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曾立超跟吳小姐(下)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31      字數:3068
  話說距新年還有一個星期,今晚費見深帶著程晨,張天樂帶著李美之,還有一個文工團小隊前來慰問拜個早年,傳達委員會在新的一年裏,對濮陽的建設要求和指導政策,對內部要團結,吸收有用人材,對外打擊各地盜賊外,引導流民、饑民加入各地用工,加強中原油田的保衛、治安工作,由歸化民擔任的縣長白守恩、人民武裝部張財旺,城管隊長吳濤、曾立超手下的一個班全來了,還有當地的幾個“德高望重”的士紳、大戶、做為曾經的士紳吳又之也在列,可代表的是政府工作人員,另有附近的幾個大商戶大字號。

  新年茶話會,就要把氣氛搞的輕鬆愉快,費見深代表委員會做了開場詞,把發展的目標要求說了說,接下去大家吃飽喝足,在這個中間,就看曾立超帶領的班列隊操演一番,後麵文工團表演了幾個節目,做為保留節目,趙盈花演唱了《我們走進新時代》這個新春晚會也到了尾聲。

  從文工團出演時,吳小姐就跑去陽台看戲,不過演的不是戲,是一種從沒有見過的舞蹈和合唱,最後是一個人唱,這歌聲,這曲子,從來就沒看過聽過,可是那麽地好聽。

  最後作為東道主,張天樂對著曾立超道:“聽說在部隊上,每次有什麽聯歡活動,你總要唱上幾首,要不借用這個機會,有麥克風音響也唱一個?”

  曾立超用眼一瞄那陽台上的黑影後回道,沒問題,今晚就用這首歌代表新組建保衛部招兵的廣告歌了,哈哈!

  隻見曾立超手裏拿著吉他站在話筒前開始唱了,隨著吉他獨有的節奏開始。

  道不盡紅塵奢戀

  訴不完人間恩怨

  世世代代都是緣

  流著相同的血

  喝著相同的水

  這條路漫漫又長遠

  紅花當然配綠葉

  這一輩子誰來陪

  渺渺茫茫來又回

  往日情景再浮現

  藕雖斷了絲還連

  輕歎世間事多變遷

  愛江山

  更愛美人

  哪個英雄好漢寧願孤單

  好兒郎

  渾身是膽

  壯誌豪情四海遠名揚

  人生短短幾個秋啊

  不醉不罷休

  東邊我的美人哪

  西邊黃河流

  來呀來個酒啊

  不醉不罷休

  愁情煩事別放心頭

  這一唱,把吳小姐唱的滿臉通紅,最後掩臉逃也是似的跑進了房間,因為最後的這2句,東邊我的美人哪,西邊黃河流,這不是在唱我麽,東邊我在陽台上啊,西邊不就是黃河嗎?

  而這一首歌得到共鳴的就數曾立超帶來的那一班戰士,這些戰士全部是歸化民,特別是 愛江山、更愛美人、哪個英雄好漢寧願孤單、好兒郎、渾身是膽、壯誌豪情四海遠名揚,人生短短幾個秋啊,不醉不罷休… ...。 就這幾句唱的熱血沸騰,豪情萬丈,隨後大家一起學,不會唱的也跟著哼哼… … ,後來吳一對這首歌評價是歌詞直白,豪放,這首歌能在生民和歸化民跟政府之間起到橋梁的作用,具有向心力,以後我們要把更多的曲目推出來。

  在吳小姐聽來,這首歌就是為她唱的,從頭道尾,歌詞都能對應上。少女的內心有一種從沒感受過的朦朧甜蜜,那個怪人的身影時不時地在腦海中閃動,一會兒是他那淡淡地笑容,一會兒是他認真專注地炒菜,一會兒在唱:紅花當然配綠葉,這一輩子誰來陪,渺渺茫茫來又回,往日情景再浮現,藕雖斷了絲還連,輕歎世間事多變遷,愛江山… …哎呀呀羞死了 。

  小姐,小姐,這是今晚他做的,叫什麽寧波湯圓,我用吊藍拿上來了,還很燙,丫鬟沒心沒肺地說著,2隻小碗裏各3個大白圓子,吳小姐一看,不就是白米做成的圓子嗎?一口咬下去後,隻見眼睛彎成了月芽,糯糯甜甜,芝麻麻香,吳小姐不是沒吃過這樣的東西,而今晚吃起來格外香甜,一顆芳心在不知不覺中有了依靠。

  1646年2月17日(南明隆武二年,順治三年)黎城委員會做出了一個轟動天下的決策,為什麽要說天下,是因為明人的文人喜歡把全國一地代表為天下,骨子裏很是高傲,這就是儒家為天下的出處,可不知這天下之大,他們哪裏知道,久而久之以天下自居。

  李文胤、 張士塤、萬泰、董允瑫、黃宗曦等一幫文人談論著這次黎城開科取士是用什麽名義取士,這合法性是什麽?你開科取士總要有國號,改年號,黎城目前都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麽就是借用了,目前魯王在浙東監國,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

  一幫“有誌青年文人”帶著一大幫私塾書院學生,鬧轟轟地來到了黎城宣傳部《黎城周刊》編輯部外,討要說法。

  吳一,接待了書生代表,萬泰、董允瑫、黃宗曦等人,首先萬泰提出了疑問,吳一不答,後黃宗曦建議借用魯王開科,吳一還是不答,最後,“曹知縣”就是曹縣長替吳一作了答複,《黎城周報》上明明寫著,“人民政府公務員征考辦法”,也就是說,往後,你們如果想要出任政府為官,首先是考試,報考內容為政治、金融、地理、文學、數學、化學、物理七科,這七科的教科書籍早就在黎城新華書店發行,目前各地學校也在圍繞這7個學科分為小學、中學、大學。你們認為的開科取士的說法,就是往後,在解放區內任職為官不考“四書五經”想要靠儒學一家之言治國行天下,就是死路,現有孫承宗、熊廷弼、盧象升、史可法等等這些人物,何不為儒學為先,教訓何其深刻,改用實學為主,沒有功名等級,隻有中學、大學畢業後才能擔任各地領導職務,而職務的升遷,在擔任領導職務起三年內的政跡考核為主。以上這些也包括軍隊建設,所以投筆從戎不是丟臉的事,反而為之光榮,軍隊裏,一個滿身力氣,肌肉發達,武藝出眾想要升職,首先是考試合格後才行,不認字,沒文化隻能一輩子做士兵,不能擔任指揮官。

  以上這些條列,將在3月1日起實行,舉行首次考核,對有誌加入到人民政府中來的有誌之士,開科取士。這就是你們認為的“開科取士”跟人民政府所說的完全不一樣。

  吳一補充道:“你們看看儒學教會我們《禮記。大學》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儒學“內聖外王”其核心是修身,關鍵是齊家,而治國是要學以至用,所以說,儒學上隻是讓你修身、齊家,想要治國、平天下,就得去學,不在儒學範疇內,而我們卻在儒家學說中去找尋治國平天下的方法,其結果全成為了誇誇奇談,已空而談,牽強附會,空談而誤國,這樣的教訓不就在眼前發生嗎?平天下,不是讓你去占地,去統治一方,而是以和諧、公正去建立社會秩序。”

  振聾發聵啊,振聾發聵啊,一幫年輕書生,在吳一超前的論調下,個個聽的呆若木雞,吳一用手指著黃宗曦道:“關於你的主張非常好,“君主專製是天下之大害,”所以我們要提倡“人民為主”,而你的另一個主張強調“經世致用”,所以我們在發展工商,都是“民生之本”,反對空談。你還有一個主張是,批判“君為臣綱”的思想,繼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 ,這是對的。”

  而黃宗曦滿臉震驚狀,越發的不可思議,這些隻是在自己腦海裏想想的東西,他怎麽會知道?吳一可不管這些,繼續說道:“希望太衝能把這些思想付諸文字,寫出來,由政府幫你出書宣揚,而我們黎城就是在捍衛儒家思想,正本清源,糾正解讀的偏差,你們都知道顧炎武其人,他的《日知錄·正始》中說道:“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用我們的話總結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者。”

  翁地一聲,在各人的腦袋中炸開,眼前為之一亮,“天下興亡,匹夫有者”這是多麽讓人振奮之聲。

  隨後,吳一趁熱打鐵道:“你們都是當代讀書人的佼佼者,在此我邀請你們加入《黎城周報》編輯部工作,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寫出來,刊登出來,讓天下人得知,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古代文人的通病就是自己寫的東西沒人看,可借《黎城周報》的影響力,說自己的話,這種好事,全天下到哪裏去找?

  吳一又補充道:“進入編輯部的人員就是屬於政府的正式人員,有專項撥款,這樣說吧,你們可能更了解,相當於正八品,月俸15元,可是我們新政府不搞功名和品級。”

  萬泰接口說道:“此話當真。”吳一道:“君無戲言。”

  就這樣妥妥地把這幾為浙東才子全部拉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