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李衛浙東記(十)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31      字數:3140
  李衛最後想出一個主意,放火燒,你不是貓在房屋上嗎?那就把房燒掉不就行了,張亮一聽,這主意不錯,反正城內也就一條街幾排房了,這一下子,清軍就全出來了,出來一批,遠遠地李衛的火槍隊就是幾輪排槍,上千的清軍發起反擊,李衛就把重機槍一梭子過去,隨你是白甲兵還是牛錄,不管你身穿三層甲還是四層甲,最後清軍打開了舟山門逃了出去。李衛也不追擊,因傷亡慘重,不得不停下來休整。

  清軍傷亡更重,二萬人的部隊,目前隻剩下八千,要是在以往,八千的清軍可不得了,此一時,彼一時,張亮說“500火槍兵,配合5門70毫米山炮,硬撼一萬清軍步騎,此戰例將會載入史冊。”

  張亮回想起“八國聯軍”打敗清軍是11萬清軍對陣2萬聯軍,全滅。更何況是熱 兵器碰上冷 兵器,而4-17步槍在熟練的士兵手中每分鍾能擊發15次以上。理論上說一隊500人的火槍兵,能在一分鍾內發射7500發子彈,而反觀清軍全要用肉身去擋的,當然這是理論上,實際中也看到了,中槍率是三分之一的話,也有2500發子彈命中。

  三天後,剩餘的清軍逃往外山嘴,那裏有清軍的大海船,往乍浦而去,舟山解放。

  圖賴戰死,天下震動,也震動了逃亡福建的魯王朱以海及鄭彩,駐守南京的安南將軍達素坐不住了,連忙招喚駐守杭州的博洛東路軍,商討對策,此時的博洛自身難保,雖有十萬軍,進攻紹興時,也沒有盡出,隻派出了五萬,號稱十萬,還好,一切順理地占了紹興,又把這五萬變成了駐軍,分散在各個要道、城鎮,前幾天接到戰報說上虞、餘姚駐軍全逃了,心裏正鬧火,卻傳來寧波被攻占,還沒出三天就傳來圖賴戰死的消息,就更震驚了。

  在沒弄清事情經過,達素建議博洛收縮兵力,回到錢塘江以南固守杭州,又派固山額真索洪固守鬆江、乍浦一線。

  咦,這不是一年前的態勢嗎?所不同的就是目前浙東不是魯王在監國了,而是一支全新的部隊,人數雖少,卻強悍有力,領頭的是陳函輝、王臣縉及黃宗曦、萬泰為骨,其背後操縱的不言而語。

  李衛任浙東獨立師師長,張亮任指導員,隸屬中華人民政府下轄浙東獨力師。

  蔣季組建東海艦隊。

  王臣縉出任浙江省省長,按明朝(布政使)。

  陳函輝出任浙江省副省長,按明朝(左、右參政)

  黃宗曦出任浙江省教育部部長。

  萬泰出任浙江省民政部部長。

  王德發進駐寧波。

  1647年2月5日(永曆元年,順治四年),《浙東周報》首發,黃宗曦為周報作序,裏麵的文章回顧三年來,清軍在中原、東南所犯下的罪證及殺害無辜百姓的人數。新的論調是反清反封建不複明,黃宗曦把自己思想主張刊登出來。如反君主專製、主權在民、要求人權平等,等等,更加接近黎城的主張。

  王德發主抓提倡男女平等,女人不裹足,滅四害,大搞衛生運動,不喝生水,拓寬道路,建造水泥廠、采石場、紡紗織布、取消人頭稅、進城稅及一切雜稅,改革政府職能,考核衙門衙役,組建城管大隊,開礦建廠,開發紹興漓渚鐵礦,在農村規定田租不能大於每畝產量30%,發展商貿等等。

  開年後,在浙東一場大生產,大建設開始了,在進行中碰到了許多的難點,也有許多意想不到長處,難點是缺少前期發展資金,長處是能寫會算文化人較多。黎城在浙東投入了大量的現銀,在紹興,寧波二地開設了銀行,內部發行解放區幣鈔,銀行邊開設綜合商店,提供黎城商品。

  有人說清廷難道就不管了碼?由著你這樣發展?這就要說說清廷的情況了,圖賴戰死,天下震動,當然震動最大的就是清廷了,多爾袞第一時間派了範文程前往黎城,多爾袞是來質問黎城,為什麽要出兵紹興,如果是這樣的話,清廷就要重新定位黎城是敵還是友的問題了。

  黎城方麵對範文程解釋道:“黎城沒有出兵,黎城兵力有限,隻是浙東購買了黎城火槍5千支(有意誇大),派了幾名教官前往怎麽使用保養火槍,沒有別的。黎城窮山惡水,生活不易,一切為了銀子而為,不針對某一方,如果攝政王也想要黎城火槍,黎城同樣可以賣… … 。”

  這是一個新清況,範文程很無語地回北京了,在朝議時多爾袞說了一遍黎城賣火 槍的事怎麽看。多人提出不可接受,這是資敵,有些人搖頭晃腦地說著妙哉,更多的人要出兵打黎城,範文程算是明白了,說道:”我朝用什麽去攻打黎城?黎城賣給浙東火槍五千,就把十萬大軍擋在杭州不能為之,我朝打黎城出多少兵可為?“

  這一問,許多人全陷入了深思,多爾袞說道:”黎城的火槍確實犀利,不是我軍中的火槍可比,也問過了工部的人,能否製造出一樣的火槍,工部說,這種火槍是怎麽發射的還弄不清楚,因為沒有點火裝置,怎麽仿製?所以我的意思是先從黎城購買一批,弄明白了也好仿製,攻打黎城得不償失。“

  範文程來回地談判,圖賴的死變成了火槍的交易,清廷目前也是兵力見拙,更需要一支人數不大,殺傷力巨大的軍隊,聽說浙東的這支火槍營人數不多,連戰連勝,現在奈何不了他們,就是因為這支火槍營,順治還有一個小心思,要建立屬於自己的一支軍隊來擺脫多爾滾的掣忖,所以對黎城購買 火 槍這事就上心了。

  關於成立一支火器營的歸宿指揮權,就把京城鬧的雞飛狗跳,上麵是兩個老大,一個攝政王多爾袞,目前的實掌人。一個是年幼順治,後麵是皇後。這邊上還有豪格盯著,最後多爾袞沒動作,因為此時南方一片糜爛,已無暇顧及。

  黎城開價一支4-17式火槍30兩銀,彈藥1分銀,順治要組建一支親軍火器部隊,聽從自己,目前京城的京師八旗掌握在多爾袞手裏,為了掣忖多爾袞,這支火器部隊就很重要了,範文程私下裏也聽從順治,所以在人數上初定為5000人,兵源新招募。

  一支五千人的火器營,就要有相應的火槍,光購火 槍就要十五萬兩,彈藥就更用不起了,因為是消耗品,一支槍配100發彈就是五萬兩。這20萬兩銀還得要現銀。可是清朝初定,國庫空虛。那就捐,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一個7萬,一個5萬兩,相當於中央警備團司令 ,分為左右,左為正,右為副,火器營翼長四名各一萬兩,參將為五千、指揮使三千。

  1647年3月25日(永曆元年,順治四年)任職右僉都禦史的張煌言奉魯王之命,前來寧波,要監軍張名振軍隊。可是張名振軍隊已解散改編,目前有蔣季重組海軍,把原本屬於張名振麾下的水軍,留用的留用,願當漁民的放人,所以張煌言來了想要監軍不可為。在曆史上,張煌言監張名振軍,率戰艦浮海至崇明,一度登陸,但不幸為颶風所襲失敗,全軍覆沒,這段曆史已改變,王德發挽留張煌言在浙東出任一方父母,連年刀兵,百姓需要修養生息,可是被張煌言拒絕。

  張煌言可不比黃宗曦,黃宗曦會反思,在張煌言看來,反清不複明,想要做什麽?是不忠、不孝,有違聖人之言,大明才是正統,王德發道:“大明朝在烈帝後已亡,隨後的弘光朝、福建的唐王、現在廣州的永曆,包括玄著追隨的魯王全是亡國後的流亡政權,不值得去追隨,換過來說,就當現在清廷被趕出了北京,魯王複明了,又將如何?百姓還是生活在水生火熱中,又將用多少百姓的命成全了玄著的忠孝?還不如靜下心來,實實在在為眼前的百姓做點實事。說句不該說的話,魯王昏庸無能,這樣的人不值得去追隨,跟忠孝無關,太衝說的好啊。天下不屬於一人之天下,是為民之天下,所以天下也不屬於清廷順治一人,我們要反清,推翻這些封建製度,建立一個以民為本的天下。這個難道就不值得玄著去追求嗎?以往的教訓還不深刻嗎?就如玄著所想的,大明才是正統,這天下何為正統?這正統又出自哪裏?大明前麵有大宋,難道大宋就是不正統?那麽大明算什麽?玄著現在追隨的魯王又算什麽?難道魯王代表著正統?那麽永曆就不是正統了嗎?看看天下吧,人人哭著喊著要去擁立誰,那些投降清廷的也是在擁立,圍在永曆周圍的人也是擁立,為什麽有那麽許多人投降清廷?不是他們想投降,而是趨利辟害,強者為王,適者生存,還能封官加爵,玄著擁立魯王,難道就沒一點私心,弄個從龍之功封官加爵?美其名要忠孝兩全。”

  張煌言:“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