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清廷來人了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31      字數:2639
  清廷這一次派人來黎城是宣讀順治小皇帝的封賞的,連順治身邊最貼心的太監吳良輔也派來了,同來的侍衛內大臣,太保,愛星阿.舒穆魯氏,一行800多人來到了武安,武安早就不是一個小城鎮了,現在以發展成一個商貿城,孟小雙的貿易公司在這裏主導著對清占地區的商貿,各地商戶全在這裏設有商號,特別是精鹽的銷售,占了一半,從武安坐火車經磁山鎮最後能去涉縣、黎城。每天有一列火車來回跑,武安早上卯時發車,午時就能到達黎城,黎城下午未時發車,晚上酉時到達武安,可為便利之極,沒有火車開通前,武安到黎城起碼要走4-5天山路,極大地促進了商貿,最重要是貨運量,現在的武安就是黎城的一個窗口,各種貨品的輸出,換來白銀的流入,白銀又換回了大量的棉麻、布料、綢緞、藥材、木材、茶葉、各種礦產品,想要富、先修路啊。

  而磁山鎮至安陽的鐵路,已完成了路基建設,在峰峰礦區,又建設了多個廠礦區,有煤礦廠、鐵礦場、石灰窯、大理石、鋁礬土,石膏、瓷土等。有了這些原材料,大大小小的水泥廠星羅棋布,工廠的建設,吸引了更多的勞力,特別是管理人員,所以委員會才有了這一次的春闈大比,招收更多有文化的人去充實,去填補。

  由大太監吳良輔、侍衛內大臣,太保,愛星阿.舒穆魯氏,一行800多人下榻在武安商貿城對外招待所裏,這幢大樓一共建有四層,采用大玻璃窗戶,通透明亮,1-2層為商貿交易區,3層為辦公區、結算區、可辦理銀行存入、整取、兌換。4樓及副樓為客房,建有客房128間,後麵是隨員、車夫等住處,可接納上千號人的商隊,建有驢馬棚、食堂、浴室等設施。

  委員會派出代表由費見深、張天樂、王德發三人去應付,底線是不管清廷要求黎城做什麽,想法推脫,不破臉,不允諾、保持模糊,拖延時間。

  清廷方麵的套路很明顯,我冊封你,你就在我的管轄內,《黎城周報》上的宣言清廷不是不明白,而是裝糊塗,你要反帝反封建跟我沒關係,隻要黎城認可從屬關係,喊什麽口號全是空的,為了拉攏原明人官員,還發布詔告:清廷興兵,本無意兼並,隻為明清和好,但因李自成興兵導致了明國祚滅亡,清軍自關外整旅入關,乃是代明雪恨……以此來消弭漢族的反滿情緒。冊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多爾袞親自謁拜孔子廟。換句話說,我清廷入關,是為了拯救明人而來,明國亡是因為李自成,要算賬就找李自成算,跟清廷沒關係,相反還拜了明國的孔子,冊封為先師,派兵保護明皇陵,設明太祖守陵太監四人,給祀田二千頃 ,還能讓我們怎麽辦?興兵就是為了替明人報仇啊。曆史果然是勝利者書寫的。

  大太監吳良輔道:“接旨沒有香案什麽的就算了,人員要到齊後跪下接旨吧?現在你等隻派了三人做為代表,難道不認可清廷為正朔?”

  費見深回道:“這天下沒有誰是正朔,得民心者為天下,北麵順治稱帝,西麵張獻忠也稱帝,東麵還有隆武朝,你說誰是正朔?那好,今天我也稱帝了,我也是正朔了,是不是你等此時得下跪了?你那個什麽“聖旨”,你想讀就讀,不想讀就不要讀了,黎城受不起。”

  張天樂補刀道:“黎城有法規,上可跪父母、下可跪天地,除此對活人不興跪,除非順治死了,我們去憑吊的話,那還要看心情,可跪可不跪。”

  吳良輔要被活活氣死了,直翻白眼,什麽叫我不想讀就不要讀了,我什麽時候說不想讀了?

  愛星阿.舒穆魯氏一看情況很尬,輕磕一聲跟吳良輔道:“宣旨吧。”

  不管你受不受,我宣了再說,這一點 愛星阿.舒穆魯氏看的很明白。

  吳良輔很無奈,從沒見過這樣宣旨的情況,你們接旨的坐著,我還得站著。沒辦法啊,揮手讓2人拉開聖旨,因為這聖旨有點長,又是黃綾卷軸,就讓2人拉著,自個站在中間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著黎城一等伯為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餘下人等品升一級… … 。”

  最後,著黎城接待上任官員,給預便利做好交接等等,後麵一大串名單,聽著有30多位地方官員,全部在黎城轄區內。

  費見深一聽,哎吆喂,這是要硬塞,先給黎城升個三等國公,還不入八分,就是說,不用去京城上任,接著塞進一批官員,有巡撫、布政使、按察史、知府、同知、知縣。

  很明顯,這是要攪和了,是來摘果子了。王德發有點急了,說道:“回去告訴順治還有攝政王,不管是誰的主意,黎城不受。”

  這就僵住了,氣氛凝固了,費見深見狀說道:“你們先回去,要派官員到黎城轄區,首先要得到黎城同意商榷,就這樣一紙令下,讓現成的官員怎麽辦?難道在黎城轄區內有二個衙門,要是張獻忠也派個巡撫來,隆武朝也派一個過來,到底聽誰的?所以,我們誰也不受,黎城管理好自己的轄區,你們也看到了,目前武安對你們的轄區內商貿繁榮,對京城物資供應也相對提高,你們的商稅成倍增長,有益無害買賣非要去攪亂,得不償失啊,望慎之,如果你們要來硬的,那麽黎城也不是軟骨頭,到時候別崩壞了一口牙,這樣明顯合則兩利的事,我就不信這是攝政王要做的事。”

  這就是說話的藝術,黎城目的就是拖時間,發展到了最關頭,拖一時是一時,先陳述利弊,再點明翻臉對雙方不利,接著就是出這個主意的人是攝政王,我也不信,反過來誇,又反過來看輕這個出主意的人,智商有問題。

  1646年5月14日(南明隆武二年,順治三年),清廷委派平陽府、潞安府、澤州、等地的官員,全部被擋在了太原,黎城以昌源河為界,西起四營鎮、呂梁一線直到黃河邊,南下去西安的清廷官員要通過,得到黎城同意,派兵“護送,”沿途不能停駐。

  在祁縣昭餘鎮設立兵營,駐有一個連部,由黃順東帶領,在汾河西岸南莊村也是一個連隊,由蔣季帶領、四營村也駐有一個連隊,由張亮帶領,在呂梁也是一個連隊,由朱馮奇帶領,目前通往呂梁的公路正在拓寬中,從高陽進入黃土山區,沿河而上,到達中陽鎮,再沿著南川河到達呂梁,而祁縣通往運城的鐵路線,路基正在施工中,連同一條公路線,這條線,往後直通太原的,而王林的團部設在平遙鎮國寺外梁官村。

  清廷官員被攔在太原後,太原府就熱鬧了,在城裏南關坊紛紛掛起了牌子,什麽晉城府衙正堂,璐州知府正堂,運城府正堂等等,既然還有個黎城縣衙,半條街全掛滿了不能上任地方官員的招牌,難道是想遙控上任,非也,不得已的苦衷啊,清廷吏部已發了上任文書,如果到期沒有上任,就作廢了,也就領不到月俸銀。這種掩耳盜鈴式的操作,等於是說,某以上任了,有官衙了,月俸銀可不能少,至於地方麽是朝廷的事,我們又不是來帶兵打仗的,也想去平陽府、潞安府、澤州啊,可是人家不讓去,你朝廷總要管吧。

  不得不說,能想出這個主意的人,很有才,這樣即保住了官位,也保住了朝廷的臉麵,又把責任推給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