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何解?
作者:耙耳朵      更新:2021-10-11 18:55      字數:2153
  陳雪逃離黑蓮的影響後,好半天緩不過神來。

  但是,周邊的環境已經開始變了。

  無邊的黑暗盡數散去,一瞬間,有強烈的光照進來。

  一個身影逆著光走過來。

  陳雪看不清他的樣子,隻是喊出了自己此時最想見那個人的名字:“林九……”

  那個身影走近,她才看清那灰色的僧衣。

  不是林九……

  她難掩失望。

  老和尚停下,與陳雪隔著一兩米遠的距離。

  就站在那裏,冷眼看著她。

  雖然臉上帶著和善的笑意,卻不帶喜怒之感。

  陳雪反應過來,很快從地上爬起來,雙手合十,拜道:“大師。”

  雖然知曉這局和這老和尚脫不了關係。

  但是,他們還要得這老和尚的幫助。

  況且,老和尚設局的意義不明。

  在知曉真相以前,她不能對老和尚無禮。

  老和尚表現得很平靜,像是無喜無悲。

  此外,就算他麵上在笑,陳雪也感受不到他有什麽情緒。

  這種奇怪的感覺就像是,他的存在隻是一張白紙,其上畫眾生像。

  眾生或苦或悲,或喜或笑,於他而言隻是一個像罷了。

  他臉上映出這個像,卻並不代表著,他也有同樣的情緒。

  笑,不代表喜。

  冷臉,也不代表悲。

  老和尚同樣還禮,緊盯著陳雪的眼睛道:“沒想到,居然會是施主先破了迷惘,看清自我……施主,是有緣人……”

  有緣人?

  有什麽緣?

  陳雪沒多問。

  而老和尚那一眼意味深長,卻始終沒說太多。

  陳雪正打量著周邊的情況。

  黑暗已經全部褪去,她現在所處的環境,很清晰地映入眼中。

  她還在崖麵上,距離最高處的崖邊隻有一兩步遠。

  這距離,恰恰就是剛剛她從“金蓮道長”的蠱惑中醒悟過來後,往前走的兩步距離。

  也就是說,在方才,她要是被逼得再後退一步,就會直接墜下去!

  陳雪不由得一陣後怕:“方才……我一直在這兒?”

  老和尚點頭。

  “這裏是哪裏?”陳雪問。

  老和尚笑嗬嗬的答:“就是剛才的懸崖,施主不認識了?”

  陳雪怎麽會不認識,棋盤,菩提樹都還是之前的樣子。

  但是,林九和“李思妍”到哪裏去了?

  難道是……掉到懸崖下去了?!

  陳雪一陣慌亂。

  她忙問老和尚林九和“李思妍”的下落。

  老和尚隻道:“他們在這裏,也不在這裏。”

  什麽在這裏也不在這裏?

  陳雪不解。

  “你們身在一處,然,心不在一處。”

  老和尚又補充了一句。

  陳雪好一半天才明悟過來。

  老和尚所說的崖麵和崖麵不同。

  他是個高人,布的局中有幾個平等相似的小空間,真的一點都不奇怪。

  現在陳雪和老和尚所處的崖麵,就應該是他按照之前的崖麵重塑的一個平等小空間。

  所謂在一處,是陳雪、林九和“李思妍”的軀體,都在同一個較為真實的崖麵上,也就是他們三人一起走上去的崖麵。

  然而,因為各人所處的局不是完全相同,所以神智又各自存在一個和那個崖麵同樣的小空間內。

  這也就是不在一處的原因。

  陳雪明悟過來,卻沒有上前問。

  而老和尚也不再多解釋。

  他向前走,站在懸崖邊上,淡聲道:“老衲有一迷惘不得解,施主既然能從迷惘中脫身,不知道可有法子幫老衲一解?”

  哦?

  陳雪沉默,原來老和尚設局的目的,是為了找人幫他解謎?

  這樣的高人尚且不得解,她如何能解?

  陳雪心中忐忑,但麵上強裝鎮定。

  “大師不妨一說?”

  老和尚隨手指了一下懸崖下,霧氣凝聚成一片,慢慢地現出畫麵來。

  他的聲音也隨之響起:“山下有一條河,河上獨有石橋一座。河中有一猛獸,每逢人從石橋上過,必食半數。千食五百,萬食五千。”

  隨著老和尚的描述,那霧氣中的畫麵也開始變化,什麽石橋也盡數出現。

  說到那猛獸食人時,眼前出現血霧一片。

  那是猛獸食人後被染紅的河麵。

  可謂是血腥慘烈。

  “然,河岸之人,每日必從石橋上過。”

  老和尚的聲音還在繼續。

  “若老衲有一法,隻要良善之家所出的童男女一對,獻給河中猛獸食之,兩岸之人得安。施主以為,此法,老衲當不當獻?”

  霧氣中,出現兩個被綁在小船上,要推入河中的童男女。

  他們驚懼尖叫,痛哭。

  兩岸邊,有孩子的父母在掙紮,想要救回他們的孩子。

  隨著老和尚的話音落,霧氣中的畫麵也就此凝固。

  痛苦、恐懼、絕望的感覺縈繞其上。

  陳雪忍不住皺眉,這樣的法子實在為難。

  老和尚的問題難答。

  若是冷眼旁觀,就會有更多人被河中猛獸所食。

  可若是使用那法子,那對童男女何其無辜?

  因何要祭出性命?

  這樣一來,獻法之人,豈不成了害死那童男女的凶手?

  陳雪半晌無言,老和尚也不催促。

  又過了許久,陳雪還是沒有想到答案,無力地搖搖腦袋。

  老和尚歎了一口氣。

  陳雪驀然想起,然後問老和尚:“大師如何選?”

  老和尚看向山下不說話,他道:“老衲在此……思索千年,不得其法……”

  陳雪驟然看向老和尚,平靜道:“看來,困住大師的不是這個難題,是大師自己。”

  “施主何意?”

  “此問何解?”

  老和尚接連追問兩聲。

  陳雪平靜道:“若是大師說出此法,便算是度化眾生,是修德行。若是大師不說此法,便算是慈悲看眾生,是全因果。”

  “所以,這本無對錯可言。然,大師被所謂的對錯困在此處,既成不了因果,也修不了德行,眼看眾生悲苦,無行無度,實乃不該!”

  陳雪這段話說得實在激進,以老和尚現在的修為,聽到耳中,她的這番話實在太過稚嫩簡單。

  然,正是這份簡單,一下子點醒老和尚!

  不知不覺間,他以所謂的普渡眾生和眾生平等給自己畫了一個框,然後將自己困在其中。

  到最後,他沒意識到,自己心中已然生出雜念。

  連自己都度化不能,如何度化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