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短毛終於要下毒手了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1-10-24 00:24      字數:3965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

  柳宗元祖籍河東郡,是河東三著姓之一。

  唐代,永貞革新以唐順宗被逼退位而宣告破產。變法派成員或被誅殺或意外死亡,身為骨幹的禮部員外郎柳宗元亦被連貶三次。

  在流放途中,柳宗元深感危險將至,於是修書一封遣散族人。

  並留下了這樣的祖訓:皇恩食邑中條道中,五穀為生,耒讀為本,忠恕廉潔,憂國憂民,棄府始徙,盛名勿揚……成名勿宣門庭,得誌勿忘饑民。

  隨著柳宗元黯然離世,河東柳氏匆匆忙忙舉族搬遷。這個顯赫一時的名門望族漸漸消失於眾人視野中。

  越過了宋、元的沉寂,到了明代,忽然有柳姓人在名利場上大展頭角,耀目一方。

  六百年了,這個家族一直都在。

  從永樂年開始,柳氏族人接連考中功名。

  土木堡戰神的兒子明憲宗朱見深,禦賜柳氏金匾“行邀天寵”。①嚴格說朱見深登基後叫朱見濡。當時聖旨寫錯字了,可已經昭告天下,隻好將錯就錯。

  到了嘉靖年的柳遇春一輩——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無關,柳氏不僅仕途得意,商場上也好生興旺。

  萬曆年《河東柳氏訓道記》:“田邑廣闊,典當驛號……赴任所及徙邸者,勿宿異姓驛,節儉支銀;京歸吾府者,勿宿異姓驛,恐騷官衙……”

  柳家商號、客棧已經多到柳氏子弟出門不用另投別家旅店。

  柳族聚居地西文興村在曆山腳下,於群山包圍中,略偏僻。而且他們這一代沒啥大官。②有大佬考證說這一支是冒充的柳宗元後人,不講究了。

  所以,既然收“保護費”,柿子先從軟的捏。

  敲山震虎!

  李自成帶兵進駐西文興村。

  柳府十三進院落,雕梁畫棟,規模宏大,修建曆時二十多年。大門兩旁還有前尚書王國光親筆提寫的楹聯。③42年在沁南抗日縣正府領導下,世襲柳府始變為民宅。

  李自成進屋落座,端起茶盞抿了一口,先誇了句,“好茶!”

  放下杯子,他說道:“柳老先生,前幾個月我來收夏稅,你家繳納的數額不對啊!是不是覺得革命軍好糊弄?要不要我把證人帶過來對質?”

  柳之才急忙拱手,“大統領明鑒,非是老漢偷奸耍滑。實在是有幾百畝地隻擔了個名,並不是族田。”

  現下“詭寄”、“投獻”早已爛大街了。有些小地主或者自耕農為逃避官府課稅,往往會帶著自家田產投在大士紳名下。

  崇禎三年,馬如蛟巡按四川,上疏謂生員監生以及縣衙門的吏丞沒有不接受投獻的。

  還有,“今日江南士大夫多有此風,一登仕籍,此輩來門下,謂之投靠,多者亦至千人。”

  河南巡按毛九華上言:“勢豪之家,仆隸多至數百,奸民乘勢投獻,百姓受其魚肉。”

  顧炎武:“一縣之地十萬頃,而生員之地九萬,則民以一萬而當十萬之差矣……富者行關節以求為生員,而貧者相率而逃且死,故生員之於其邑人無秋毫之益,而有丘山之累。”

  朝廷優免賦稅政策原本有規定,舉人免多少,幾品官免多少之類,但實際操作中大大超出規定。

  到張居正時,全國納糧當差的土地急劇減少,和盛時相比“額田已減強半”。幾億畝農田不見了。

  張居正按規定能優免糧稅七十餘石,實際卻上報了六百四十餘石。照這樣算他豈不是最少都有數萬畝田?(同時的徐階家產比把持朝政15年的嚴嵩多十倍)

  老張還算要點臉麵,其他不要臉的人更不用提了。不止優免亂報,而且應繳田賦也拖著不給。

  宣德年間,蘇州積欠的稅糧已達七百九十萬石。

  窮人納糧,富人納涼。

  崇禎皇帝上台改了優免——

  “士首四民,素諳忠義。年來獨寬優免,皇恩則既沃矣,士獨無所自效於危時乎?通查海內生員,大州縣五六百名,即小縣亦二三百名,計一年所入可得三十萬兩,足當一省賦役。今自崇禎三年為始,盡扣充餉,亦不後其君者之當然耳。”

  想法很不錯,但是以大明當前的形勢,能執行下去才怪。這個政策能影響的頂多隻是窮秀才之類,真正的大地主還是有辦法逃稅漏稅。

  再一個,朱元璋開國時才有多少人口,真正的地廣人稀。到崇禎年間人口翻一倍都是少說了,新墾荒地絕對不少,然而納稅田畝反倒少了一億。④明徐渭《會稽縣誌諸論戶口論》“今按於籍口六萬二千有奇,不入丁籍者奚啻三倍之。”當然這是江南一縣情況,不好直接推廣到全國,但也能說明點問題。

  都是糊塗賬。

  柳家的詭寄田李自成沒工夫去細查,隻說道:“我也不願節外生枝,既往不咎吧!”

  他掏出稅賦章程放在桌上,“老先生,照著算一算該交多少商稅秋糧,半個時辰夠不夠?”

  柳之才瞟了一眼那張紙,皺眉道:“大統領,您一聲令下,我全族老小歸西。老漢敢不交麽?也就大統領紀律嚴明,老漢鬥膽冒犯一句,這稅我交的不情不願。”

  李自成笑,“官軍不頂事,衙門不出頭,老先生也隻好認命了。”

  大統領沒跟他預告的是,後年柳府就被農民軍抄家了。再興盛要到乾隆年了。

  柳之才歎口氣,交待下去讓賬房計算稅額。

  所謂商稅,還是以自報為主。尤其是在外地有生意的,人家想做手腳輕而易舉,你也沒法查。

  田產一般多是在本地,而且因為有告密人,收繳田賦稍微穩當一點。

  其實李自成並不在乎能收多少,隻是表明個態度。在我治下就要按我的規矩來,你交了稅你就是革命軍的順民。

  若頑固到底,抄家!那就發財了。

  “老先生,我建議你們分家……”

  柳氏聚族而居,數百年不分家。好處是強化宗族組織的凝聚力,弊端是天長日久,內部難免會有齷齪事。

  族人可以隨意從鋪中支取銀錢,誰拿的多了誰拿的少了,家裏女人再一攛掇,兄弟鬩牆。

  運道上升時或許不明顯,一旦家勢開始衰落,合族馬上分崩離析。

  李自成給他從大義上分析,心裏的小九九卻是另一種。

  宗族勢力太強,對地方影響過大。

  戰時他們會結寨自保,對抗革命軍;太平年月又會幹涉地方行政,土皇帝們往往對朝廷法令充耳不聞,自行其事。北方宗族勢力相對還小一些,南方就更嚴重了,以後要想辦法拆分了他們。

  柳之才對大統領的建議表示心領了。

  他們家規有言,“族業之產,永勿分割,家中財產,以長幼次第,經營生意,管理賬餘……生意房產永不許瓜分也……家道之敗,敗於分產之由。”

  李自成又提到累進稅率,如果不分家,繳的太多。

  柳老漢支支吾吾隨便應付了兩句。他可不認為“流寇”能一直猖狂下去。

  兩人再聊一會兒,賦稅已經算好了。柳家商稅今年前三個季度加起來共應繳銀一千八百多兩;田賦兩百多石。

  李自成收錢糧走人。

  柳老漢心裏那個苦啊那個狠啊,免不了罵罵咧咧一頓。他聽說沁水縣已經萎了,指望不上,隨即派人趕往五十裏外的陽城縣“訴苦”。

  ……

  第二天,李自成再進沁水城,欲拜訪知縣。

  楊老漢當然閉門不見。

  原本曆史線,明年農民軍進入上黨,四處攻掠。知縣楊任斯慌張中欲出城潛逃,不幸落入“賊”手。隨身金銀細軟被搜刮一空。

  楊老漢連回家路費都沒得了,還是張道濬幫襯了五十兩。他的繼任者同樣命運,同樣也是張道濬幫襯路費。

  後話暫且撂開。

  楊任斯五十多歲了,好不容易屬個實缺,再加上短毛賊並沒禍害鄉裏,也沒為難他,所以老漢暫時還不想潛逃。裝死就行了。

  楊任斯和翼城縣令李土淳同列“潮州後八賢”之一,也不知道憑啥。大概是因為他之前在老家綠波書院教了不少學生吧。

  知縣沒見到,李自成隻跟縣丞座談一番,出城而去。

  縣丞急慌慌跑到後院匯報,“明府,短毛要在城裏設稅務局……”

  他們商量對策不提,李自成帶著穀可成的三隊騎兵已經趕到了端氏鎮。

  端氏鎮前後,沁水沿線眾多村子,很多規模都有鎮大,財主們個個家資豐厚,“非數十萬不稱富”。

  是革命軍打土豪的好地方。

  李自成先禮後兵,下了幾十份請帖。

  十月初六,除了賈富貴、王重新外,隻有寥寥五人應招而來。

  李自成依然熱情道:“承蒙各位朋友看得起,咱先吃飯!”

  這頓飯吃得眾人心裏七上八下,滿桌子菜都沒動幾口。

  隨後盤子撤下,茶水端上。

  李自成還沒開始談正事,先收到兩封信。

  一封來自管轄沁水、陽城的澤州知州的師爺;另一封來自寧山衛指揮使。

  寫的內容都差不多,大意是別把事情鬧大,不然就洗幹淨脖子等死。

  “人渣!拿了錢還死鴨子嘴硬!”

  李自成看過之後扔在一邊。

  他拍了兩下桌子,“我發出去二十八份請帖,二十八份呐!

  那二十三位財主不拿我當人物,不給麵子。是啊,在大戶人家眼裏,我區區一個流賊能有什麽麵子?他們大概以為革命軍很快就玩完了。”

  李自成看著王重新,笑問,“煥宇兄,是不是這樣?”

  老王尷尬一笑,“嗬嗬,總有小人不識抬舉。”

  其實他自己也跑了幾趟衙門。

  賈富貴一樣首鼠兩端,近來四處拜神。

  這還是跟大統領深談過的,多少得了些好處的,其他人壓根不尿革命軍。

  上次因為進入上黨的農民軍人數少,官軍又來的快,絕大部分財主士紳沒遭多少難。他們仍然抱有僥幸心理。

  大統領不得不敲打一句:“一個人上了船,又不肯抓緊船幫,我看他遲早會掉下水淹死。”

  “……”王重新、賈富貴局促不安。

  李自成也不想深究,轉口說道:“以德報怨,何以報德?諸位看得起在下,總不好讓你們破了財又背了通賊名聲,卻任由旁人逍遙自在。”

  賈富貴擔心道:“大統領,若是出動大軍前來鎮壓,恐怕官府那邊不會善罷甘休。”

  李自成起身,背著手在地上繞了一圈。

  “前幾日,陝西已經有兩部農民軍陸續過黃河進入山西,寧武總兵孫顯祖正在河津圍剿。你們且看吧,現在‘流寇’隻有一萬多人,可是過完年就是十萬,二十萬。

  財東們,縱情恣意的好日子沒幾天了。等禍亂一起,玉石俱焚。

  竇莊有城有炮,這也隻是他一家。旁的呢?人能跑,家財也能全拉走?往哪走?

  你們別看革命軍收的稅高,仔細想一想,絕對物超所值。

  盡管你們理解成了勒索敲詐,或者是保護費。我隻想說,賦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革命軍的大本營就在曆山,我就紮根不走了!你看官軍能不能剿滅我。誰能奈我何?

  可笑那幫見識短淺之輩,九牛一毛的稅都不願交。等大難臨頭,家破人亡悔之晚矣!”

  李自成一一看著幾人,“三天時間!沁河兩岸凡是不願交稅的,老子不管他是尚書還是侍郎,統統抄家!雞犬不留!”

  “……”

  賈富貴等七人倒吸七口涼氣,短毛終於要下毒手了?

  幹得漂亮!不然我們豈不是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