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李衛浙東記(六)已修改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31      字數:3230
  當陳函輝聞聽李衛營,不到700人的火槍營打跑了整整八千清軍,又消滅清軍三千時,根本就是不信,可是有一件是事實,擋住了清軍的進攻,關於打死和俘獲三千有點誇大了,當陳函輝帶著留守紹興的幾個官員,順便攜帶著糧草去慰問時。

  看到打掃戰場後的情景,瞠目結舌,目瞪口呆。

  要是陳函輝知道還打死了一個梅錄章京的話,不是不信,而是要震驚了。

  可是這一場大捷帶來的不是歡喜,而是憂慮,特別是紹興,清廷肯定要報複,就是屠城,紹興逃不掉了啊,鬧的滿城沸沸揚揚。

  要數最尷尬的是魯王及一眾大臣,在天台茅園村接到陳函輝的戰報後,除了震驚外,就是派人回紹興核實。

  最開心的是李衛營,全營上下個個對李衛敬如神明,在全營總結報告會上,李衛說道:“這一次的大勝,不是我們不怕死,也不是我們有多麽勇敢,而是紀律,隻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援最後取得了勝利,當然利用地理上的優勢,戰術運用得當,最後加上我們不怕死的精神。這場大勝告訴我等什麽是伏擊戰,什麽是遊擊戰,在敵軍多出我營十倍之時,全營上下無一人膽怯而退,戰後我營無一人傷亡,消滅清軍三千。說明了什麽?說明不管做什麽,都要有準備,準備越充分,就會取得最後勝利。

  接下去記功,帶領第二組的王發泉,第三組張波,第四組李瑤,記二等功一次。

  第五組,陳明軒,第六組朱大虎,第七組吳明發,第八組王三發及夥房班曾有稻,運糧守橋的牛大壯記三等功一次。

  火槍營斥候隊記集體一等功一次,狙擊手薑受之記個人一等功一次。”

  這是全跟著黎城學來的,李衛是人精,那有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後的話就夾帶私貨了,李衛說道:“我們不是為魯王而戰,也不是為幾個大臣而戰,更不是為了升官發財,我們是為自己而戰,聽明白了,魯王跟福建的隆武帝齷鹺不斷,兩相火拚,我們的仇怎麽報?我們隻有靠自己,靠手中的槍,可是一個人的勇猛保護不了全家、全村、全鎮、對付不了清軍10萬人馬,怎麽辦?所以我們在魯王的麾下強大自己,發展自己,我們的根在黎城,隻有黎城才能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在黎城人人平等,明白了吧!不明白,聽不懂就是腦子裏全是屎。”

  另一路清軍貝勒博洛領五萬大軍南下,占領了義烏、金華,前鋒進逼永康。當得知梅勒章京阿伯泰及馬布平戰死,東路大軍逃回杭州時,決定回援,先鋒圖賴領軍二萬扼守永康。

  李衛這隻小蝴蝶總算改變了曆史走向了,原本是魯王一路南逃到了台州,方國安、馬士英、阮大铖,唆使部將劫持朱以海降清。 朱以海不傻,迅速逃離,遇到了定西侯張名振。在定西侯張名振的護衛下,朱以海逃亡海上,後輾轉於浙江、福建海上,過著“水上為金湯,舟楫為宮殿”的艱苦生活,時人稱之為“海上天子”。

  可是現在魯王朱以海在天台,沒有南逃,在觀望中,這下可害苦了茅園的張文鬱,傾其家產來供養朱以海一幹人等,害的整個天台縣不得安寧。

  得知清軍貝勒博洛大軍回援杭州後,朱以海下決心重返紹興,隨之而來的是一幫四散而逃的大臣,誰也別說誰的不是,你不也逃了嗎?你也逃了,反正是一地雞毛。

  杭州城中一片蕭殺,在凝重的氣氛下,透出一種血氣,梅勒章京阿伯泰及馬布平戰死的快報已發出半月,清軍貝勒博洛也沒閑著,首先要弄清楚這次失敗的原因,整個戰鬥經過一目了然,不是沒打好,而是遇到了火槍陣的伏擊,而明軍的這支軍隊裝備的火槍射程遠,殺傷大,不過有一個疑點就是二位大人的死,有一個白甲兵左耳及臉部受傷嚴重,經他的描述道:“那裏有一隻眼睛在盯著,長生天保佑,那是海東青的眼神,隻有在白水黑山間翱翔,我等不可以為之,得敬之。”

  他是說,是一隻海東青啄死了二位大人,看傷口明明是火槍打的。哎!你不懂啊,說明有一種未知的火器啊,在兩位大人體內挖出了二枚彈丸,精美異常,雖然有點變形,卻圓潤如玉般。

  這一仗的勝利,打破了滿州兵不可戰勝的神話,完全改變浙東南的曆史走向,提前引爆了江南鎮江、常州、蘇州、鬆江、崇明降清官員的反正,紛紛舉起了反清複明大旗,主要原因是清廷的剃發令,“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剃發就是不孝。

  這一次錢肅樂主動提出盡可能多籌集銀兩購買黎城火器,把火器營擴編成三個營,指望方國安,王之仁的兵是靠不住的,

  在張煌言鼓動下,魯王同意再次購買火器,可是銀子呢?

  方國安和王之仁擅自把浙東各府縣每年六十餘萬錢糧自行分配,使的魯王財政空虛,根本拿不出錢來,明知這二位擁兵自重,不得不商量著讓出幾個縣的財政收入。吃到嘴裏的肉還能吐出來?朱以海當然是一廂情願了,幾個朝議下來,又是一地雞毛。

  清廷得知貝勒博洛的大軍在攻打紹興時失利,得知梅勒章京阿伯泰及馬布平戰死後,大為震怒,再一次調集北方所有駐軍南下,這樣一來,黎城周圍清廷駐軍登時減少了一大半,緩解了黎城的壓力,特別是太原方向的壓力。

  委員會當即做出了決定,讓魯王賒欠二萬銀,運送600枝步槍,5萬發彈藥去,這一次押運的是萬泰跟黃宗羲,簽了欠款文書後出發了。

  萬泰跟黃宗羲得知浙東的大勝後,最也坐不住了,哭著喊著要回浙東抗清,需要的火器也是在兩人的強烈要求下,所以才有了此行。

  這一次運送,走的是運河,打出的旗號是黎城貿易商號,既然清廷冊封黎城奉恩輔國公,那麽不用白不用,又把國公的旗號掛出來,還有一個排的武裝押運,一路上也沒人敢盤查的,這次的內河船是黎城自己造的,在封丘陳橋村,黃河邊上一個小灣裏弄了個造船廠,規模不是很大,這裏距運河很近。

  在這裏就要先說一說,清末時期黃河連接運河的地方,不是300年後的地方,距陳橋村這裏不遠處,就是銅瓦廂,在後世的記載中,也就是1855年,黃河在這裏決口,奪濟入海,才形成了以後的河道,而大運河也隨之改道台前縣,這是後話。

  這一次,一共三艘300料新船,船體在黎城看來不是很大,可是在古代人看來就不一樣了,不一樣的地方沒有風帆,也沒有劃槳,而是在船體左右各有一個轉輪,就像水車一樣,黎城采用明輪設計,在船上裝有一台燃煤小型蒸汽機,由這一艘動力船拖拉後麵二艘船隻,航速不是很快,卻比一般的漕船快了許多,在目前運河很暢通,沒有幾百年後分為多少級航道,內河船隻要能過閘口,高度上能過橋洞就可以了,所以船不能造的很大,這運河上有多級河閘,限製了船的寬度。

  一路行來引起了圍觀,要是船行某個地方,小城鎮時,就會有當地官員不時送來酒肉吃食。清廷初立,這些官員也分不清是那一位國公、王爺,坐的又是沒見過的船,一路上沸沸揚揚,最後弄的煩了,帶隊的張亮索性在後船上掛起了黎城認旗,另一艏上掛著大明輔運推誠旗,這一下受到了萬泰和黃宗羲的歡迎。就這樣一支奇怪的船隊,楞是沒人敢來盤查的。沿途官員許許偌渃就當是送瘟神了。

  8月10日,船隊駛入太湖,萬泰和黃宗羲就在太湖東山鎮建立火器營,萬泰在鎮上有商號,黃宗羲聯絡乍浦守備(以反正)建立統一戰線,把槍支彈藥卸下。

  船隊最後從乍浦駛入錢塘江後進入曹娥江馬山靠岸,聯絡李衛,把船上的物資卸下,這一次黎城帶給李衛的是1000套軍服,1000個鋼製頭盔,二門小炮,改進日式九二70毫米步兵炮,采用輪式炮架,可拆卸,炮重226公斤,炮的全長2.8米,為了增大射程,炮管加長了30公分,最大射程3公裏,因為”紅衣大炮“的實際射程也是3公裏左右,炮彈4箱(一箱6發),給李衛試用,這種炮彈是開 花 彈,采用延遲引信,彈頭裝有火帽落錘,炮彈打出後,在強大的推力下,落錘擊發火帽點燃黑 火藥延遲引信管,當黑 火藥燒穿信管後,直接點燃彈內三硝 基苯 酚(苦味 酸 ,一種黃色炸藥)起爆,威力巨大,比黑 火藥爆炸大8倍。缺點是,炮擊太近要等幾秒後才能起爆,炮擊太遠在空中就會引爆,所以炮彈分為了二種,彈有紅色點狀的是遠彈,能打2-3公裏遠(3公裏也是最大射程),基本在炮彈落地後正好起爆,彈有綠點的是近彈,800米-1000米時落地正好引爆,如果500米時,炮彈落地會有2-3秒的延時。當然發射 藥還是采用了加料的黑 火藥。

  李衛找了12人,每6人為一門炮,配馬4匹,可拆開馱運,也能馬拉拖運。由張亮當教官操演,因為炮彈不多,就用木頭彈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