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清廷的內部鬥爭(上)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31      字數:3625
  洪承疇的韜略往往有前瞻性,所以在實施起來,會一步一個腳印,有條不紊地進行,這就要說說洪承疇判斷事物的能力,不是從現有的大局考慮,而是做到往前三代,往後三代去研磨,很恐怖吧,博古通今的天才大儒在洪承疇麵前就是小兒科,要不然當時清廷在洪承疇絕食抗爭、拒不肯降,皇太極派出所有能勸降之人去談心,都被大罵而歸,範文程去勸也被罵回。最後皇太極親自去,這裏就不得不說在正史裏沒有的情節,不惜把一位側妃紮魯特博爾濟吉特氏親自去服恃談心,就這樣談了一個多禮拜的心,其實洪承疇表麵上不屈,內心裏是很愛惜羽毛的,人家都這樣了,最裝逼下去的話,就過了。

  皇太極最大的優點就是識人很準,不惜讓出一位側妃,可見洪承疇的重要性,史書記載紮魯特博爾濟吉特氏改嫁他人之事,大家就當笑話看看,這樣掩人耳目的記載要是當真的話,那就太可笑,因為在隨後的日子裏,從洪承疇對清廷的許多莫名其妙做法上,可見端倪,這就要說說皇太極另一福晉葉赫那拉氏亦改嫁身為內大臣的占·土謝圖,這位葉赫那拉氏一生嫁了四次,嫁給皇太極已是二婚了,可是葉赫那拉氏生有一子碩塞卻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多說到這裏了,可能有些人感覺腦子不好使了,那麽接下去咱們就來說說整個過程。

  翻看明清史,有一點是真實的,就是從努爾哈赤起直到清滅亡,內部鬥爭從未停息過。其中的過程及細節隻能嘿嘿了,先扒一扒努爾哈赤跟弟弟舒爾哈齊,滿清初創時,兩兄弟同進同出,大哥努爾哈赤位一,弟弟舒爾哈齊位二,這也是古人以大為尊的排位,當努爾哈赤稱王後,弟弟舒爾哈齊被封位“船將”就是滿清第二號人物,舒爾哈齊去明朝朝見的時候,明朝對他是用對待努爾哈赤的標準來看待,隨後這位舒爾哈齊還跟遼東總兵李成棟結為親家,這個時期,努爾哈赤隻是對抗一下明朝,討要更多的好處,沒想要明朝的江山,隨著努爾哈赤更多地了解明朝的腐敗後,野心就像初春的野草,瘋狂地成長,決定把價錢往上提一提,把整個滿州納入領地,隨著領地的擴張,努爾哈赤內心起了變化,不想把弟弟做為自己的接班人了,兄弟矛盾日益激化,在萬曆37年總爆發。

  在這場變局中,弟弟舒爾哈齊不是大哥的對手,想著領著一家逃跑,另立山頭,分家算了。可結局不是想的那樣,大哥努爾哈赤要殺掉弟弟的二個兒子,長子阿敏、濟爾哈朗在大臣們的求情下才保住性命,此後努爾哈赤不斷清洗舒爾哈齊的部眾,沒收全部家產,最後在萬曆39年努爾哈赤設計殺死了親弟,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寫一部書,不是這樣短短幾句話能說明的,可咱要說的重點不在這裏。

  皇太極即位後,哈齊家族發誓決不背叛可汗。阿敏還是沒能逃過一死,隻有幼子濟爾哈朗為人狡詐、善變取得了皇太極的信任,皇太極死後封為攝政王,跟多爾袞齊名。為什麽濟爾哈朗會被封位輔政王?就要說一說皇太極跟多爾袞之間的對決了,說起來又是一部書,此話咱們就先不說了。

  順治元年,為了平衡多爾袞專權,順治極力拉攏濟爾哈朗,下詔,為死去的舒爾哈齊平反,追封為和碩莊親王,配享太廟,這一場狗血劇似乎圓滿結了,可是接下去像這樣的劇情層出不窮,沒有盡頭。

  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此子勇略過人,可是腦子裏缺根弦,在人際關係上一塌糊塗,有勇無謀,靠的就是一股子蠻力。 褚英成名之戰是用一千騎打敗烏拉貝勒部占泰一萬兵馬,以一敵十,一戰斬殺烏拉兵三千騎,這是滿清曆史上第一次以少全勝的戰例,所以在史書上都冠於超勇。

  隨後褚英聲望日隆,努爾哈赤將其棒作繼承人,主持國政。

  努爾哈赤除褚英外,另有三子,還有一個侄子都手握重權,大臣也分了好幾派,褚英在主持國政期間,跟許多大臣及三個兄弟之間在關係上一味蠻幹缺乏經驗,慢慢皇太極聯合許多大臣及代善、額亦都、楊古力等人在努爾哈赤麵前不斷向褚英發難,讓努爾哈赤慢慢對褚英產生了反感,還沒等褚英弄明白是怎麽回事,就被囚禁起來了,二年後處死。

  褚英死後,其子杜度、尼堪為努爾哈赤撫養,自己的孫子自己養也沒什麽,而杜度隨後的軍功很大,跟皇太極一樣自領一旗,這在當時來說地位僅次於努爾哈赤、代善、皇太極、莽古爾泰、阿敏排第六位。

  在皇太極執政其間,因皇太極記恨褚英,還是把仇恨延續到了杜度、尼堪身上,父債子還,杜度功高而不賞,最後抑鬱而死,尼堪也是一位虎將,後然在湖南戰役中被李定國斬首,不久,順治對多爾袞發難中,把尼堪歸為其親信,追奪其爵位。

  現不說這些,咱們接著說一說當時褚英死後擺在皇太極麵前的還有個代善,怎麽樣才能把代善給櫓下來?

  一場宮鬥好戲拉開重重帷幕,褚英死,留下很大一塊權力真空,除了努爾哈赤手握兩旗,就數代善實力最大,其它全是一旗,那麽這個接班人肯定是代善了?非也,要數心思縝密,代善遠不及皇太極。

  努爾哈赤一生,處在戰亂年代,終年戎馬倥傯無暇顧及確立宮闈製度,加之在兼並戰爭時期特殊的曆史條件,其妻妾的得失多與戰爭有關,為了雙方各自的利益而結親,或兵戎相見之後,因軍事勝利迫使對方臣服而允婚;或在攻城略地的同時,搶掠其美貌女子充後宮;多數是在締結軍事聯盟的同時,為了鞏固這種盟好,又締結婚盟。從而構成了清初皇室“政治婚姻”的特殊性。在清初二帝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的妻妾,多數屬於這種特殊婚姻,努爾哈赤有名號的妻妾就有十四位。

  第一任福晉叫佟佳.哈哈那紮青,後世稱太祖元妃,是努爾哈赤的結發妻子,為努爾哈赤生育了長子褚英,次子禮烈親王代善以及長女東果。

  曆史上,對於她的記載非常少,一說起努爾哈赤起兵,就會一筆帶過“十三副半鎧甲”起家之事,這13副半鎧甲就是哈哈那紮青給努爾哈赤,除了這些還有銀錢,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往往是一個女人默默地付出,在努爾哈赤常年征戰在外中,悉心撫養三個孩子,在當時這樣的環境中,一個柔弱的女子帶三個孩子是何等的艱難,所以長期勞累與憂心過度,哈哈那紮青年僅二十幾歲便撒手人寰了。

  努爾哈赤第二任大福晉富察·袞代,為努爾哈赤生下了五子莽古爾泰,十子德格類,三女莽古濟,是陪伴努爾哈赤時間最長的大福晉。

  最初袞代是努爾哈赤的堂嫂,還生育過一個兒子,不過在她的第一任丈夫病逝後,依照女真當時的風俗,改嫁給努爾哈赤。

  可能是年老色衰,帝王的恩寵是有時限的,在袞代還沒去世的時候就被廢除了大福晉封號,後又被以“盜藏金帛”之名將其處死,最可悲的是,在皇太極繼位後,她的兒子莽古爾泰遭到幽殺,袞代受其牽連,被移出陵寢,降為庶人。

  努爾哈赤的第三任大福晉是葉赫那拉.孟古哲哲,為努爾哈赤生了第八子皇太極,即後來的清太宗,是大清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後。

  孟古哲哲的不受寵還歸咎於她的母族葉赫跟努爾哈赤的建州在後期一直水火不相容,她一直夾在當中痛苦的糾結著,不過萬幸的是生了一個給力的兒子,為她追封為皇後,受後世香火。

  努爾哈赤最後一任大福晉烏拉那拉.阿巴亥,也是最受寵、最具傳奇色彩的一位,為努爾哈赤生了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

  年輕就是好啊,阿巴亥12歲嫁給了當時已經43歲的努爾哈赤,因為阿巴亥長的極美又年輕機靈,老牛啃嫩草就獲得了努爾哈赤的專寵,在孟古哲哲去世後,還沒有孩子的阿巴亥便被立為大福晉,由此可見她的受寵程度,一直到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阿巴亥也成了後金的第一女主人,就因為這個原因,被皇太極利用上了,指使一庶妃告發代善跟阿巴亥有私情,這其中的道道說起來幾天幾夜也說不完,中間的情節還牽涉到了代善的次子碩托,這麽好的狗血題材,為何後世的電視劇沒有拍攝出來?

  劇情是這樣的,阿巴亥在後花園嬉玩,正好碰到代善經過,聞聲近前一看就被阿巴亥的美貌及青春靚麗所傾倒,而阿巴亥私宮寂寞,在代善有意無意之下有了魚水之歡,隨後雙方不可收拾,你想著卿,我想著君,後被次子碩托發現,碩托年輕英俊跟阿巴亥年齡相當,2個年輕人在一起更能有共同話語,在不知不覺中,碰出火花,隨後就說出那句名言: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麵前, 我沒有珍惜,

  等到我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

  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

  “我愛你。”

  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

  我希望是……一萬年!

  可惜了啊,這麽好的劇情發展下去《還珠格格》還有地位嗎?

  以上是劇情,接下去咱們就說說史書上是怎麽說的,史書上根本就沒說,一句話,有人指控代善跟阿巴亥有私,努爾哈赤大怒,代善次子逃跑未果。沒了,就這樣沒了,每到關鍵時刻,這種明清史全一個樣,不痛不癢,讓你去想,讓你去自行腦補。那麽就找野史,多麽偉大的野史啊,哎呀喂,這中間的時間跨度為二年,這二年裏所發生的宮闈劇就是一部香豔劇,沒想到荒淫無度到這個程度,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努爾哈赤力不從心了,老矣。

  皇太極極力拉攏五大臣之中的額亦都、楊古利,常在努爾哈赤麵前搬弄是非,受代善的牽連五大臣之一的扈爾漢被貶斥,逐出大臣之列,努爾哈赤親信正黃旗固山額真阿頓被殺,這樣一頓操作下來,站在努爾哈赤麵前的隻有二個兒子,一個是皇太極,一個是多爾袞,而此時的多爾袞才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