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張存仁稱病退隱 正邪榜震驚天下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31      字數:3983
  曾立超的兵馬,就站在福州西門一裏外列隊,未放一槍一炮,除了這扇西門,別的門全開了,城裏的清軍及百姓全在跑,要是有無人機從高處看的話,就像是許多螞蟻從洞穴中爬出來一樣,要是曾立超此時不用實彈打炮,打個空彈,估計就會引起全城更加恐慌。

  此時的張存仁帶著親兵,也跟著跑路了,目前手下無大將了,剩下的幾個參將、守城尉、遊擊全跑沒了影,無奈之下隻能跟著跑,家將早就準備好了船隻,可以先去烏龍江對岸躲避。

  曾立超在城外等了半天,沒見城內動靜,就吩咐斥候往前查探,斥候很小心地慢慢接近城樓,沒見城樓上一兵一卒,這就奇怪了,難道有埋伏?慢慢地斥候擴大探查範圍了,轉到北門去看看虛實,這一看就愣住了,北門外很熱鬧,有清兵有百姓,可看到斥候時,全一哄而散跑的連包袱,棉被什麽的全不要了。好不容易攔住一家子拖兒帶女的一戶百姓,才了解到城內跑光了,福州已成空城了。

  當曾立超知道眼前的福州城已空,有點進退兩難了,說好的讓我打幾炮就回轉了,現在看來打不成了,打了也白打,給誰看去?最後還是戴壁通看了看情況,就悄悄地跟曾立超獻上一計,咦!此計甚妙,照此做。

  後然隻見西大門城牆上用白灰刷了一行大字,“黎城軍到此一遊。”收兵回閩河鎮帶上繳獲回金華。

  人家壓根就不是來攻打福州的,也沒進福州城內半步,就在城外列隊,城牆上的大字寫的很清楚,怕是朝廷也不好意思追究,清軍的一個總督手握十萬大軍,對陣一萬黎城軍,還是沒命地逃跑,丟臉啊,無顏見江東父老。一來一回曆時半年的一場鬧劇就此收場,張存仁損兵折將,自知官場算是走到盡頭了,稱病退隱,告老還鄉。

  黎城通過這樣的方式警告清廷某些人,不要動黎城的蛋糕。後果很嚴重。

  公元1648年5月30日(永曆二年,順治五年),王德發入主南京,《黎城周報》、《江南周報》發文細數1628年起二十年間,全國各當政官員正邪榜,天下為之震動,黎城穿越眾。站在了曆史的高度,給人貼標簽,一貼一個準,經得起時間的研磨,震懾了現有一些官員的歪心思。

  在正榜前十名單上排名第一位秦良玉,被黎城稱為民族英雄,也是還在世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在當時這個評價相當高了,高到已經把朝廷冊封的職位全被蓋了下去。

  被黎城稱為民族英雄第二位是盧象升,可惜已經死了。第三位被黎城稱為民族英雄孫承宗,也作古,接下去就是袁崇煥、滿桂 、曹文詔、閻應元、熊廷弼、何可綱、史可法。

  獲得人民政府最高榮譽十名,分別為:孫傳庭、李定國、沈雲英、黃道周、金聲、鄭成功、周遇吉、劉宗周、堵胤錫、李來亨。

  史書必將記錄的邪榜名單前十名為:範文程 、李成棟、孫子獬、吳三桂、尚可喜 、李永芳 、鄧芝龍、耿仲明、孔有德、孫可望 。

  楊州十日、嘉定三屠者殺人狂魔者為153人:鄧長春,王世選,路有良,祖世祥,王誌憑,白仲文,佟養量,馬汝龍,董廷伯,張仲弟,宜永貴,金應得,高拱極,傅大受,聶仲金,郭名望、張天祿、張天福、李棲鳳、高歧鳳、胡尚友、韓尚良 李本深、胡茂禎、張士元、郭虎、楊承祖、李中星、何應昌、翟鳴鳳、王之剛、李遇春、張天祿、張天福、李棲鳳、高傑、高元照… … 。這些人殘酷嗜殺暴行將被永遠地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

  以下是追認這十年來為國而死的各地官員名單1691位:紛西知州閻升鬥、蘭溪禦史王肇坤、王岡戶部主事王一桂、昌平戶部主事趙悅、曲沃知縣上官彝、順義遊擊治國器、樂平寶邸知縣趙國鼎、臨清知縣鄭延任、定興太常少卿陸善鏈、靈壽禦史馬從聘、臨淄知縣馬蔭樓、青浦知府孫士美、臨城山西按察使白慧元、巨鹿教諭唐一忠、臨城禮部主事喬若雯、桐城布政史張秉文、高陽知縣魏克家、長州巡按禦史宋學朱、青縣戶部員外郎李崇德、黃岡浙江按察使周之訓、孝感參議鄧謙、灌陽鹽運使唐世熊、濟南知府苟好善、瀝城知縣韓承宜、廣昌兵部主事劉大年、忻州禦史高名衡、曲阜河澗知府顏覦紹、慈溪河澗兵備僉事趙珽、河津兵備副使趙輝、楚雄知州丁師義、清豐吏部郎中李其紀、江陵趙州知縣王瑞苠、河間襄陽知縣賈太初、全州臨淄知縣文昌時、大興壽光知縣李耿、長葛登萊兵備僉事刑國璽、臨清太常少卿張振秀、臨清總兵官劉源清、兵部侍郎張宗衡、壽張禦史王大年、臨汾知縣尹任、金壇袞州知府鄧藩錫、元城山東兵備僉事範吉人、萊陽工部左侍郎宋政、真定臨清知縣陳顯際、南昌刑科給事中李如璨、山陰右僉都禦史祁彪佳、昆山錢塘知縣顧成建、達州臨安知縣唐自彩、高州禮部尚書高弘圖、宜興中書舍人盧象觀、濟寧揚州知府任民育、江都兵部左侍郎張伯鯨、嘉興吏部尚書徐石麟、興化刑部尚書解學龍、建昌禮部主事黃瑞伯、成都右僉都禦史丘祖德、萊陽兵部左侍郎左懋第、鬆江長樂知縣夏允彝、上虞江陰典史陳明遇、嘉定王浮耀、金華東閣大學士朱大典、貴陽兵部左侍郎楊文聰、會稽兵部主事葉汝蘅、會稽兵部尚書餘煌、東陽兵部尚書張國維、宜春兵部右侍郎袁繼成、清江兵部尚書楊廷麟… … 。華夏忠魂,烈士千秋!漢民族英雄殉國永垂不朽!

  榜單一出,天下嘩然,這一期的《黎城周報》《江南周報》發行本來就多,連續加印三次還是不夠。全國的眼睛全盯住了南京、黎城二地。

  在榜單上的,沒在榜單上的議論如潮,茶店酒廝、商行會館、名人大儒、挑夫小農、妓坊街市、南明朱由榔朝、清廷順治朝全部把目光聚焦黎城,目前的局勢很微妙,黎城就像是一個重要的法碼,偏向某一方,另一方就倒黴,黎城明確地告知清廷,濫殺無辜百姓不管是誰,黎城不可接受,也告知那些投降清軍的將領好殺必將得到應有下場。人在做天在看,樁樁件件全部記錄在案,沒有人能逃掉曆史的審判。

  6月16日南京王德發行署迎來了一位巾幗英雄沈雲英,王德發親自頒發了一枚人民政府最高榮譽獎章及證書,曆史上的沈雲英因抗清失敗,報國無門在清順治十七年(1660)秋,憂鬱而終。而現在沈雲英看到了希望,王德發問沈雲英,願不願參軍加入解放軍為國出力,沈雲英爽快地答應了,不愧為武職世家,王德發當然是讓沈雲英去黎城黨校學習,對沈雲英說,現在的軍隊不是用刀箭打仗了,而是用火器,所以為了提高作戰技能,要求沈雲英去黎城報到。

  第二位來的是秦良玉侄子秦翼明、秦佐明 ,代表秦良玉表示感謝,秦良玉帶話說,黎城給自己這樣的評價,承受不起,不過秦良玉已時日無多,王德發把一麵上書民族英雄的紅色錦旗交給了秦翼明、 秦佐明,代表人民政府給這位女英雄致敬,勉勵秦家、馬家不要做出有違國家、民族大義之事,不要辜負了秦良玉的一世清白。

  在隨後的時日裏絡絡續續堵胤錫、李來亨、王定國派人或是派特使表示感謝,濟南、達州、成都、會稽、南昌、臨淄、全州、河間、江陵等等這些殉國的家眷、親屬來了,匯聚在南京,能來的這些家眷、親屬全是目前在遭受清廷迫害,在當地艱難度日,所以王德發簽署各國營廠礦、政府單位優先安排工作,解決生活問題,不能讓英雄後代流血又流淚,在《江南周報》大力宣傳報道下,人心在聚集,極大地提升了人民政府的正當性和合法性。

  南京卯足了勁地拉攏民心,通過周報、廣播、小手冊、說書藝人、文藝演出在吳一的引導下,提出了國家的概念,有國才有家、多民族的團結、天下不再有皇帝、人民當家做主。吳一知道,這樣的理念需要時間去轉變人民的觀念,不過現在這麽好的機會,不用白不用。

  清廷放棄了江南半個省,放棄了南京,而且要價很低,主動地撤出,有人說我又在瞎編故事了,大家不想一想,這一招是洪承疇、範文程二位漢奸貳臣提出來,經過八位議政大臣的商討,結果愉快地同意了,這裏麵要說沒有貓膩,怕是打死費見深都不信,洪承疇是誰?他就是個天才,可以這樣說,當今所有的官吏加在一起,也沒有洪承疇一人的能力強,此話說的雖然有點過,可見洪承疇個人的能力可怕到了什麽程度。

  可惜碰上了黎城這批穿越眾,對明末有些事不太了解,可對洪承疇此人卻是瞎子吃餛飩,心裏有數,洪承疇使出這一計的目的就是要讓黎城去麵對南麵的永曆帝,南京在這些明朝遺民遺夫眼中,就是龍興之地,地位不在北京之下。那麽如果永曆要回南京,黎城怎麽辦?黎城同意的話,得不償失,不同意就會產生齷齪,最差的結局也是雙方對立起來,對清廷最好的結局就是雙方能打起來,這樣清廷漁翁得利,不管清廷怎麽看,都會立於不敗之地,目前永曆朝就在內鬥。

  明末黨爭從萬曆二十二年“京察”(考核官吏)開始,一直到弘光元年(1645),始終沒有停止過。無論是在政治問題上,還是在軍事問題上,都爭論不休。目前是正統之爭,從弘光開始跟浙東魯王監國起,福建唐王隆武朝爭鬥,再到朱由榔。

  公元1646年11月,受丁楚魁、呂大器、陳子壯等人擁為監國,同年12月24日(隆武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於廣東肇慶即皇帝位,次年改為永曆元年。

  而此時紹宗弟朱韋粵稱帝於廣州,擬建元紹武。昭宗和文宗在關鍵時刻卻不能團結一致,為爭所謂的正統地位而大動幹戈,互相攻伐。

  此時大明開始與農民軍協同抗清。朱由榔先和李自成的軍餘部合作。自李自成死後,他的餘部分為二支,分別由郝搖旗、劉體純和李過、高一功率領,先後進入湖南,與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合抗清。1647年,郝搖旗部護衛逃來廣西的昭宗居柳州,並出擊桂林。年底,大敗北師於全州,進入湖南。次年,大順軍餘部又同何騰蛟、瞿式耜的部隊一起,在湖南連連取得勝利,幾乎收複了湖南全境。隨後勒克德渾來了,又被打回了原形,要不是黎城在攪和,永曆隻能逃雲南去了。

  洪承疇看的比誰都清楚,把這個攪屎棍留著去南京攪一攪的話… … 。

  “白送南京,以退為進,冷眼旁觀,等待時機”就是洪承疇、範文程此計的十六字方針。如果不讓出南京,浙東軍也會打下去,南京也保不住,為了保存實力還不如示弱,主動退出,這樣安撫了黎城,自己也可以喘口氣。

  要說洪承疇就為了這個原因而讓出南京的話,就太小看了其中的深意了,如果說阿濟格 、多鐸、濟爾哈朗 、豪格、譚泰、這些人是莽夫,那麽多爾袞算是這些莽夫中有頭腦的一位,要不然也不會做到攝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