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南麂島海戰(下)已修改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2-20 21:59      字數:3120
  三千排水量的中山艦就是神一樣的存在,目前在西方西班牙、英國正在建造3000-8000排水量的蓋倫戰艦,雙層甲板大炮48磅及64磅這種巨型艦,其實這樣的艦吃水很深,轉向慢並不適合海戰,而是做為長途跋涉和一種火力支援。

  目前海盜們有點後知後覺,感到很難受,海盜的船上裝的炮,要在300米處才能有效發揮,很明顯很難靠近對方的怪船,在千米內就會被艦炮及機槍彈打垮,接下去隻有剩下最後一招,火船,在側翼共計有三十多艘裝滿了硫磺火油的鳥船朝著鄭和級杜登春的90號衝來,鳥船的速度非常快,顯然是要用速度及數量來衝破敵船上的防禦,可是這些海盜們的想法很不錯,就是沒有了解對手所使用的武器,整整三百年的代差,Pak40型75毫米加農炮哪怕沒打中這些火船,也被爆炸後升起的水浪掀翻,另一個意外就是還沒等到進入點火距離,就被船舷上的SG-43重機槍打爆,提前著火,提前著火等於沒什麽用途,白白廢掉一隻火船,基本上沒等靠近敵船,自己燒光了。

  目前的態勢,戰艦基本上全停住了,在海灣中硬撼著海盜們的圍攻,好在沒有岸炮,如果這些海盜在岸邊著重發展岸炮的話,估計蔣季難受了。這種打法其實就是在海上打陣地戰,蔣季憑借著堅船利炮硬扛,如果對手有相差不大的艦炮,那麽吃虧的就是蔣季了,海上打海戰失去了機動,等於是在找死,可是目前偏偏這些怪船就在用找死的戰術在打,反過來打的有機動的一方死傷慘重,而這些怪船不傷一船。這就是傳說中的降維打擊。

  隨著海盜們的船大批量失去戰鬥力,一下子就崩潰了,一旦崩潰,就說明最難發起抵抗了,各人想的就是逃命了,哪怕此時給一個大殺器也沒用了,隻見海盜們駕船四散了,接下去一場更加艱難的登陸作戰開始了。

  南京級103、106艦首先搶占了碼頭,王德發在中山艦上發電命令104艦張萬琪及兩艘補給艦前來碼頭作業,陸軍的裝備全在補給艦上,有手榴彈,75毫米野戰炮、醫療帳篷等這些全部要吊運上岸。

  南麂島的地貌就是一個W字母一樣,地況很複雜,處處是海灣,全島上,也沒有一條好路,全是一些羊腸小道,從俘虜口中得知南麂島有三個碼頭後,蔣季派出了101艦、102艦、105艦前去搶占另外兩處碼頭,隻要把碼頭占了,接下去才可以慢慢肅清島上的悍匪。

  南麂島上的這幫海匪人數在4200人左右,原本是鄭芝豹手下,鄭芝豹是鄭芝龍五弟,鄭芝龍是鄭成功之父。鄭芝龍降清,鄭芝豹與施天福守安平城。在博洛進攻安平時,鄭芝豹倉皇出海。後然因鄭成功跟施琅鬧翻投清後,被施琅裹挾,後也降清了,結果一年後被清在寧古塔囚禁至死。

  鄭芝豹留下了南麂島上的這幫部下,仗著人多,船多隨後成為了盤踞浙南的海盜,打劫來往船隻。

  對於這麽一支鄭家部隊,難道鄭成功不知道嗎?不知道才怪了,而是故意為之。差不多有五千人這樣一支部隊,每天的吃喝,糧草就要由從陸地運送過去,那麽這些糧草哪裏來,光靠做海盜搶,也不是天天能搶到,而且近期因為沿海的海盜猖狂,商船基本停航,江南大量的工業品,茶葉、絲綢、棉布囤積,王德發急切要打通這個海路通道,艦隊建立之時,就是出擊剿匪之時,這些海盜的後台不管是誰,全部無視。

  連續三天的清剿,出動了五百人的部隊,才厘清了島上投降的人員及狀況,繳獲了西班牙蓋倫帆船一艘,300料的廣船11艘,500料福船2艘,200-400料的沙船33艘,餘下全是雜船,鳥船、小舢板等共計127艘。大批的糧食。煤、鐵器,銅炮,鐵炮,刀斧等兵器,火藥,棉布、絲綢、瓷器等等,就像一個雜貨鋪,應有盡有,顯然許多東西是打劫得來的,最後把島上所有的俘虜人員及物資全部裝船,分成三批進入甌江,運往溫州府。

  當溫州市長劉克家接到王德發的電文,說是讓接收南麂島船舶及一應物資及俘虜,還有俘虜的家屬時,劉克家喜憂參半,喜的是盤踞在南麂島上的這幫海匪終於消滅了,憂的是從1647年10月(永曆元年,順治四年)起,自己一直擔任溫州市長,整整七年,按規製應該二年前就會有升遷,可是直到現在,七年了,哎!

  為什麽劉克家在溫州府一直呆著,按黎城的考核,成績微末,也沒有什麽作為,剛上任時,劉克家也想發揮一下自己的才能,可是碰到的事情太多了,此地本來是一個有所作為之地,還是因為前朝的禁海令“片板不得下海”,又把沿海百姓遷徙離海30裏外,這幾年來不禁海了,可是想要抓漁沒漁網,想要出海沒漁船,前幾年好不容易弄了幾條“綠眉毛”卻被南麂島上的海盜連人帶船搶走了,等於是說不是被蛇蟠島的海盜搶就是被南麂島的海盜搶,生生夾在兩股強盜中間,而溫州府、台州府全沒有水師,劉克家很憋屈,就這樣想發展漁業生產的路給堵死了,可是在溫州這樣一個到處是山地的地方,想發展農業也不大可能,到最後隻能維持治安了。

  這一次剿滅了兩處盤踞此地的海盜後,壓在劉克家心頭的大石終於搬開了,當王德發帶領著艦隊來到溫州後,說是把這127艘大大小小的船全部給溫州府,用作商船及漁船時,劉克家哭了,一個山西漢子哭成淚人,缺的就是生產資料,好在這幾年劉克家勒緊褲腰帶,修了許多的路,也辦了水泥廠,磚瓦廠,石料廠。

  隨後的幾天,王德發經委員會同意,決定把溫州辟為對外貿易口岸,擴建宋代時的古碼頭,讓南京級102沈羽霄、103劉世勳、104張萬祺留駐溫州,組建溫州水師,建立海關稽查。

  最後承若劉克家再幹一個任期,如果工作出色就升任為浙江省副省長,轄製金華府、麗水府、台州府、溫州府。等於是連升三級,成為從二品大員。

  唉呀呀,人的潛力是無窮的,隻要有動力,一個憋屈七年的人爆發了。溫州迎來了一個大發展時期。

  隨後的幾天,艦隊在溫州進行了補給,在吳一,張天樂的慫恿下,一場重大陰謀就此誕生,王德發去電黎城,褚老、費見深再三考慮,同意了此方案。

  到底是什麽方案引的大家流口水,利用現在的艦隊去搶占福建的平潭,平潭島位於福建東南,趁著目前清軍在福建沒有水師,鄭家又在廈門,而平潭島又在福建鼻子底下,為今後去往廣東,可做為一個貨運中轉站,主要還是距台灣很近,可為以後搶占台灣打下基礎,目前荷蘭人占了一點,西班牙人也占了一點,對於穿越者來說,心中的台灣情節是抹不去的,一定要在鄭成功進攻台灣前先搶占雞籠。

  鄭成功是在1661年4月(清順治十八年)攻打台灣,這樣的話,還有很多年後,建設平潭時間上很充足的。

  搶占平潭島可駐海軍,可做貨運中轉、補給等用途,黎城的海軍動力是煤,不是無限續航的風帆,需要補給點來彌補,那麽平潭就是目前最理想的補給點。

  黎城建設平潭,以平潭為跳板,搶占台灣是有目的的,就是要掐斷目前荷蘭在遠東的利益,委員會對這些西方國家前來貿易早就有一個規劃,目前國家占不到什麽便宜,沿海貿易都是走私,而荷蘭、葡萄牙、西班牙這些國家還強占澳門,台灣雞籠、荷蘭東印度公司占領了澎湖,建了個熱蘭遮城,王德發常常感歎道:“看看這些”大儒文人“書讀到狗肚子裏去了。

  從禁海令上來看,元明清三個朝代,一代比一代狠,一代比一代嚴。元朝屬於偶爾抽風式的海禁,明朝是鬆散式的海禁(四處漏風),清朝卻是超嚴苛的執行。尤其是在康熙年間,還執行了一項“遷海令”, 現在距康熙也沒幾年了,中國往後200多年的沒落,就是從康熙開始。

  明朝的“禁海”主要是因為倭寇之亂,卻不禁止西方人來華,所以中外交流依然很密切,且明朝海禁一直是“名存實亡”,海貿非常發達。但清朝的閉關鎖國,基本是不和外界交往,也不準外界和清朝交往。

  讓王德發最不爽的是荷蘭弄了一個使團,北上去見順治,荷蘭人對自己這一次出使任務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從所帶的禮物之貴重可見一斑。據荷文資料稱,“皇帝和宮廷官員對我們帶來的所有禮物極為滿意,甚至禮品尚未全拿出來,韃靼人似乎已經出奇地滿意,並願向我們提供各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