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太原城變色(上)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32      字數:3590
  首先就是利用讀書人的優勢,在各地縣學,私塾、學社大造輿論,就是用《黎城周報》上的內容廣為傳播,當時的周報上麵的內容宣傳的是,清廷實行的是奴隸製度,所以要反對剃發易服,想斷了儒家的根,還有想要殺光漢人,而黎城是為了天下百姓等等文章。

  又去拉攏一些太原府城南關坊上百家掛牌的衙門,這些衙門有巡撫、兵備道、知府、都司、鹽政暑、臬司、知縣,巡檢等,全是在黎城管轄境內而不得上任的。這幾年來還弄的有模有樣,什麽璐安府都司,澤州府衙正堂,沁州鹽政暑等等,還有一個黎城正堂知縣,巡檢司,這批清廷派出的官員全在太原南關坊一條街上,到了年底每個衙門還會造表營收入冊,可畢竟是空對空,那日子過的不如狗,一個太原城內府衙實職的班頭,對這些七品,三品空頭官員訓的跟孫子似的。整天掛在這些官員臉上的就二字,憋屈。

  學生見過知府王大人,丁三公子說完,就朝對麵來人施禮。唉呀喂哦!嚇本官一跳,咦,這不是三公子嗎?

  丁三公子表現的恭敬有加,回答道:“正是在下,學生有要事想跟王大人商討,望王大人不要推辭,是關於去那邊為官的辦法。”

  這位王知府是汾州府正堂,無奈黎城不讓去,這幾年下來原本的火氣也磨平了,日子是越過越艱難,隨著積蓄慢慢花沒,辭去了家裏的傭人丫鬟、長隨車夫,隻留下一個老管家,朝廷每月的薪俸銀還不夠家裏老太太,二位夫人及一兒一女花銷,真的是上有老,下有小,被逼無奈找了門差事,幫一個私塾教學,整天跟一幫剛脫乳牙的小孩混飯吃。一個知府的月俸銀要養活十幾人,省著點花還是夠的,可問題出在太原府中,對這些懶在城裏的“外地官員”格外關照,就是薪俸銀減半。有人要說了,這是為何?對太原城裏的官員來說,這些“外地官員”懶著的目的不純,說不定想取而代之,這一下對這些“外地官員”來說生活雪上加霜了,憤恨不已,也鬧過幾次,可沒用,縣官不如現管,太原府說了,你們這幫吃白食的,是太原府在養著你們,看在同僚的份上,發一半就不錯了,如是不發一文,有待如何啊。

  丁三公子看著這位王保貞知府大人四十左右,穿了一件洗的發白的長褂,兩袖口還帶著補丁的衣著,滿臉菜色不禁唏噓不已,又恭敬地道:“前麵有一小攤,請知府大人吃上一碗雲吞小麵食,容我慢慢道來,請!”

  王保貞看著三公子很認真的樣子也不推辭了,聽上一聽何妨,就這樣二人在小攤食處,點上雲吞小麵,挑了個角落牆根處的小桌板,三公子也不賣關子,開口就道:“汾州府正堂衙門,卻在太原城中,這事看起來很是荒唐,其中關鍵之處就是朝廷沒有對汾州府的有效控製,才使得知府大人被架在空中,上不去下不來,好生鬱悶至極,不過凡事都有正反二麵,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去想想,比如去那邊試一試,說不定會有轉機。”

  王保貞道:“三公子啊,你是說去投黎城?讓朝廷冊封的官,去黎城投效?朝廷不管,我也願意,可黎城願意嗎?要不然也不會把我等攔在太原而不得。”

  丁三公子道:“這就是目前大家想當然的事,不去試試怎麽知道黎城不願意呢?聽說黎城目前缺的就是能寫會算的文人,隻要有點文化的,都被重用了,當然,如果想要繼續為官的話怕是不能了,聽說要做黎城的官,以往的功名無用,要重新考核後才行。”

  王保貞道:“嘿嘿,三公子,說來說去,你就想跟我說這一個,這幾年下來,誰人不知道那邊的情況,如就這一點,小老兒這就告辭,”說著一推麵前的雲吞麵,起身就走,嘴裏還嘟嚷著,浪費時間。”

  隻聽三公子喊道:“慢著,王大人別著急,還有一事相告。”說著摸出一把瑞士折疊軍刀,雙手遞給王保貞麵前說道:“請看,這是一把刀,能折疊。”

  王保貞疑惑地接過,細細端詳起來,外殼黑色,幾個圓洞漏空狀,看到裏麵有刃,輕輕一拔就翻出一把小刀出來,再一拔又是一把小刀,咦,這一邊也有,嘶,三公子,這是… … 。

  丁三公子接口道:“別誤會,不是要送你,也不是讓你買,是想讓你看看這刀怎麽樣。”

  好一把小刀,工藝天成,精美絕倫啊,王保貞不由讚不絕口起來,隻聽丁三公子說道:“這把刀就是那邊的王德發王大人一等子爵、總督所贈。”王保貞一聽,手一哆嗦道:“此話當真?,哎呀呀,這可了不得啊,難道三公子是那邊的人?要不是為何王總督與刀相贈?這就是授權啊。”丁三公子一聽,就坡下驢道:“萬望先生保密之,如先生有意,學生可以為先生走一趟黎城。“哎呀呀,三公子願為小老兒奔波,無以為謝啊。”

  丁三公子道:“謝不謝的還早,在學生還沒去黎城前,還要讓王大人把巡撫、兵備道的官員也一起說服過去,這樣往後論功的話,王大人就不止已知府了,可能還會官升一級。”

  王保貞一聽說道:“慢著,讓本官想想啊,一把小刀,一把能折疊的小刀,嘶!就是說,我等這些人就是這把刀哇,現在不是折疊一起嗎?嗯,此事可成矣!”

  丁三公子有那邊王總督上方寶劍的事,就這樣秘密地一傳十,十傳百,在留守太原不能上任的大小官員中傳開了,傳到最後,傳為丁三公子就是黎城安插在太原的督撫,以後太原城易主的話,唉呀,不得了啦,某這麽這樣笨,快快留後路要緊。 就這樣不出半月,丁三公子的大哥丁秉廉,帶著二哥丁秉直找上門來了,三弟啊,做了這麽大的官,也不通知家裏一聲,我們丁家有望了啊。丁三公子隻能不做聲了,留下的隻是苦笑了,末了二哥還蹭上來道:“三弟啊,聽說還有把尚方寶劍,讓大哥,還有我去拜上一拜。”這哪裏是拜,查驗才是真。 事到如今想要低調也不行了,隻能先跟自家人說了,沒有什麽尚方寶劍,坊間傳聞,不可信。把自己的打算及以後的發展跟二位大哥說了說,自老父離去後,丁家一落千丈,門庭稀落,讓人瞧不起了,如果沒有功名在身,早就被人強占瓜分一空,小弟也是被逼無奈之下,才想起以前… … 。

  作為正房大少爺丁秉廉,畢竟是舉人出身,沉得住氣,不過聽了三公子說的天方夜譚的過程,滿頭滿臉的黑線及疑惑,自家兄弟,有必要這樣遮遮掩掩的嗎?要是你出了什麽事,牽連多少人嗎?(古代動不動夷三族,誰受的了)三公子懵了,說的口吐白沫後,也死心了,不想說什麽了,隻能拿出那把小刀,當丁秉廉拿著一指長的小刀說道:“這就是你說的尚方寶劍?”三公子有氣無力地回道:“不是某說的,是王大人說的啊,哎!不要去管什麽刀,也不要管刀的大小,隻要是一把刀,就是放權給你,讓你去看著辦。某回家後,想了許久,王大人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要不然為什麽要送這把刀呢?還是可以折疊起來的,按王大人的說法,就是讓我不要露出鋒芒,隱忍為上,等待時機,有所作為啊。”二哥丁秉直一聽,唉呀喂啊,被你這麽一說,還真是有點意思了。

  大少爺丁秉廉接著問道:“你把前後的事情,都說一說,不要給自己加戲,老老實實地說。”三公子很無奈了,都說了好幾遍了,怎麽就是不信呢?大哥,二哥啊,那是老爺在世時,接到大同總兵薑瓖… … 。

  事情的經過就這樣的,哦對了,來人呐,去把書房裏的禮物拿來,不一會,二位當初跟隨三公子左右下人,抬著一個大滕箱子放在了客廳中間,打開了箱子後,把裏麵的東西一樣一樣地拿出來擺好,三公子道:’大哥二哥請看,就是這些東西,三弟回來後,一直不敢動,守口如瓶,就是為了全家著想,不想橫生意外啊。

  丁秉廉、丁秉直看了倒抽一口冷氣,嘶,這麽說來,全是真的?三公子說道:“老父去後,這幾年家裏鬧騰,等想起這事後,本想去投黎城的,可是怕連累大哥二哥,所以一直沒動身,後然一想,再這樣下去,家道中落,勢必翻身無望,就想到了這件事上去了,如果想要丁家重現往日之風光,我想了一個大計謀,拿下太原府作為敬獻之禮… … 。”

  這三兄弟就這樣謀劃起來了,從巳時到戌時整整六個時辰,通過各種渠道攀親故友等,許與好處,把各州各縣慢慢架空,重點把太原府城的各衙門慢慢滲透,這樣就需要大量的資金及許與好處,剛開始還好,可隨著事情的進展,這活動經費很大,最後三兄弟商定,讓三公子去黎城求助了。

  目前以被策反的南關坊上百家狗也不理的衙門,上百的官員,太原府伊,督撫內的一些小頭目等,在這裏不得不說道在太原有一位著名人物傅山,字青主,別名(真山,濁翁,石人)等。後人稱他為思想家、書法家,傅山的名氣主要是醫學,可以說,在太原,他每一樣都學的比平常人更進一步,傅山聲譽之隆,影響之深,幾乎覆蓋整個太原乃至三晉,這樣一位有影響的人物,就是三公子要去拉攏的重要目標,而目前的傅山成了黎城的粉絲,對《黎城周報》上的養生之道及各種衛生常識大加讚賞,如竹葉青酒的養生健體功效便得益於傅山。傅山在藥物學和方劑學方麵注重“用藥之微”,在書法上出自顏真卿 ,可以說是一位全才,所以無論是官府還是小民都買他的賬。 隨著黎城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大,黎城出產的商品越來越多樣化,這位著名人物也加入到了三公子的陣營中來了,通過傅山的影響,更多的人物倒向了黎城,而此時黎城卻對此一無所知,直到公元1649年12月2日(永曆三年,順治六年),這一天的到來。可以說,丁三公子就是一根攪屎棍,經過幾年下來,把太原攪得人心浮動,整日煩躁不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