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章
作者:小潘愛畫畫      更新:2021-10-15 19:17      字數:3436
  一百一十三章

  就在全家人熱火朝天的每天忙事業中,十二月過去了。

  這一個月她們陸續完成了二百多件衣服單子,一件衣服設計加上加工費,一般收一塊五到兩塊錢,可以說收費很高了。不過施明瀾當初定位就是走中高端路線,有她設計的附加值和賣點,這是別人仿不來的,所以就是貴也擋不住人來。

  到現在發展到已經不止是部隊大院裏的婦女和姑娘們了,人口相傳,特別是穿出去就抓人眼球的衣服宣傳下,她們的親朋好友也都爭相過來,所以現在新接的衣服就又有百多件了。

  不算新的,就十二月完成的量,夏芒算了就收入三百六十元。勞動了就得有工資呀,不然忙半天哪還有動力。

  夏芒決定發工資,征詢大家意見準備開個小會討論一下時,結果從上到下均有誌一同的“你是經理,不得你看著辦呐”,就都給她打發了。

  沒辦法,她隻好吭吭唧唧的自己考量著給定了個工資出來。

  二百件衣服,這麽多人來幹,大家都不用滿負荷勞動,清清鬆鬆的就幹完了。施明瀾和兩位姨媽是主要勞動力,她就給她們三人定了四十元工資,馮奶奶次之,她給定了三十五元工資,剩下她們幾個小的,每人二十五元工資。

  她還正式的畫表格做了個工資表,在午休時給各成員過目。然後還是馮奶奶搶先發言說給她三十五太多了,她沒幹那麽多活,要和孩子們一樣拿二十五就夠了。

  才不是那麽回事呢,馮奶奶雖比不上施家三姐妹,可比她們這幫子小的可是能幹多了,大家的眼睛可都是雪亮的呢!

  按著想要以年紀壓人的馮奶奶坐下,夏芒提議,“現在都是民主社會了,咱可不興那個大鍋飯了,要按勞分配,馮奶奶你幹多少活都有數呢,我可不是瞎給的,不然我這位置也坐不穩呐!不行咱舉手表決一下?”

  話還沒落,唰的,包括夏芒在內的人都舉起了手,馮奶奶瞪著眼,抬著手指著這一大圈小輩,最後還是著落到夏芒身上,也笑了,“你這小鬼頭,當上經理了不起了,這不大夥都得要看你眼色行事了。”

  夏芒一點不謙虛的嘻皮笑臉的接到,“那可不是,我可是發工資的人了,誰不服就能扣工資的。”

  所有人都笑了,這工資表就算合格通過了。為了激勵士氣,夏芒總經理決定當場下發工資。

  三位施姓大佬和馮奶奶,那都是掌家或掌過家的人了,更多的錢都拿過,就算施大姨和施小姨多年沒工作,這是有生以來第一筆自己掙的錢,心裏也是很激動洶湧的,可人麵上掩飾的好呀。

  向軍早工作了幾年了,都拿到快四十元的工資了,所以二十五塊他拿著也是很平靜,沒啥波動。

  然後寄梅向紅向陽三隻就真是沒眼看了,就二十五元,翻來覆去數了好幾遍不說,特別是聽自媽說這筆錢不用充公,可以叫他們私下留著時,那捧著心口陶醉和不敢置信互相掐一把確認的丟人樣,夏芒捂臉。決定如果在外頭他們三個還這樣子,她隻能當不認識他們好了。

  這樣工資支出有二百八十元,剩下八十元就是利潤了,幾位股東決定還是投入到資金裏,等滿一年時再結算就好了。

  一月中旬的時候,通知書還沒等來,卻等來了另一個對她們來說的好消息。

  因為高考的重新開啟,再以前的政策不斷被修改棄用,下鄉的支青們是徹底在鄉下呆不住了,紛紛找各種理由回城。城裏回來的知青多了,又沒有那麽多崗位安置,時間久了就會造成社會問題。

  然後還是中南這邊李紹毅和上頭提議,做了個詳盡的工作報告,探討是否可以適當的開放下市場,允許這些閑散人員可以做些小買賣,讓他們起碼能自力更生,也能緩解城市的就業壓力。

  這是個全國各地都麵臨的問題,上頭也正在尋求可行的辦法,這方麵也在考慮中。見李紹毅的報告,一點花俏的沒有,依據大量詳實的數據,說明這是完全可行的方案。幾次商討研究之下,就同意李紹毅先在中南搞試點,如果效果良好可行,就馬上全國推廣。

  於是中南省率先開啟允許小規模私營的窗口,街麵上開始出現最先試水的大膽吃螃蟹的人。

  早就等這一天的施家眾人,自然也不甘於人後,決定也該開辟下新市場了。

  不過還沒等她們有所行動,伍世良和向遠山就先給他們瞄好了一個好項目。

  其實這還得給李紹毅也記個功。這不因為向遠山和伍世良決定了要參加年前平城大招幹考試,那除了每天學習李紹商給寄過來的內部參考, 李紹毅還覺著實踐更是必不可少的。

  剛好他也要做個調研,關於回城知青還有其它民生數據,於是就給兩人每填像布置作業一樣留任務,在會城裏四處走動,記錄和統計各種數據。

  這不成果還是很喜人的,李紹毅往上報的提議很多數據都是這一個月兩位連襟跑斷腿兒給他換來的。

  跑多了,他們對會城各處的了解也就很透徹。他們發現會城布料廠,因為加大了布料的供應,出的殘疵率也加大了,因此每月都要處理一批不良布料。不像以前每人每年的布票定量都不夠做兩身衣服的,現在雖沒敞開了供應,想買多少不限製,但平時做幾身衣服還能輕鬆供應的了。

  所以以前殘疵小布頭都有人瘋搶的時候也過去了,布料廠的這些零散布頭就堆了很多,賣的也非常便宜。伍世良見到了覺著以施明瀾的設計能力,這些對她完全構不成難度,所以就建議她們拿下一部分,到時做好了衣服,可以拿到供銷社或是百貨公司代銷。

  起碼現在在會城,供銷社和百貨公司的那種你愛買不買,我臉不高興就臭的態度是改善了很多,經營方式也比以前靈活多了。施明瀾設計的衣服太出彩了,是個女人就不控製不住購買欲,他不信供銷社和百貨公司還能再端著高高在上的態度。

  施明瀾聽了果然動心,帶著向軍夏芒跑到布料廠門市部看,果然像伍世良說的,是可以規避開殘疵做衣服或者拚些床品啥的。

  微不可見的對向軍和夏芒點頭示意,兩人心領神會,找到服務員問清了廠裏廢布料由誰負責後,就跑到了廠裏找到了供應科的孫科長。因為施明瀾這裏隻喜歡用棉麻毛類麵料,現在人喜歡的化纖料子她一概是看不上的,於是就談的現有的棉質料子。兩兄妹通力合作,和這位孫科長好一番討價還價,按三尺兩毛不少於一千五百尺的價格拿了下來。

  習慣了以米為單位,現在買布論尺的算法幾年了還很不試應,五百米布不就行了,還非得整個一千五百尺?

  第一次也不敢多拿,就要了五百米。兄妹兩個都在心裏默算了一下。就算是殘布,五米出一件衣服,也能出一百件了。每件衣服就低了賣,最少六元能賣吧?那就是六百元的收入,這個生意很可以做得。

  這樣的大手筆,孫科長也很高興。正常好麵料一般在兩毛左右一尺,因為是殘疵麵料,大概是三尺殘料能出一尺好料,但這隻是毛估,索性就更便宜些不要布票他們是按一毛錢九分一尺往外賣。總有圖便宜的人來買,可在布料不緊缺的情況下,買的人少了量也上不去,倉庫裏還是越堆越多了。

  現在這倆好看得不得了的小年輕一次就要了這麽多,可是給他們減了不少庫存廢布了。所以跑上跑下的一通忙,極其高效的給手續都辦妥了。

  總不能這麽多料子就這麽大咧咧的給拉到省委大院吧?兩人商議了一下,還是得先在省委大院附近找個院子,一來裝料子,二來加工也該搬出來了,不然時候長了,在省委大院還是不方便。

  這樣就得趕緊先找院子,於是夏芒和向軍挑選好了要的料子,先付了五十元定金給孫科長,收了收據,和他約好了最遲明天來拉料子後,兩人就離開了。

  等回去的路上,兩人在離省委大院一站路時下了車,打算在這附近找找有沒有能出租的院子。

  這一帶剛好是沿河路,以前允許私營時,這裏也算是個商業街,沿河開著很多店鋪,所以都是一棟棟私人的前房後院的結構。

  兄妹兩個一路走走停停的觀察著,也是兩個人太打眼了些,路邊的房子裏不時有人往外探頭看著兩個人。

  不像後世想看啥房源都有中介,再不然想租房的人家也有往門外貼招租的告示的,哪像現在,啥方向有也沒有。兩兄妹都沒幹過這種上陌生人家敲門的事兒,猶豫著不知不覺的就在這條街上轉了兩圈了。

  還是有一戶的老大娘也是太好奇了,忍不住跑出來問他們轉個啥,夏芒和向軍才如蒙大赦的說是想租個院子。

  老大娘一拍大腿,直說她家的院子她就想整個租出去,因為是整租,她還要求一次就付半年房租,很多有意向的人就打了退堂鼓。

  不由分說就拉著兩兄妹進去看她的房子。

  房子還真挺合適的,前頭門臉和後院各有一棟大概五十多平的房子,都是中間堂屋兩側房間的標準中南省製式自建房。中間的院子不小,也有三四十平的樣子,做個倉庫和小加工坊還真是足夠用了。

  一問房租,要十三塊錢一個月,半年也才七十八元錢,都不用回去請示,夏芒總經理就決定就它了。問清老大娘是要到外地兒子家常住照顧孫子,就是因為這房子沒租出去才遲遲未能成行。互相留好地址,約定半年一到就會按時打過去剩下的房租。向軍和老大娘找來的認字的鄰居商量好合同提條款,夏芒和老大娘都簽了名字按了手印,當場點了七十八元給了老大娘,房子的事兒就全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