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金德康考公務員(上)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31      字數:2858
  金德康原本是來黎城上任的,可是結果很鬱悶,隨著大順軍節節敗退,西安不保,到最後李自成不知死活,手裏的上任文書也成為一紙空憑,在黎城這2年多來,拖著一大家子,本想回陝西老家的,可路途遙遠,沒有兵卒保護隻要走出黎城,擔心性命不保,罷了,還是住了下來,從住店到租房,來回折騰,主簿、師爺全跑了個精光,好呆也是舉人出身,能寫會算,而黎城的爆炸式發展缺的就是有文化的人,所以這二年多來,不至於全家餓死,卻也窮困潦倒,俗話說窮則思變,對黎城的新思想、新學說也慢慢地被迫接受,想不接受更混不下去,確實黎城的發展日新月異,跟以前的認知大不同,空下來時,也讀讀《黎城周報》上麵的內容,全新的思潮,或多或少地改變了君君臣臣的看法,“以民為本”的主旨也想不出可以反駁的理由。而一大家子的開銷,靠平時代人抄抄寫寫的收入,日不敷出,所以金德康大著膽做出了一個決定,再次投身應征“開科取士”去。

  這一次報考公務員的人數,確實很多,因為地盤大了,共設立三個考點,武涉設立一個考場,黎城設立一個,運城設立一個,各地布告將在3月20日同時考試,考試內容統一的,所以各路私塾、書院及已有功名的還是沒有功名的全在一個起跑線上,比如金德康舉人功名,可是政府不認同,萬泰也是舉人功名,政府一樣不認,不管你是明朝的還是大順的重新考試。

  好比一瓢水放進了油鍋,要報考的已打點好行裝,就近前往考點報名,領取準考證,跟以往不同之處是,不用相互擔保結具,隻要你願意,就能報考登記,連黃河對岸的開封、洛陽全來了,主要是因為連年戰亂,這些地方多年沒有“開科”了,所以這二地的考生紛紛匯集武涉考點。

  這一次的“開科”主要是有幾位影響的人物擔任主考官及閱卷官,被傳的紛紛揚揚的,主考官就是孫奇逢、李天經二位,排場就像是乙考,也就是鄉試,以往鄉試隻有中了秀才後才有資格報考,這一次不同,連童生及沒有這些功名的都可以報考,所以格外熱鬧,大儒就是大儒,這號召力可不是吹的,眾多考生紛紛推測考題,孫奇逢是理學大家,那麽考題就脫不開這方麵了,李天經是曆法大家,難道還要考曆法?

  隨後新一期《黎城周報》有篇報考指南中寫道:“考題範圍不局限在“四書五經“中,範圍包括”新學”,書寫簡繁文字都可以,除毛筆書寫外,可以使用鉛筆。考試分三場,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農曆記),這場春闈大比試,直接影響到了清廷,

  3月17日,清廷批準了吏部右侍郎金之俊的奏請,決定變通明朝進士授官製,使得“政體人情,俱得其平”。其具體措施如下:新過士除一甲外,二甲前五十名選部屬,後二十名選評博中行;三甲前十名選評博中行,十一名至二十名選知州,二十一名至七十名選推官,其餘盡數選為知縣。

  黎城的地位在清廷看來,就是屬下的一個行政州,在南明朝魯監國看來就是南明在北方的一個國公封地,在老百姓看來,不管屬於那一方,把清廷頒布的選官文告,自動腦補地連接到了這次黎城“春闈”上去了,所以應考者如過江之鯽。

  金德康當然也不例外,早早就報了名,領取了準考證,黎城新華書店,有關“新學”的書籍早就一賣而空。同樣,在晉城、修武、沁陽、運城、上黨、武涉、安陽的新華書店“新學”書籍搶購一空,有人高價倒賣,有人連夜抄錄。“新學”分為七科,數學、物理、化學、金融、地理、政治、文學。所以在領取準考證時,會被詢問,要考那一科?自己選,這就犯難了,許多考生不知道這七科是什麽?所以在隨後的幾天裏,弄的洛陽紙貴,借有書的謄抄是最有效的,一邊謄抄一邊還能看,臨時抱佛腳、臨陣磨槍,鬧的喧囂不已。

  3月20日(農曆二月初九),金德康天沒亮就起床了,全家大小老婆、丫鬟、傭人全起來服持,老爺今天要去趕考,也算是來到黎城後的一件大事,還是由老管家趕車,準備好一個竹籃子,裏麵除了文房四寶外,還有四個饅頭,一刀紙,一瓶子水。黎城的考點在希望小學,這一次考生有上千人,原來的課堂裏容納不下,所以在操場上搭滿了棚子,考生進入學校大門後排隊,也沒有以往要搜身,脫衣服檢查,是不是有夾帶等等。

  金德康用準考證換取一個號碼,又填寫了名字、住處領到了西區23號,就在操場棚子裏,要考的科目是文學,對明人來說也好理解,不就是寫文章嗎?可也有許多糊裏糊塗報考地理、數學的,報考金融、政治、化學、物理這些最多的考生,大部來自黎城高等院校及年滿18歲希望小學高年級學生,人數還不少,隨著一聲鑼響,就是說明,時間到,還沒有趕到的考生禁止入內,接下去就是發試卷,在發試卷的時候,大家把趕考藍裏的東西拿出來,規整好,文房四寶放在麵前的長條板上,今天是第一天考,發下來的試卷共計三張,上麵除了一個要填寫編號,要考的科目,還有考生姓名,除此外沒有其它的文字了,除了這三張白紙外,另有五張微黃的紙,大家都知道這是草稿紙,那三張是正答用紙,跟以前秋闈是一樣的,等全部人發完紙後,又是一聲銅鑼聲響,隻見每一排有七個人,舉著一塊木牌牌,第一人的木牌上寫著。

  文學答題:“自擬題,完成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體裁不限。”第二人的木牌上寫著。

  政治答題:《禦河宣言》中什麽是獨立、自由、民主、平等,寫一篇議論文,不少以600字。

  接下去就是數學、物理、化學、金融、地理,全是要求寫一篇議論文,比如數學也是寫一篇議論文,《生活中的數學》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議論文。

  物理答題:“重力的應用”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議論文。

  化學答題:“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議論文。

  地理答題:“高山是怎麽形成的,地下為什麽有煤”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議論文。

  金融答題:“什麽是通貨膨脹” 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議論文。

  最後出來一塊木牌上寫道:“考試辰時起至申時結束。用現代時間算的話早上7點至下午4點,共9個小時。

  考題不難,金德康一看自擬題,總算吐了一口氣,還好,還好,可當提筆想寫點什麽時,糾結了、犯難了、自擬,自擬,當真要自擬時,就不知要寫什麽好了。轉頭看看邊上的考生,左邊考政治,右邊是考化學的,大家忙著分別在抄錄試題,沒空搭理,等全部人抄錄答題後,第三聲銅鑼響起,代表著考生可以作答了。

  對於這一次的考題,孫奇逢很是反對,不考”四書五經“就很不樂意了,考的還是”新學“,就更陌生,可擋不住費見深的三寸不爛之舌,一翻爭辯後,許偌,隻要出任主考官,就為孫奇逢免費出書,這可是古代文人的要命處,在古代,書是很金貴的,而出書等於是自己的學說,能給天下人看到,就是一種無尚的榮耀,和光宗耀祖一樣,古代文人三大發,一曰,光宗耀祖結牌坊,二曰,留世著作經書,三曰,死後得文宗。

  反而李天經很是讚同,特別是把格物當成考題,用李天經的話來說就是開世先河。

  關於考試的流程,委員會還是聽從了孫奇逢的建議,采用鄉試的辦法,收卷時糊名製,這樣對考生不陌生。

  等考第二場,第三場後,考題的專業性有了區分。比如,數學有選擇題、公式題、填空題等,化學的也一樣,有元素表在內,分子式等,在十五日考完正式結束,接下去就是10日的閱卷等待,二十五日(農曆)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