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孫國濤的煩心事(下)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2-20 21:58      字數:3421
  孫國濤屬於那種脾氣很臭的人,臭脾氣就是眼界比一般人高那麽一點,可是家境條件也不富裕,所以在他眼裏什麽也看不上,脾氣臭點其實也沒什麽事,有一點死要麵子,一個死要麵子,又沒有實力,總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聽不進別人的建議,自己做的都是準確的,非黑即白,這樣的脾氣從少年開始慢慢養成了,直到29歲那年,家裏父母親戚給他安排相親不下百次,都沒有成功,隻要對方做的不合自己的喜好,臭脾氣一上來說分手就分手了,臭脾氣最大的特點比較直爽,用孫國濤自己的說法,就是豪邁,喜歡冒險,所以才有了這一次的穿越,從江西老家出來,把開了3年多的五菱麵包神車改裝了一下,本來是想著一個人靜靜,在詩和遠方的路上反思一下人生,感覺自己快30歲的人了,生活很失敗,慢慢地也知道自己的臭脾氣,需要做出調整改變,孫國濤的性格明顯是缺少社會經曆打磨,獨自一人出門在外,起先想像中的詩和遠方,仿佛離的很遠,遠離親人的庇護後,才知道什麽叫社會險惡,江湖無情,性格一下子就轉變了不少,學會了思考,一人獨自流浪,頂多也是自言自語,慢慢地話也變少了,整天沉默寡語,到達太原後碰見了同樣開著神車的王磊,就湊到了一起,成了露水搭檔。

  原本像孫國濤和王磊這種人是最難融合到集體當中去的,一是性格使然,另一個是不喜與人交往,主要是囊中羞澀喜歡獨行,穿越後,從一開始就想著要脫離大隊,自己獨闖,想法很風騷,現實很骨感,當一路行來看到的古代景象後,就像回到了原始社會,到處充滿著風險,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奇奇怪怪的猛獸,加上山賊盜匪出沒,疫病的流行,還沒到達寧武關時,就打消了所有念頭。

  目前王磊在黎城安家,娶的是當初曹知縣的小女曹小姐,在黎城時王磊跟孫國濤分管的是廣播通訊這一塊,隨著技術進步,人員緊缺,目前王磊也分管著很大一塊“高技術”生產廠區,專門製作發報機(小型化)、收錄音機、黑膠唱機、信號發射機、電話機、交換機、鬧鍾、坐鍾、手表、各種儀表的度量,壓力表、電流表、萬用表等等。從民用到工業用一應齊全。

  這樣就很明顯王磊是屬於通訊儀表類,孫國濤屬於電網電器動力類。有些東西雖然從沒接觸過,相比古人來說,好在見識廣,還有後世的圖紙圖例各種數據可作參考,加上此兩人脾氣臭,喜歡鑽“牛角尖”,有句話,辦法總比困難多,幾年下來,成績喜人。

  在這幾年中,大家都為孫國濤的婚事操心,可是全被孫國濤以工作到了關鍵時期,不能分心推掉了,像孫國濤這樣的人,要自己相中才行,可是在古代,婦女不出門的,更別說是年輕小姐了,孫國濤不是不想找,而是性格使然,內心自卑中還有一個“小惡魔”在作怪,既然我孫國濤穿越到了明朝,那麽就得享受明朝男人的特權,要麽不娶,“三妻四妾”有什麽不好的,當時委員會內部實施“一夫一妻”的規定後,孫國濤內心很冒火,很反感的,隨後把大家的關心,產生了抵抗情緒,就是逆反心理,一律推脫,用孫國濤跟王磊的對話中就能說明一切,孫國濤曾跟王磊說過:“我們已經很”悲慘“了,來到了這樣一個年代,回是回不去了,心也死了,那就在這裏過好每一天吧,可是某些人還生活在過去,把一些後世的規矩強加到每個人的頭上,他們想要做什麽?活的輕鬆點不行嗎?享受一點有錯嗎?娶幾個美女,又能說明什麽?道德敗壞了嗎?還是天要塌了,很明顯,有些人想要“青史留名”,想要去開創一個屬於他腦子中的“天下”來滿足私欲,可是我孫國濤不想,隻想生活好一點,娶幾個老婆,開開心心過日子就成。”

  後然這件事傳到了馬克琳耳裏,馬克琳又把這事跟關穎說了,就這樣委員會就全知道了,孫國濤的這種想法不是他一人才有的,目前許多年輕一點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在部隊裏當初一起穿越共有11人,大部全是年輕小夥,加上五個大學生,解林和的摩托車隊五人全沒有婚配,時代變了,人心也會改變,以前不可想的東西,現在觸手可及變的很正常,以前不能做的事,現在還要鼓勵著去做,正應了那首詩中的句,“等閑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關穎很生氣,在內部例行電台會議中,大發脾氣,平時溫文爾雅的語氣也變的很嚴厲了,“什麽叫作有些人想要“青史留名”,去開創一個屬於他腦子中的“天下”來滿足私欲。”這是人話嗎?在這個世上,你不去爭,他不去爭,大家全不想去爭,不去求發展,那來的開開心心過日子?還想著“三妻四妾”,隻怕連活下去都艱難了,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是文化素養低,而是人品有問題。”

  隨後,有相當長一段日子裏,大家全沉默了,反思中,最後王德發、吳一在江南發來一封電報中說道:“學會變通也是委員會處理事物的方法,委員會不是封建的衙門機構,也不是“皇帝聖旨”,不能非黑即白,生活的時代變了,人的思想也會變,以往委員會做出決策,在對外行政上行的通,可是在個人生活上隻是提倡,不是結果,不可能一蹶而就,需要時間,社會進步,人的思想才能轉變,目前不是我們去轉變明朝人的這種個人享樂思想,反而把我們轉變了,一時的轉變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決心,我們提倡“一夫一妻”不能動搖,這就是我們的決心,隻有社會發展到了婦女地位提高時,自然就會轉變過來。”

  對於王德發、吳一的這封來電,褚老、關穎、費見深經過商議,表示認同,隨後關於穿越者個人生活方麵,婚姻方麵不去強求,隻是要經過政審這一關也不公開,通知朱康在暗中收集情報後歸檔。

  經過這樣的事件後,才有了後續穿越眾有大部分人融入到了明末清初各大家族中成了親戚,親家,隨後幾年中又引出了許多官宦人家為害一方,此是後話。

  孫國濤有自己的想法,要說個人追求,實現什麽偉大目標之類,對於像孫國濤這樣的人來說,太高大上,行不通,他隻想營造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委員會經過商議後,也回應了讓他去荻嘉鎮經營十個工廠,建設一個工業園區,也是他自己選的址,有點像分封的味道,孫國濤喜歡獨處,慢慢建設自己想要的結果,比如目前的這個住處,就是一個後世的小別墅,在園中,自己還開辟了一處菜園子,挖了魚池,沒有亭台樓閣,也沒有什麽假山,用原木板在桐油中泡一下,做了個平台,平時可以擺上小桌板,喝茶休閑,就是這樣簡單,每個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不一樣,在孫國濤看來,這樣的環境是最好的,可是在旁人看來,有些寒酸。

  在園區的規劃中,被分為2個大區塊,總裝廠區跟生產廠區分開,這樣就為今後人員相互管理創造條件,在2個大區塊中又劃分出許多小區塊,這樣做一是為了管理,二是有些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保密的,三是減少糾紛,有人員方麵的也有工作方麵的磕碰,這樣做的目的也是提高良品率。大家知道,這些全是手工作業,屬於勞動密集型,在明朝辦廠,主要是生產一線的人員管理,大家別以為一排工人排排坐,手裏在不定地勞作,就像電視裏麵的流水車間一樣,此時的明人是沒有文化的,不識字,隻能做最簡單的工作,為了能讓這些睜眼瞎盡快掌握技能,隻能把許多原本一道工序拆分為二道、三道,這樣的話,需要的人工就更多了,人一多,就需要管理人員隨著也增加,而管理者每人手中一根小棒,看到誰不工作、偷懶什麽的,就是一棒,好在工錢高,沒人逃,如果有誰接受不了,換去別的工廠也是一樣,對這一點黎城也是沒法子,總有幾個刺頭,不好好工作,整天鬧事的,就會被拉去采礦了。如果放在後世,“人權”、“權益”二字出來的話,立馬被關閉工廠整頓了,可現在是在明朝,這一切似乎顯的很正常,要是被打一頓,也是白打。

  孫國濤麵前擺放著兩家媒婆送來的納采紅帖,陷入了沉思,是該到了結婚生子的時候了,不能一直流浪下去了,以前是沒條件,現在機會、條件都成熟了,雖然換了個年代,可家庭觀念沒有忘記,曾經獨自一人在318國道昌都時思考,人這一生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麽?為什麽而活,活著又是為了什麽?想多了就迷茫了,差點變成神經病,穿越後明白了,不管活在哪裏,隻要開心快樂才是正確的方向,又想起了在西藏旅行時的許多快樂時刻,被凍的瑟瑟發抖時,路遇一個涵洞,在洞裏烤火,吃著方便麵時的快樂,滿足,可以說,這樣的時刻是一生中最快樂的,在穿越羌塘無人區時,一天一夜的斷水,直到看見當地牧民的小土屋時,心情激動的哇哇大叫,那個時刻也是最快樂的,而現在沒有理由放棄去追求快樂,來到明朝後,所看到的景象,那些隻能說還活著的古人,他們的快樂隻是一個銅板或是一個餅,跟自己流浪時期囧相比較的話,才發現自己是多麽地富足,沒理由不快樂。總算是開竅了,如果沒有這場穿越,可能還在某地方流浪,給自己找的唯一理由是思考人生,對自己的磨練,精神的洗禮。其實全是借口,在逃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