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戰江陰(上)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31      字數:2890
  西頭村戰場,清軍營帳綿延十裏,無邊無際,而浙東軍這一邊,黃順東在挖戰壕,戰壕外30步打上木樁,拉上鐵絲網,顯的稀稀落落,隻要清軍遊騎靠近,連放冷槍,清軍遊騎死了不少,後然也不迫近了,隻是在外沿不斷地遊動警戒。

  黃順東的一個團三千人,全部進入戰壕,分成三層,在戰壕後麵500米處就是炮營,一共80門70榴彈炮,也分了三層。隻要清軍進攻,就開炮,什麽列陣,分隊,前麵盾牌甲兵,後麵弓箭,最後麵騎兵這些戰法在麵對熱 兵器來說全是無用功,可以無視。

  清軍也不急著進攻,好像在等待什麽,黃順東更不急,因為二團和三團在做鉗形包抄,隻要戰鬥開始,兩邊可以從側翼打擊。黃順東也是想出來練兵的,訓練了足足三個月的一個全火器師,單兵裝備4-17M步槍,配紙殼彈80發,少量47-98K,配彈50發,每人4枚手榴彈。滕條鐵皮頭盔,少量鋼盔,這穿戴看上去很像當年的國共內戰國民黨兵。

  而清軍很是疑惑,看到對麵挖壕溝這樣的戰法,連續三天在商量著破敵之法,麵對新的戰法,清軍顯然很不適應,有人提出來,要不也挖壕溝?最後勒克德渾還是否定了,清軍最大的優勢是機動,不是防守,如果挖壕溝的話,不是自斷手臂嗎?在壕溝裏怎麽騎射?

  戰鬥首先打響的是在江陰城,朱馮奇帶領第二師就在江陰,不過朱馮奇的師隻配了一個團的4-17K步槍,12門70步兵炮,不過有一個擲彈營,全營單兵裝備手榴彈及一把長刀,別的團裝備的還是長茅和長刀及弓箭冷兵器。

  進攻江陰的是鞏阿岱帶領的二萬七千水師,大小戰船把整個江麵鋪滿了,江陰城牆一麵依靠著江邊,北門築有碼頭,隻要鞏阿岱的水師把裝備得勝炮的戰船靠著碼頭江麵,對著城牆開炮得話,就能把炮彈直接打到城裏。

  鞏阿岱就是這樣認為的,調集所有裝有得勝炮的船依靠江邊,別的運兵船開始登陸在江灘、碼頭沿江上岸,等人馬全部上岸後,就開始攻城,得勝炮在距江陰城一裏多地外開炮。

  朱馮奇在望遠鏡裏看的明白,清軍正要開炮之時,朱馮奇搶先在城頭的12門步兵炮響了,近距彈一陣嘯叫著砸向江麵,連續打出五輪後,靠近江岸的八十多隻戰船不見了,衝天的水注中夾雜著船板人體部件,讓剛剛上岸列隊的清軍嚇的沿江灘退出3裏外。

  冷兵器碰上熱 兵器,這仗就沒法打,再也不是你一刀,我一刀,而是無差別在爆炸中被撕裂,最勇猛的勇士,箭術最精準隻能逃走或是避開。這就是代差,差的不是一點點,而是整整幾百年。而這幾百年是人類工業化最徹底的時期,作戰的理念以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最也不是憑個人的勇武可以左右勝敗了。朱馮奇的炮兵三個月前就是一幫種地農民,而現在卻把清軍打的屍骨無存,這裏麵不乏身經百戰,幾十年來苦練刀箭的清軍勇士,又能怎樣,同樣沉入江底喂魚了。

  黎城的指導方針和作戰理念不是為了殺戮,不然早就四出派兵大殺四方去了,在清初明末人命是最不值錢,而黎城相反,把人命看的很重,在廣播裏,周報上宣揚的和平、平等、人權、民主深入人心,連年的戰亂,人人都厭倦了兵荒馬亂,朝不保夕的生活,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是大西北所有人夢想中的生活目標。黎城的穩固,就是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發展起來的,要不然光是盜賊、山匪、民團這些武裝,就把黎城拖垮了,就算有槍有炮也擋不住四處漏水,更別說發展生產、發展工業了。

  另一個原因是農民軍跟明軍、清軍的拉鋸戰,把山西、湖南等地的大戶、士紳,王爺、郡主等殺光了,留下了大量的無主田地,從側麵幫助了黎城土地改革,稅收等。隻要黎城軍一到,把當地官府架空,成立新的人民政府,很快就能接收大片的土地,再把這些土地重新分配,就鞏固了新政府的監管合法性。

  鞏阿岱的人馬,後退了3裏地才穩住陣腳,把上岸的一萬多人馬紮營對持起來,又命一萬多水師在江對岸待命,伺機再攻。

  是夜寅時,鞏阿岱發動夜襲,分別從北門碼頭、西門同時進攻,這場戰鬥,一直打到天亮,雙方死傷慘重,朱馮奇的二個冷兵器團死傷最重,要不是擲彈營及時趕到,西門就破了,原因是西門的攻防戰中,在火力方麵有一個營的火槍把守,可是在黑夜裏,等發現敵軍在城下時,匆忙開槍為時已晚,清軍靠近了城牆,連綿不絕的箭羽鋪天蓋地,火槍營抗不住,慢慢地槍聲稀落下來,這樣就有更多的箭雨落下,直到清軍爬上了城頭,又被二團用大刀給砍了下去,就這樣反複二回後,連三團也加入到了城牆上的拚殺,直到擲彈營趕到,往城牆下投擲了一波又一波手榴彈,才穩定住戰局。

  而北門碼頭,12門步兵炮連翻轟擊江麵,在黑夜中也沒什麽瞄準,就是用標尺前方一公裏左右,阻止清軍靠岸,還是有許多的戰船登陸進攻北門,在火炮閃光中,火槍兵見人就打,慢慢地清軍討不了便宜,最後也就撤了。

  這一場夜戰,清軍死傷了三千多,朱馮奇的人馬死傷了二千多,可謂是重大傷亡,二團、三團死傷最重,防守西門的火槍營的傷亡全部來自弓箭,把朱馮奇心痛的直掉淚。

  黃順東這邊的對敵鉗形包抄之勢已完成,雙方對持三天了,清軍在3裏外建的大營,不知已在70步兵炮得射程內,70步兵炮最大射程是3公裏,跟目前清軍最大的紅衣大炮是一樣的射程,可是紅衣大炮打的是實心彈,而70步兵炮是開花 彈,這威力就不用說了,最大的差別是機動,紅衣大炮二千六百斤,要許多人推馬拉,行動非常不便,此時的勒克德渾三天不動,等的就是紅衣大炮的到來,一共從南京運來了34門,正在尋找炮陣地,如果勒克德渾知道對麵浙東軍有80門70榴彈炮的話,不知作何感想,可是勒克德渾還是做了充分的準備,這三天來打造了1700多輛的擋車,用厚木板做擋板,外罩生牛皮,遇到壕溝可以把擋板放平成為挑板,騎兵可以從挑板上衝過去放箭,勒克德渾還是沒有明白對方的壕溝起的作用,想當然認為是防止騎兵衝鋒,這就是見識的缺陷,黃順東挖戰壕是為了減少火槍兵對陣時,被弓箭射殺造成不必要得傷亡,人在戰壕裏麵,弓箭隻有拋射能射到,可是作為一個全火器師,人人全戴著滕條鐵皮頭盔及少量鋼盔,在清軍勒克德渾看來是為了阻止騎兵才挖的壕溝,過時的戰爭理念限止了人的想象。

  黃順東在戰壕裏用望遠鏡觀察對麵的清軍大營,一邊命令部隊作好戰鬥準備,果不其然,隨著一聲悠揚的牛角號聲,清軍大營人馬吵雜起來了,黃順東咧嘴一笑道:“哈哈哈,等不及了吧,看來要出來進攻了,可是你們太遲了。”

  隻見清軍剛把擋車推出大營,黃順東老實不客氣地就下令炮擊,還等什麽啊,等你們列隊好後,再報個來將通名之類,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啊。

  80門步兵榴彈炮一聲滾雷般的嘯叫著從黃順東頭頂飛過,隨後隻見清兵大營裏麵連續的爆炸聲,滾滾濃煙夾雜著衝天大火四起。

  這是屠殺啊,黃順東搖了搖頭,無奈地歎了口氣,隨後又是一輪,接著還是一輪,黃順東下令就打三輪炮擊,因為在左右兩側還有二團跟三團圍繞著西頭村戰場,對準綿延十裏清軍營帳也是一通炮擊,每個團都有一個炮營編製,黃順東指揮的師就有師屬炮團,加上原有的團屬炮營就達到了80門,二團跟三團的炮營裝備了各40門的70步兵炮,對著3公裏外的清兵大營也是連射了五輪。這麽多的炮彈,在連綿十裏的範圍內無差別的一頓轟後,就徹底打亂了清軍的編製。打擊最重的是正麵對陣的清軍,什麽紅衣大炮,什麽千輛擋車,炸的橫七豎八,散落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