與公孫瓚手下部將嚴綱有舊,可以代為引薦。”

  “而且我聽說,公孫瓚也曾經師從大儒劉寬,與傅燮大人是同門師兄弟,有這層關係,主公與公孫瓚結交更加無礙。”賈詡永遠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讓馬寧十分的安心。

  第二天一早,大軍繼續開拔,這一次不在中途停留,而是直奔美稷城,美稷城隸屬於西河郡,但是因為是使匈奴中郎將的駐節之地,所以又獨立於西河郡的管轄之外。

  從理論上來說,隻要是和匈奴人有關的事務都歸使匈奴中郎將管理,無論是早已南下投奔漢人的南匈奴各部,還是仍然盤踞在漠北草原西部的北匈奴各部。

  不過北匈奴如今的日子並不好過,漠北草原的鮮卑人早已崛起,而且鮮卑人出了一個雄才大略的雄主,檀石槐,他統一了鮮卑各部,又打敗了周邊各個其它部族,建立了一個幅員遼闊不下於昔日大匈奴的龐大王國。

  雖然幾年前,檀石槐英年早逝,他的兒子和連繼承了鮮卑大統領的王位,鮮卑分裂成三大部族,各自為政,但是鮮卑人仍然是當今草原之上最強大的部族,是草原的實際統治者。

  自從南匈奴南下投奔漢人之後,大漢朝廷就設立了使匈奴中郎將,來管理匈奴人的事務,將南匈奴各部安置在大漢的邊郡,以做為草原與中原的緩衝屏障,並且不斷征調南匈奴人抗擊草原各部南下劫掠和羌人的反叛。

  而這些南匈奴人也並不老實,時不時也有那桀驁不馴的部落會像他的祖先一樣南下劫掠,所以朝廷和南匈奴各部之間的關係一直都是打打和和,外部壓力大的時候,南匈奴人就會像乖孫子一樣聽話,一旦外部壓力減輕,南匈奴人就會蠢蠢欲動。

  正是因為如此現狀,所以大漢朝廷在使匈奴中郎將的編製之下始終派駐了一支駐屯邊軍,用來監視和震懾南匈奴人,這支邊軍就駐紮在美稷城,實行軍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