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坐鎮《詩詞大會》的教授們
作者:鬱平      更新:2021-10-28 06:17      字數:1276
  2020年1月14日。央視有一檔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按照官方的說法它是中央電視台自主研發的文化益智節目,廣受關注。喜歡這檔節目的觀眾都知道,它最主要的環節是通過海選上來的選手,站在央視舞台上當眾比拚背誦唐詩。看著那些口若懸河般將唐詩背誦得滾瓜爛熟的選手,我真是替他們累得慌。唐詩留存下來的詩篇將近5萬首,浩如煙海,有名有姓的作者接近3千人,繁若星辰,就這麽個體量,如果是我,背上一輩子恐怕連唐代詩人的名字都背不全,更別提那好幾萬首唐詩了。

  上學的時候,考古代文學作品選,要求背誦的詩詞也不過100多首,為了應付考試,臨陣磨槍,一個星期就能連背誦帶默寫都完成了。考試一結束,那些比較生僻的詩詞差不多就忘光了。當時就想作品是用來欣賞的,不必背誦全詩,隻需要記住那些特別經典過目不忘的詩句就行了,能在人前白話兩句顯得自己高雅就滿足虛榮心了。反正我不喜歡死記硬背那一套,隻喜歡廣泛瀏覽,喜歡的就多讀兩遍,不喜歡的就一掠而過,畢竟自己不是學者。

  當然我喜歡詩詞格律,喜歡唐詩宋詞,喜歡樂府漢賦,喜歡詩經離騷,但是讓我像老學究一樣搖頭晃腦背誦經典,實在不堪重負。學習古代詩詞,也要講究活學活用,與其花費大量時間背它個天昏地暗,還不如自己有感而發,照葫蘆畫瓢,自己寫點打油詩更能直抒胸臆,表達自己。一不留神,沒準還能混個末流才女當當,也算是沒白來一世。

  詩詞大會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請專業人士對詩詞點評,美其名曰“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說的挺好,不過有欠缺,既然尋文化基因,這些專家學者應該都是繼承唐詩宋詞基因的最強者,隻負責點評有點不能令人心服口服,再怎麽口吐蓮花,那也是說別人的作品,自己能妙筆生花,才算是深得精髓,更能令觀眾讚不絕口。如果隻會在全國人民麵前誇誇其談,即使能把詩山侃塌了,那也不是自己的真本事啊。所以,坐鎮詩詞大會,不必把自己說的口幹舌燥,隻需臨場作詩一首,便可將“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基本宗旨表現得淋漓盡致。背詩幾萬首,一首寫不出,如此應汗顏,另外尋出路。

  當然既然敢端坐詩詞大會的點評席,必然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自己不會作詩,可以把古人的詩句拿來為我所用,作一首集句詩:人間有味是清歡,照水紅渠細細香,長恨此身非吾有,此心安處是吾鄉。有高人點評:拚湊的如此生硬晦澀,又何來美感而言呢?集句詩,集的不成體統,那就親自上陣,作一首落幕壓軸的七絕:大江東去流日月,古韻新妍盡芳菲,雄雞高唱天地廣,一代風流唱春暉。據說這首詩比那首集句詩更糗更爛,出平仄出格太多,結構上更是直不隆通生搬硬造。這真是讓人無話可說了。不是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嗎?怎麽坐在台上的專家學者都吟出格了呢?

  既然是中國詩詞大會,最應該展現的不是選手背詩的功夫,而應該是作詩的功底,文化的傳承不是默守陳規,而是發揚光大。尤其是格律嚴謹的唐詩宋詞,流傳至今,除了讓那些教授們隨心賞析詩句,表現自己的所謂才情之外,再無詩體的講解普及作詩填詞可言,請問尋文化基因難道隻是走馬觀花,用經典的詩詞裝點自己的臉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