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那個帶“爨”字的小山村
作者:鬱平      更新:2021-10-28 06:21      字數:1459
  2020年10月24日。坐在大哥開的穩穩當當的汽車裏,又是一路向西,去參觀另一處京西著名的旅遊景點,名曰“爨底下村”的清代民居。依稀記得電視裏介紹過這個地處大山深處的村落,當時沒在意,因為與我實在沒關係,我萬萬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能來到這裏一睹山村的美麗。可是冥冥之中我竟然不是做夢,而真的就站在了村口一塊泛著赭石黃、上刻一個白色大字“爨”的天然巨石前,實在覺得太幸運了,實在太感謝大哥能帶著他的發小劉閨蜜來到這裏,而我屬於後來者,卻也享受到了這種幸運,應當尤其感謝他。

  看到了這塊標誌性的石碑石刻,就算是正式踏進了爨底下村,這是一個長條形的村子,因為我即使看到太陽光芒萬丈的時候,也分不清東南西北,所以它是東西走向還是南北走向亦或是斜向,我是看不出來的。我的眼裏隻有長短、前後、左右、上下之分,再無其他。像我這樣的人絕對做不成徐霞客那樣的旅遊地理學家,隻能以我所見所聞,寫點自娛自樂的文字而已,我便也非常快樂。

  一條村路穿過整個村子,這條路不是土路,不是石子路,不是石板路,更不是板油路,顯然是先代前輩們從山上開采的石塊,既不是碎石也不是大石塊,而是差不多5寸方圓的不規則石頭,鋪在地上,雖然不夠平滑,汽車開在上麵略有顛簸,但是極具山村特色,原始而古樸。不知道有多少人走過這條路,走過了多少回,每一塊石頭路麵都磨得發亮,仿佛在向所有前來遊玩的人們展示悠久的曆史。

  沿著村中的這條可以錯車而行的差不多三車道寬的石頭路走去,我看到了井台和轆轤,看到了石磨和石碾,看到了用石頭砌起的院牆,高大而堅固,也看到了籬笆牆,透過縫隙能看到裏麵的院落,更具生活氣息。村中到處都顯示著一個“爨”字,看得出,村民們以這個生僻字為基調,從而衍生出被稱為“中國古典建築瑰寶的明珠”的曆史自豪感。住在這裏的老百姓,如果不是媒體的宣傳引來了絡繹不絕的遊客,沒準還生活在自給自足的幽閉環境中,別有一番人間的樂趣,誰說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不是這小山村的寫照呢?

  村路的兩旁都是民宅,依山勢逐級向上,因為我們力不從心,隻好望著山上更精美的建築一聲歎息,雖然如此,就是街道兩旁的農舍村坊也夠我們大飽眼福了。

  各家民宅的門口都掛著招牌,最吸引眼球的一個是地主院,一個是財主院。大哥說地主和財主的區別就是地主隻種地,財主兼經商。我覺得很奇怪,這麽個小山村裏,怎麽會有這麽多家的地主和財主呢?說不定當年的貧下中農分了地主老財家的院落,現在搖身一變就成了改革開放時代的新地主和新財主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誰說的清呢?

  坐在大哥的車上走馬觀花,自然無法詳細曆數爨底下的迷人之處,隻好去百度查詢,我也就別複製粘貼了。工夫不大就到了另一端的村口,又往前沿著平坦的公路開上去,走了不多遠就到了一線天,這是一道長達100多米的裂穀,進去之後,晦暗陰森,幸好還有一小縷陽光照進來,否則真像是通往地獄之路。兩麵的山體仿佛就像兩麵黃色的土牆,就要貼在一起了,我真害怕一陣大風襲來,咵一聲,山倒了,不是我誇張,不信過來瞧瞧就知道了。

  去過了一線天,又回到了村子裏,其實這個清朝時代留存下來的建築群還有很多曆史遺跡,因為我們沒看到,那就聽曾經來過這裏的大哥介紹唄。即使看不到,僅憑所見到的也能感受到爨底下村的獨特魅力,也能引起幽幽的思古之情,也能為大山深處的這顆建築明珠讚歎,也被保存完好的古跡震撼。

  今天對聯的題麵視頻是:景色的疊加。

  每日一聯:上聯:飄零年,好花天,舊遊時節人遙遠;

  我對的下聯:守望歲,黃草夜,心悸月色物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