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金德康考公務員(下)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31      字數:2761
  二天後,另二個考點的試卷才匯集黎城。黎城1146份。武涉最多達到4609份,運城723份。共計6478份,接下去就是閱卷了,由孫奇逢、褚老任最後評選外,其它人全部投入到初選中,除留守人員外,關穎帶隊,馬克琳、大虎、新娟、吳靜、嚴亮、王和平、林家嘉、魏楚、吳一、費見深、王德發、新加入的《黎城周報》編輯部萬泰、顧炎武,黎城高等學院教授李天經、湯若望組成了閱卷小組,萬泰跟顧炎武,李天經主要觀閱文學類,政治類考卷,湯若望自告奮勇要求閱地理類,而吳一、老費、王德發則是監閱,東瞅西看。

  首先挑出白卷,對就是白卷,什麽也沒寫,有汙卷的,就是塗塗改改,文不對題的共有300多張,全部作廢,經過3天後,挑出了466張答卷,分別為文學303張、地理21張、數學61張、化學16張、物理15張、政治12張、金融38張、錄取率很不高,許多免強能通過,可見解放區的教育不容樂觀,像數學、物理、化學、金融這些大部全是黎城學校裏的考生,接下去就按比例選出前20名,送給孫奇逢、褚老閱卷,文學類11張,其它各1張。

  按照褚老原本的打算,就是把這20名做個內部的排序,做為甲榜公布出去,餘下的幾百人做為乙榜。

  可是孫奇逢大為不樂,十年寒窗,不容易,還是按三甲榜公布,一甲三位,二甲17位,餘下全部三甲,就是常說的乙榜。

  經過委員會的研究決定,孫奇逢的提議還是要照顧的,畢竟他才是這個時代的人,更懂得讀書人的人心。

  金德康考完回家後,對這一次的趕考還是充滿信心的,畢竟是舉人出身,隨邊寫上一篇文章,比一般的童生不能比,第二場、第三場裏麵的填充題、選擇題之類啞然失笑,這不是小兒科嗎?有些題還是“四書五經”裏麵的,反而是“新學”裏麵的有些棘手,所以心情大好,左鄰右舍聽說金德康參加了考試,也是亦有榮焉,金德康走在路上,周圍鄰居紛紛圍上來問這問那,看得出金德康這二年多來,跟鄰居們的關係保持很好,也不仗著自己是讀書人,高人一等。

  黎城大道,人民北路這一帶,全是各地會館、商館、私塾集中區域,有清廷派駐黎城的商館,也有浙東魯王派駐的文社,目前萬泰、 顧炎武等人就住在那裏。還有原弘光朝時派駐的文院,目前隻是柳如是、卞玉京住著,這是錢謙益臨走前留下的一戶老管家管著,加上柳如是的二個丫鬟。

  柳如是滯留在黎城,一是因為回南京路途遙遠,二是沿途戰亂兵荒。三是恨夫君投降清廷,回去不知能去哪裏安身。

  而卞玉京卻在黎城如魚得水,也斷了那個人想法,黎城對女性的解放,是全天下沒有的,對女性裹足、買賣、送人等要被判苦役的,不死也脫層皮,誰還逆著來?而隻要女性有一技之長能識文斷字,就能找上好的工作,每月的薪酬比有些男人還要多,地位極大地提升,怕老婆的人漸漸增多。

  清廷的商會,主要是監視黎城的一舉一動,利用行商通報給順德府邢州(邢台),清廷為什麽容忍黎城的發展,也不是抽不出兵力來對付,主要還是想利用黎城這個法外桃源來拉攏那些反清的文人,讓黎城發展建設後想要享用現成的成果,因為在黎城發生許多不可思議的技術,從建住房到橋梁,從產糧到運輸,這也是清廷往後所需要的。而在軍隊人數上不到一萬人,清廷不是不放在心上,而是自滿自大造成的,對全火器部隊的認知上,還停留在火銃 三眼銃上、在清軍裏麵也有火器部隊,可是黎城沒有配備紅衣大炮這樣的大殺器,又能如何?隨著順治三年丙戌錄取的甲科,也到了奔赴各地上任的時候了,所以才有了清廷批準了吏部右侍郎金之俊的奏請。

  1646年4月1日(南明隆武二年,順治三年),今天是放榜的日子,街麵上格外熱鬧,放榜地在黎城希望小學外麵,在一堵告示欄前,圍滿了趕考的生員,原本有功名的和沒有功名的,圍得水泄不通,而唱名的騎著高頭大馬,手裏拿著大紅喜帖,各奔東西,這個也是按孫奇逢的要求,這份榮光還是要給出的,想想自己當年中榜時的情景,很是懷念,委員會最後還是同意了這個要求,臨時找了以前衙門裏的幾十個外役和舊差,這份跑唱名的全是嘻笑眼開,因為這是份好差啊,有喜錢討要,還受人尊敬,特別是那些讀書人,平時不拿正眼看,今天不光是正眼看,還要雙手相掬。

  “ 第427名上黨會館金永年,”隨著唱名跑馬的差役一邊跑,一邊騎在馬上不停地唱名,上黨會館前早就擠滿了人,館差一聽是上黨金永年,立馬點燃了鞭炮,隻隔五息,遠處又是一匹高頭大馬直奔而來,直聽唱名的道:“第274名上黨會館張潤,”

  在別的會館也是一聲一聲地傳來了唱名聲,城裏也一樣熱鬧,“第159名好來喜客棧吳起遠”恭喜,恭喜聲源源不斷,沒有被報名的在期待副幫,現在唱的是乙榜,甲榜還沒有出來。

  一直等到了申時甲榜出來了,第一甲三名,範正繩 (文科)、鄭瑛(化學)、趙士俊(文科),第二甲17名,張愼行(文科)、李岱陽(數學)、蔡永莊(政治)、李玿(文科)、李世鐸(文科)、段昌祚(文科)、金德康(文科)、趙沐(金融)、王三接(文科)、楊時薦(文科)、劉澤芳(地理)、李善感(文科)、郭皇畿(文科)、王克生(物理)、魏爾康、(文科)郝肖仁(金融)、杜承美(文科)。

  隨著唱名人,在城中不斷穿梭唱名,送紅榜,全城達到了未有的熱鬧高度, 金德康顫抖著雙手接過大紅喜報時,四周鄰裏點響了爆竹,成績不錯,二甲第7名,恭喜老爺。

  頭名範正繩修武人氏,是當地有名的大戶,範家名聲顯赫,這個人很有來頭,如果按原本的曆史走向,範正繩在40歲時任清朝兩浙鹽法道、內翰林弘文院檢討,而現在範正繩剛滿19歲。

  第二名鄭瑛卻不是學院裏的學生,來自登封,一篇草木灰的見解,寫的獨特,不光是作為肥料,在醫療上的應用,在作物蟲害方麵的辦法,可提取鉀素,草木灰所含的主要成份進行了詳細解析,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化學人材。

  第三名趙士俊是晉城有名大戶趙家,趙三公子,文采出眾,這一次摘得一甲第三名至實歸。

  考完了,也熱鬧過了,所有錄取考生也在黎城高等學院集合著,安常規就是任職了,可委員會不同意,褚老說的好啊,如果就這樣分赴各地任職,就跟封建社會沒什麽不同,到頭來主管的官員,還是誌大才疏,五穀不分,何不食肉糜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怎麽去管理民生?

  費見深提出了一個方案,說道:“咱們不管什麽一甲、二甲,這批人先改造,就在黎城高等學院裏係統地學習半年,學習好後,進入中央黨校學習半年,讓大虎、吳靜好好教教他們什麽是世界觀,什麽是社會主義,什麽是人生觀,等這半年學過了,分配到各個崗位上去,進入為期一年的觀政,入黨的先提拔出來去獨擋一麵,沒入黨的就在下麵貓著吧。”

  張天樂道:“這辦法好,我同意!”

  褚老也表了態,還加了一句,在學習觀政期間,每人統一發放5元月薪,這個對那些大戶人家無所謂,裏麵大部全是小門小戶的,不富裕,可能有這個5元的補貼會起到不一樣的作用,隻有等正式赴任後,才能按標準發放月薪,這樣也能刺激那些人奮發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