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李衛浙東記(七)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31      字數:3025
  8月30日,清廷調集10萬清八旗、漢八旗及明降兵,匯同原本守杭州的清軍貝勒博洛20萬大軍,去掉駐守各地的守軍,加上輔兵實際人數30萬大軍,趁著幹旱錢塘江漲沙,踏馬越過江麵發起了新一輪進攻,清軍的這次反擊共分成四路大軍,進攻紹興由博洛親自帶領八千清八旗兵,一萬蒙古騎兵,三萬漢八旗,五萬新降明軍,稱為東路軍。

  由護軍統領賴塔率八旗軍五千,蒙八旗兵五千,李成棟部降兵五萬南下,進攻台州。而在永康的先鋒圖賴,領二萬清軍直奔東陽、嵊州、上虞切斷魯王逃亡寧波,而這條路線正好經過章鎮。

  另一路固山額真索洪帶七萬大軍進攻鬆江、乍浦一線。

  最後一路派出安南將軍達素帶兵十萬坐鎮南京,平息周圍反正的各地明軍,可謂是聲勢浩大。

  清廷這一次真急了,掏家底了。這是目前能調動的所有力量。

  比這一次更急的是魯王朱以海,連夜收拾行裝,再一次準備南逃,張國維、陳函輝、王臣縉等人極力勸說下,才穩定下來,過了一夜後,收到南路以被清軍切斷,倉惶做出決定退據舟山,在弘光舊臣方國安、馬士英、阮大铖的軍隊保護下退出紹興,裹夾著張國維、錢肅樂等一幫大臣,一路往寧波而去,

  這樣一來,紹興周圍,又隻剩下了李衛營,好在有許多民眾自發地組成了幾個民團,聯絡李衛,要求一致抗清。李衛當然沒有指望這些散亂的民團能起到什麽作用,不過還是讓這些民團製作竹簽子,多挖陷阱,這一次陳函輝、王臣縉堅決不跟隨魯王逃亡了,李衛讓他們組織紹興城內百姓去章鎮躲避戰亂。把能搬動的東西搬的精光,堅壁清野。

  李衛決定放棄紹興,守章鎮,先把圖賴的二萬清軍擋住,如果章鎮守不住,大不了進入四明山區,清軍沒有幾十萬人馬別想圍住。

  先說固山額真索洪帶七萬大軍從常州、江陰直撲吳中,跟黃宗羲,萬泰的義軍火槍兵發生了交戰,在胥口把索洪的前鋒營打的逃回了蘇州城裏,這個小勝極大地提振了士氣,在青浦、鬆江更多的義軍加入進了這場抵抗,義軍人數達到了二萬人馬,把蘇州團團圍了起來。

  此時索洪的大軍不在蘇州城內,而在常熟,黃宗羲,萬泰隻是書生,畢竟不是打仗的軍人,戰略判斷很有問題,如果換了有經驗的人,就不會圍蘇州,而是南下進攻嘉興、杭州才是妙筆生花,現在杭州城中隻有不到三千守兵。

  結果不出三天,在東始鎮,兩軍相碰,固山額真索洪有七萬大軍,義軍隻有二萬,被打的節節敗退,要不是有600人的火槍營,早就被打的四散了,就這樣逃進了太平鎮,是夜,又被蘇州城內的清兵偷襲,登時大亂,黃宗羲,萬泰帶領剩餘千人,連夜逃往青浦。

  這一邊,圖賴親自帶領10萬清軍,渡過錢塘江後,進軍紹興,一路沒有抵抗,卻走的格外小心,遊騎四出,二次被伏擊,嚇怕了,果然在店口、衙前路麵水田發現陷坑、竹簽子,距紹興越近,陷阱越密,所以清軍一路慢行,穩紮穩打,先是用步卒小心開道找陷馬洞,水田不能進,凡是有水的地方,全不能涉足而過,這也是用鮮血換來的教訓啊。行了三日,隻是到了衙前鎮停了下來,因為前路水道縱密,水田交叉,而官道很窄小,需要小心而過,最後不得不擔土拓寬填路,好讓馬車、騎軍通行。

  再來說說圖賴的二萬清軍,到達東陽後去往嵊州的路不好走,全是山路,沿著一條溪水走了五天才到了一個叫排山尖的地方,荒山野地也沒人家,就走不動了,一路的崎嶇山道,把一些車架全扔在路邊,這條山道,是通往嵊州的唯一通道,沒法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足足走了10天才到達嵊州,又在嵊州搶劫一翻補充軍需後,沿著剡溪直奔上虞。

  9月16日,李衛在梓樹村以北山坡上早就準備了滾木擂石,這邊的地形一邊是很陡峭的山坡,一邊就是剡溪水,繞過這個山凹就是改名為曹娥江,所以剡溪很寬,水流很急,而這條道貼在一邊的陡峭山坡而行,綿延有20公裏,中間很少有空曠之地,在前麵轉過一個山腳,有一個村叫招士灣村,幾十戶人家,埋伏著200人的火槍兵,擋住進路,這樣窄的路200枝火槍分成了上下5排,還用大石樹木擋在路麵上,除非能飛。

  圖賴的遊騎最先轉過一個山腳不久,迎來一陣排槍,幾十人全部陣亡,因為視角盲區,可是後麵的一隊遊騎還不知道,接著同樣的命運。直到第三隊才發現,調轉馬頭就跑,通知了後隊圖賴主力,正在這時,隻見後隊三百米處,山上擂木滾石齊下,生生把下麵的一段百米路麵埋了起來,當然這一段上的人馬全被砸死,要麽活埋了,行在後隊的圖賴急忙下令丟下前隊後撤。

  前隊共有一千左右人馬,前衝了幾次後,死上慘重,最後往後撤,因為山上擂木滾石以用完,剩下的幾百人爬出了這段”滑坡“地段,逃也似地回到了嵊州,這一仗共殲敵400多人,守住了圖賴合圍紹興的圖謀,也守住了章鎮。

  圖賴這支二萬兵馬,本來就是一支偏軍,起到的是出其不意的效果,退回嵊州後,沒有傷動筋骨,所以改道走溪口直取寧波。

  可以說曆史的車輪很強大,李衛這隻蝴蝶翅膀扇動一下,隻是改變了魯王南下台州,最後還是逃亡到了舟山。

  所不同的原本清軍貝勒博洛大軍繼續南下進攻江西及福建,而此時留下了十萬兵馬駐紮紹興,餘下人馬繼續沿著曆史原本的樣子往前。

  固山額真索洪在蘇州大勝義軍,繳獲了幾十支新式步槍,不敢大意,連忙上報給了南京安南將軍達素,達素觀看了這頓火槍的威力後,大吃一驚,立馬派人附上褶子實物送京城。

  10月22日,黃宗羲,萬泰帶領幾百義軍從乍浦乘船進入曹娥江最後跟李衛匯合,駐守章鎮,萬泰回到寧波老家。

  目前的態勢紹興駐有貝勒博洛八旗兵三千,明軍降卒五千,分散在上虞、餘姚、紹興、蕭山一線。

  寧波在鎮海、東吳駐有圖賴二萬清軍,索洪的大軍占領的鬆江、嘉興、杭州駐守。

  護軍統領賴塔率八旗軍五千,蒙八旗兵五千,李成棟部降兵五萬,進攻台州後南下進攻溫州進入福建。

  清軍貝勒博洛帶餘下清軍攻入江西,此時魯王政權隻剩舟山島,還不忘窩裏鬥,又跟福建唐王朱聿鍵內鬥。

  公元1646年10月9日,清朝貝勒博洛率軍攻福建,朱聿鍵苦於自己無兵,命大學士黃道周外出募兵,黃道周於半途被清兵俘殺,朱聿鍵隻得親自從福州抵達延平,準備冒險去湖南,而為鄭芝龍所阻留。不久鄭芝龍降清,鄭成功與其父決裂,率部南下。以致隆武朝廷門戶大開。此時清軍越過仙霞嶺直入福建,攻陷建寧,直撲延平,唐王朱聿鍵活捉。

  魯王及一幫大臣以十月二十五日從舟山出發,十一月二十四日到達廈門,朱以海才得以在鄭彩軍駐地安頓下來。 至此在浙東的一場哄哄烈烈的抗清複明戰鬥,最終因一幫”忠君“文人的操弄下,土崩瓦解。

  一間茅屋,一盞油燈,李衛說道:“某認字不到一筐,卻讀懂了一個道理,就是黎城的道理,天下不屬於一家一姓。“

  黃宗羲深深給李衛一掬道:“以把《明夷待訪錄》修改成書,通過這些年來所親曆的,所看到的,“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則設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李衛道:”浙東雖然沒有了魯王,可是反清的旗幟不能倒,我們反清不是要複明,而是反對這種製度,反對這種封建的觀念,所以,這一次,張亮大人回黎城,就是去匯報浙東的抗清情況,不日黎城就會派黨代表過來,支援目前章鎮根據地,現在,我們主動出擊,主要是搶收糧食,秋收開始了,讓盤踞在紹興、上虞、餘姚的清軍無糧可食,這也是張亮大人臨走時給我的指示。“

  李衛又轉身對著陳函輝、王臣縉說道:“二位大人,願意留下來,就說明已經和黎城站在了一起,先不管理念上的衝突,最後還不是為了天下百姓豐衣足食,吃飽穿暖,所以望二位大人支持,發動組織民眾一起搶糧,聯絡各莊戶、大戶,在這亂世不得不為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