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搶占銅官鎮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31      字數:3279
  公元1647年4月25日(永曆元年,順治四年),黃河李莊碼頭一支船隊整裝出發中,說是一支,其實是7支內河船隊,

  由張天樂、李美芝夫妻檔帶隊,張恒一派出王林部一個連,由王林親自帶隊,前後兩艘500噸級炮艇護衛,7支船隊全是千噸內河大船,7艘明輪動力船拖帶5艘運兵船及補給,這樣一共加起來是44艘船了,沿著運河南下,這一次的目的地是長江上的銅都,這是委員會除黎城外第二個駐兵布局,

  船隊一路南下,這麽大的船,沒有風帆,還跑的快,而這些船跟漕船不太一樣,因為武裝船,采用尖頭設計,感覺上比方頭船要快,也很威武。更驚訝的全船是薄鐵包裹,感覺像是一艘鐵船,接縫處有密密地鉚釘,船兩側還有大大的字符,其實就是一個編號,吃水部分是油漆刷出的2條黑色腰線。

  在這裏就要說說黎城的內河船了,跟這個時代的船很不一樣,先說船底,不全是平底,而是帶有2個流水凹槽的,船尾也不是慢慢收攏,而是一個斷麵,龍骨用的是鋼製的,先把龍骨用鉚釘契實,從船頭到船尾縱向用5公分厚的鬆木拚接,拚接口開有切合槽,就像拚裝實木地板一樣,在有上下副龍骨處打進穿孔的木契固定,內外全是這樣,鋼製龍骨夾在中間,整船有橫向三個強鋼骨,中間的橫梁跟縱向的主龍骨一樣強大,前後各有二個增強鋼製副龍骨,全在炮位上,中間的橫龍骨處就是蒸汽機場所,2個大煙筒高出船麵5米,在2米處可以放倒,為了能通過運河上的橋洞。駕駛室在船的一側,就像航母一樣,四周是玻璃窗戶,高出船2米多一點,中間位置就是兩個大煙筒了。炮艦整船長35米、寬度為6.8米、高度為4.5米、吃水1.5米,看上去很瘦長。像把刀一樣。而明輪船及拖船更大,長度為48米、船寬為7.5米、高度為5米,吃水2米。這些也是為了將來能建造更大的海船做準備的,這個時代一般大型貨運木船,是用圓木拚接,船的外麵有的連樹皮沒去掉,隻有那些官船,畫舫或是小的漁船才用木板拚接,而黎城的船這樣還不算,炮艦船用薄鋼板包裹的,刷上防鏽漆後,整船閃閃發亮。當然沿途眾人也看不出這船是做什麽的,因為前後炮架穿著炮衣罩著。

  此時黎城的旗號就像是神一樣地存在,沿途不管是清軍的轄地,還是南明的轄地,都不會有人跳出來阻攔,到是碰上幾位打秋風的官員,你送上船幾頭豬羊,我回送你黎城好東西,彼此嘻嘻哈哈一番,你好我好大家好。排麵越大,就越合法,場麵大,沒有人懷疑你原來是想搶銅陵的,看著旗號第一個念頭就是來做生意的,隻不過人家生意做的大一點而已。

  當路過南京江麵時,清廷還是很緊張的,定淮門水師的幾隻小船排排站著,眼瞪瞪地看著這個奇怪的船隊逆流而上直奔江心洲,船隊就在寶船渡口拋錨停了下來,一隻炮船招呼著定淮門水師上的幾隻小船,有封信給駐守南京的安南將軍達素。

  信中除了客套一番後詢問要不要兵器,有上好的快刀,還有更鋒利的戰斧,這些全是清軍必備的兵器,如果安南將軍不要這些,還有糖水蘋果、糖水香梨,火柴、香皂、熱水瓶,最後,價格好說量多優惠。

  安南將軍達素看完這封信,哭笑不得,大罵道:“黎城小兒,當某是孩子樣哄,什麽亂七八槽,讓人好好盯著,別出什麽亂子就好。”

  其實張天樂就是要讓這個安南將軍達素麻痹大意,路過不停下來的話,就會懷疑我們的目的,讓人一路跟蹤監視,現在他在主觀上知道了我們是沿路做生意的,就是讓人監視,也是走走樣子,所以,我們接下去在馬鞍山補給燃煤後,要去安慶好好做生意,多停留一陣,再回身銅陵懶著不走。

  第二天,一早就出發了,南京到馬鞍山不遠,下午時分就到達了補給點,王林一看這個地方很不錯,就目前規模小了一點,安排再留下一個排守衛,擴大碼頭範圍,據魏楚說,這個地方最好能建一個煉鐵廠,因為馬鞍山小村邊上的南山上發現了可露天開采的幾個鐵礦點,加上江夏的煤礦,少了許多的運輸成本,這樣的話,就要盡快匯報給黎城的委員會,讓黎城運來前期的采礦設備。

  最後張天樂拍板道:“先把這些礦區圍起來,修築道路,新建廠房的選址,除了碼頭還要擴建外,多招收當地閑散人員修建水泥廠、磚瓦廠。有煤就是好啊,而水泥廠、磚瓦廠離不開煤,把帶來的2套礦石破碎機,蒸汽動力機卸下來,擴大生產。船隊的目的地銅陵招手了,黎城目前最稀缺的就是銅,造炮彈,造子彈,造蒸汽機、造船、造發電機、馬達、線纜離不開銅,所以搶占銅陵的計劃也就實施了。

  船隊抵達銅陵後,留下一大半船沿著內江停靠碼頭,把銅官碼頭全占了,另2個船隊帶著日用品去往安慶真的做買賣去了,換點銀子也好回銅陵雇工,最重要是麻痹周圍清軍及當地官員的戒心。

  此時的銅陵就是一個小鎮叫銅官鎮,有衙門,主要是采銅為主、還有鐵礦、金礦、銀礦、鉬礦、猛礦、鋁礦、鋅礦,真是一個有色金屬匯集地,王林不管三七二十一,整連人馬,留下一個排控製碼頭,全部把整個銅官鎮控製起來了。

  張天樂主要任務就是接管銅官鎮衙門,成立新政府。又是老一套,直接控製縣令,此時銅陵縣屬江南左布政使司池州府管轄,此地山高皇帝遠,目前清軍、農民軍、南明朝交戰不斷,開產銅礦也停了下來,正好可以大力發展,等清廷回過神來發現了,就是什麽也晚了,這些老礦全是官製,大部全是用人力開采,銅官鎮地下麵就是礦區,沒有一個整體規劃,采礦人員就住在礦石上麵,所以首先解決礦區百姓生活安居問題。在距裏銅官鎮五公裏處靠向江邊開設新的銅官鎮,在原鎮周邊建設水泥廠、磚瓦廠,采沙場,這些通通讓原來的坐地戶去開辦,政府收購,穩賺不賠,這樣大局就穩定下來了,這些坐地戶有錢賺了,比以前的小打小鬧賺的多,誰還願意鬧事?可是采礦全被剝奪了。因為政府要用機械采礦,還要用米軌運輸礦石,洗礦廠,冶煉廠這些也不是一家一戶能搞的。弄出來私下也賣不出去,銅、鐵官營。

  為什麽要重新規劃銅官鎮,因為張天樂、李美芝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整個銅山鎮就是一條街道,說是街道很勉強,其實就是一個可以過車馬的通道,通道兩邊是低矮的茅草棚子,是的不是屋,也不是茅草屋,全是棚子,大部用點木板欄一下,中間的路麵上汙水橫流,被車馬壓出一條條深深淺淺的溝槽,根本就沒處下腳,汙泥裏麵有人糞、驢馬糞,臭氣衝天,路麵兩邊連排水溝也沒有,垃圾滿地。

  人要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住著,不生病才怪,那麽這些住戶難道就不知道清理嗎?路麵鋪點石板什麽的。

  哎!這要說一說銅官鎮的縣衙,在銅官鎮做縣令多做不長久的,因為這裏采銅,在明朝時期,大部是一年一輪換,朝廷為了防止縣官時間久了會坐大,在銅官鎮的礦區裏麵,不光能出銅,還有出產金銀礦的,所以每一任官員就不必為城建去做點什麽,做了也是白白帖銀子,不做也不會影響考評。

  另一個原因是這裏住的全是礦山裏礦工的家屬,明朝時期是這樣規定的,如果你爹娘是工匠出身,那麽到了你這一輩隻能做工匠,打鐵的、木匠的、打漁的、磨豆腐的、挖礦的,而工匠的地位是最末等,要是這些礦工逃掉,那麽就是逃奴了,按律要發配充軍。

  張天樂破口大罵也沒用,不得不選址另建一個銅官鎮,首先就是建造磚瓦廠、水泥廠,好在這裏不缺原料,遍地都是,隻要挖出來燒製就可以了。帶來的破碎機,蒸汽機,研磨機大派用場。

  銅陵不光產銅,還有許多的非金屬礦產非常豐富,礦種主要有硫礦、白雲岩、石灰、粘土、大理石等。全是上好的水泥原料及製磚的原料。

  銅官鎮的坐地戶背後全有靠山,一張極大的關係網,好在明朝土崩,關係戶也就瓦解了,紛紛尋找新的關係戶,在這個亂世,縣官不如現管,剛剛冒出頭的幾個黑幫,不聽話的通通被剛成立人民政府抓了挖礦去,反抗的全被一槍撂倒了。

  每天組織礦工、民眾建廠燒磚,在新的地方建造將來屬於自己的住房,出工又有工錢銀拿,還有誰不願意的,一傳十、十傳百,有這樣的好事當然是一窩蜂。

  張天樂說道:“看看這些礦工,平時被壓榨的太狠了,一旦調動起來,全是狠角色。”

  李美芝說道:“可惜我不是學醫的,可是也懂得基本衛生常識,在新建銅官鎮,得把這些基本衛生常識抓起來啊,看看這些小孩,多可憐啊,怎麽弄的這樣髒兮兮的,難道他們大人也不知道幫孩子洗洗嗎?哎呀呀,你看,又隨地大小便了。”

  張天樂道:“像這樣下去,爆發瘟疫是遲早的事,一定盡快改變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