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兵進淡水河(上)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2-20 21:59      字數:3088
  這一次出兵淡水河,王德發沒空,平潭島事情繁雜,新到任的官員需要熟悉,張天樂跟吳一兩人帶領鄭和級85艦阮進、南京級106號董誌寧、運001號補給艦出發了。

  現在的淡水河跟後世有很大不同在於出海口,也就是說300年後,淡水河出海口會被泥沙淤積,目前能從海峽直接進入,可通航達百裏,而且水量充沛,主要支流有雞籠河、新店溪。可是現在河的兩岸全是原始喬木及原始森林,更沒有什麽台北市,可這一帶也是整個台灣精華部分,有山有水有河道,距出海口又方便,台北最早原住民為凱達格蘭人(屬於平埔族),此地就是生活地,沿淡水而居。

  目前在雞籠有荷蘭人的一個駐地,原本是西班牙人,在1626年,西班牙集結了大量的軍隊,從馬尼拉出發,繞過台灣的背麵,發現了基隆這個城市,並且,成功的在基隆登陸了。一切看起來都非常的順利,而且,他們還在基隆發現了一座天然的小島,這個小島就是一個很好的屏障。之後,西班牙人在這座島嶼上建立了一個堡壘,並且,派遣一小部分的兵力駐紮在這裏進行防禦。這個城堡,稱為“聖薩爾瓦多城”,經過十幾年的統治,發現台灣並不是一個很多勢力爭奪的地方,全島開發的並不多,且開發的難度非常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才可以,而且,想要得到的回報,則需要很長的周期。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台灣本土還有一些土著居民的存在,這些土著是非常難以對付的。所以,西班牙在台灣發展了十多年的時間,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並沒有取得西班牙想象中的成就。而且,西班牙上層還一直不理解自己為何會失敗。

  他們沒有找到自身計劃的局限性,就想要控製這個地方,這顯然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西班牙王室投入這麽多,卻沒有看到回報,所以,就將這次行動看做是一場賠錢的買賣。

  1642年,荷蘭派出一支遠征軍進攻基隆,369名士兵在基隆成功登陸。這三百多名荷蘭士兵知道,他們的對手是400名西班牙士兵和無數台灣土著組成的軍隊,雖然,西班牙的防禦措施還算到位,但是,荷蘭人卻事先就占據了島上的製高點,所以,一開火就炮轟了西班牙的據點。最終,經過了6天的戰鬥,西班牙投降了。

  荷蘭人北上攻占社寮島後,將“聖薩爾瓦多城 ”改名為“北荷蘭”。 所以說此時台北還不存在,這一片屬於未開化區域。距雞籠大約50公裏。

  而要進淡水河,首先要過赤嵌城 ,當地人稱“紅毛城”,駐有荷軍司令官描難實叮 ,手下兵力400人,沿淡水河入海口布有岸防炮四門,“紅毛城”的位置在地圖上就是淡水,張天樂指著地圖上麵的淡水道:三天後等我們在對岸站住腳“85號艦負責打掉岸防炮,106號艦抵近封鎖港口中的船隻,隻要船控製住了,那些人不能殲滅,想要逃也沒處可逃,這島上全是原始森林。

  三艘船貼近南岸而行,有驚無險地進入了淡水河,在大河轉彎的這個地方選了一個位置靠岸,水流很平穩,水深大約在6–8米左右,這個區域就是後世的八裏渡船頭,而河對麵就是“紅毛城”了,因為目前河岸兩邊全是蘆葦,相比別的地方全是喬木及高大的杉樹來說,在蘆葦邊整理出一塊地方要容易的多,所以把登陸點選在了這裏,現在的淡水河比之300年後的河床寬大許多,入海口也沒有淤積,吳一要求各艦官兵務必小心,防毒蛇、防野獸、防不知名的蟲子,對於防疫這一塊,在沒來之前,已反複跟這些歸化官兵要求過。

  為什麽千百年來,整台灣島上隻住了少量原住民,這麽大一個島,距大陸福建很近,卻沒什麽移民而至是有原因的,外來移民大多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這裏臨海濕熱、多蚊蟲的環境。事實上疫病不光出現在漢人移民中,凡有登島的,包括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都遇到過大規模的瘧疾、登革熱、瘟疫或鼠疫病爆發。

  這種臨海濕熱氣候為細菌繁殖創造了一個天然的培養器皿,在原始林木山中,又有大量的腐殖植物造成了許多瘴氣、毒霧的環境,如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日本覬覦台灣,意欲出兵竊取,借口有琉球船員漂流至台灣被原住民所殺,出兵侵台。日方總共派出兵卒3000多名,其中竟有2000多人死於瘧疾,最後存活的隻有600多人,隻得將入侵計劃作罷。漢人的移民之始顏思齊,也是在嘉義一帶死於傷寒病。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後的四個月內亦旋即病死,有猜測他也是因瘧疾暴亡。

  首先是蚊蟲傳播,接下去口入感染,一旦發現有疫情就要隔離治療,在黎城就有一整套防疫要求,每到一個新的地方,不輕易吃喝,不輕易走動就是為了防疫,在軍隊中也有一本操典必須執行,包括歸化民加入軍隊後,首先就是在生活中的這些小細節、生活習慣開始。

  此次新建駐地第一個就是建造廁所,挖化糞池,定時衝洗,營房建造離地二尺,下麵架空,晚上睡覺每個人配有蚊帳。另一個就是水源,每到一地,炊事班首先是尋找水源,用大鍋燒開後飲用,目前來到這樣濕熱的地方,在飲用水中放入一些中藥材,比如,黃芩、金錢草、苦參等。

  不喝生水,不吃山裏樹上的野果子,不食生魚肉這些是部隊裏強調的紀律。

  就這樣派出三百多人,領取各種工具,建造營地,開辟出一塊平整的土地出來,其餘人員全副武裝警戒,特別是對麵的“紅毛城”,人多力量大,很快就平整出一塊有二個足球場大小的土地出來,把砍下來的樹枝、圓木等做成圍欄,用蘆葦當編織結成臨時檔風牆,第一天也就能做這些了,為了這一次的登陸,在平潭就備好了各種機器設備,一台蒸汽機,這台蒸汽機就是要帶動一台鋸木機用的,別的全是小型手工工具了,斧頭,手鋸等,在這種原始森林裏,最需要的就是把伐下的圓木,鋸成方料及木板。

  第二天,吃過飯後,一部分人員開始在四周伐木,太粗大的留著,隻挑大小適合伐,灌木全部砍掉,另一部人員開始卸機器,船甲板高出河岸3米多,隻能用許多的圓木綁在一起,做了一個斜坡。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張天樂在甲板上一邊溜達,一邊喃喃說著話。

  吳一在指揮著一幫人把機器卸到岸上去,河邊的淤泥上早就鋪了許多小圓木,這樣機器就能在圓木上滑動。還要再進去一點,不要離河太近,蒸汽機要墊高,起碼一米左右,還要打進木樁固定,接下去就是皮帶帶動鋸木機,在另一邊還要做架子,上麵有軌道滑輪,隻要把圓木架上去,用人力推動圓木,就能輕鬆地把圓木鋸成片。

  幾百人,累死累活累了三天,才把機器固定好,接下去就能造木屋了,首先是搭工棚,起碼先把機器淋不到雨,而這個工棚要求搭的很大,起碼7–8米寬,高度最少5米以上,長度10以上,就需要砍大小適合的圓木頭。

  在要做這些事之前,首先就要把對河上的“紅毛城”拿下,那邊有村落,有生產資料可用,所以站穩腳跟後準備出擊了。

  確定了進攻方案後,85號艦前出向對岸駛去,這幾天來,“紅毛城”的荷蘭駐軍也發現了對岸有大船靠在岸邊,因為船隻擋著看不清在做什麽,而營地建的距離河邊很遠,所以也不知道,正想考慮派船過來看看,了解一下情況,正巧碰上了前出的鄭和級85號艦,對岸來的是鳥船,所以85號艦也不管,直接無視而過,鳥船上的人貓爪了,麵對這樣的大船,喊話對方也聽不到,隻能先跟著找機會。不想隨後這隻大船直接對著河岸開炮了,紅毛城佇立在淡水街尾往淡海方向,高踞淡水河出海口的山巔,修築紅毛城炮台城垣,有大炮4門,這樣的進攻很危險,從紅毛城炮台上也能打到85號艦上,雙方全在射程裏麵,好在紅毛城炮台上的炮是實芯彈,大炮精度很低,打出一輪後,從新裝彈要過好長時間才能完成,所以在85號艦的不間歇的連續炮擊下,直接打殘了,其實光是爆炸的威力,就把炮台上的炮兵全炸死了。

  沒有了岸炮後麵的106號艦,直衝而來,嚇的鳥船趕緊逆流而上向淡水河上遊駛去。

  106號艦直接把河灣裏的大大小小船隻給堵住了,放下四隻小艇載著一個排的兵力登陸了,動作之快隻能用眼花繚亂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