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兵威德州(上)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30      字數:2890
  1645年3月20日(順治二年),駐紮在孟良寨的清軍努山、鄂碩不斷地騷擾晉廟鋪村,每次無功而返,死傷不少後,也就安穩了下來,清軍被打怕了,雙方士兵有時還會打聲招呼,今天清軍在山路上喊道:“那邊的弟兄聽著,不要放槍,我等要每天三次來這裏,今天已來過了,這就回轉。”說著,還真的回去了。

  這邊,今天好玉林來這裏是帶著一個任務的,隻聽好玉林用小喇叭喊道:“那邊的兄弟聽著在那棵樹底下,有一封信件,拿去給你們的統領,對對,就是這棵小樹,在下麵有一塊小石頭壓著,對,就是這封信。”

  原來,這信上寫的是,清軍帶十萬人馬,在多鐸的帶領下,兵分二路,分別攻占亳州、徐州兩路,勢如破竹南下揚州跟史可法對戰,要求清軍不要殺害無辜平民。

  史可法何許人也?在後世,每一本書上寫的就是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弘光朝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其實,史可法是一位世襲百戶,慢慢升任上去的,史可法師從左光鬥,崇禎元年(1628年),考取進士,出任西安府推官,後遷戶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崇禎八年(1635年),遷升為右參議 ,後然因長期未能平定農民軍,在朝堂黨爭時成了犧牲品,離職歸家。崇禎十二年(1639年),朝廷無人可用時,在東林黨的運作下,被用為戶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接替朱大典總管漕運,巡撫鳳陽、淮安、揚州等地。

  最後因為擁立弘光帝後,在東林黨全力舉薦下,史可法掌兵,此時的馬士英也沒法,就是反對,也拿不出合適人選,明明知道史可法是東林黨的骨幹,隻能拿眼盯著而出不了聲,而此時的弘光朝內部相互傾軋,最後的4個總兵,高傑、劉清澤、劉良佐、黃得功。跑得跑,降得降,想想,一個文人掌兵是什麽樣子,史可法被挑在了槍尖上,在火上烤。

  史可法勤勉清廉,寧死不屈,的確是忠臣、清官,值得憧憬和敬佩,但他並不是能臣,不能力挽狂瀾,身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甚至作出重大決策失誤比比皆是。

  揚州兵敗是必然,為了留下身後名,隻有自殺這條路可走了。看看,好歹史可法死在了抗清第一線,比之那些逃跑,降清後反過來殺明軍的,不可比。隨後就成為了抗清的一個標杆、一麵旗子。可清軍很凶殘,因為在揚州遭到了抵抗,就十日不封刀,殺!結果殺了80萬平民百姓。 80萬是什麽概念,全明朝人口隻有5000多萬。接下去還有嘉定三屠,鎮江、江陰八十一日,昆山之屠、嘉興之屠、常熟之屠、金華之屠、南昌之屠、湘潭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廣州大屠殺、潮州之屠,沒完沒了的屠。

  這些全是在順治年代發生的,清朝就是靠著大屠殺才平定了中國,加上李自成、張獻忠的屠殺。直接把全國人口降到1900萬。

  委員會目前要做的也就這麽多,表明立場不殺平民是原則,關於清軍能不能聽進去,那是清軍多爾袞的事,為了應對這一年的大屠殺,委員會又做了另一個決策,派出一支部隊搶占德州,在必要時給清軍狠狠一擊。好在人數不多,把最早一批成軍的一個營全部派出去,由營長蔣衛國帶領,一連好玉林、二連方國光、三連王林、四連朱安其、外加裝甲機械部隊12輛裝甲車,2台挖掘機組成,每個班組裝備4-17步槍彈藥60發,班長一把95式步槍240發彈藥,一個排在班的基礎上另裝備班機一挺,一個連在排的基礎上另裝備89式60毫米迫擊炮3套,炮彈2個彈藥基數。

  部隊派出去了,可是後續怎麽辦?有必要在邢台、德州沿路上建立二個補給點,主要補給糧食、柴油、驢馬草料,所以在委員會的商討下決定秘密拉攏幾個商戶字號,讓這些商戶在沿途去囤積所需物品供部隊使用。

  一隊不到一千人的部隊,在古代看起來就是一支地方民團武裝,所需無非就是糧食,隻要稍大一點的驢馬店就能提供了,可委員會為了保險,還是找二家,萬一不給力,還有另一家可做選擇。

  黃石村位於晉城市澤州縣的東北部,古村原名金玉村,村中成、杜、趙、張“四大家族”。

  成家在辛安泉鎮開有萬隆昌商行,也是目前在辛安泉鎮最大的商號,這日,成家商號掌櫃成巨接到鎮政府朱康大人的傳話,在一輛馬車上會麵,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成巨不敢擅主,連夜快馬通知黃石村成莊主,接到成巨信後,成莊主驚喜交集,喜的是政府把這樣一個不是很重的任務交給自己,賺錢事小,跟政府總算有了一點交集,往後的照顧… … 。擔憂的是,隻派不到一千人馬想去攻德州,打大清有點蚍蜉撼樹,可能會有去無回。連夜在成家祠堂招集幾位德高望重之人商討應對之法,結果5位德高望重除了族長外,分成了二派,對罵了起來,後然罵急了就拉扯到了族裏一些雞毛蒜皮上去了,最後,族長也急了道:“族裏的事先放一邊,先把成莊主的事先定下來,這可是要命的事。” 這才停了相爭。

  一派的觀點很明白,縣官不如現管,應下便是,萬一事不可為,最多舍去德州沿途的二家商鋪,總比不應被殺頭好。

  另一派道:“那二家是大商鋪,崽賣鹽田不心疼啊,明明是一個有去無回的買賣,還商討什麽?”

  結果鬧了個不歡而散,族長最後說了,這主意還得成莊主自己拿。

  二天後,辛安泉鎮成巨又派人來問成莊主,這把成莊主愁死,結果從來人處得到一個消息,說是政府是跟莊主協商,買賣不成也沒關係,以有商號答應提供糧草,“誰!是誰家。”

  來人一攤手道:“不知。”

  又過了三天,前幾日剛回辛安泉鎮的小廝又來了,跟成莊主說道,願配合政府提供糧草的是萬和商號,說是哪怕政府要這一路的全部商鋪,情願無償相送,這不是河對麵的張家嗎?麻皮,老子上當了,一步錯,步步錯,這一步如不跟上,以後在政府處就沒好果子吃了,何談從龍之功。“快快,告訴成巨,這一路萬隆昌商號無償提供給政府軍一千人馬的吃住,去吧!啊,回來回來,對成巨說,萬隆昌另外再助銄銀三千兩。”

  1645年5月20日政府新軍緊趕慢趕隻到達了武城徐莊村一帶,距德州還有不到50公裏處,主要是一路行來遇河搭橋拖慢了行程,揚州10日還是發生了,沒能阻攔住,委員會命部隊原地隱秘駐防,等待下一步命令。

  另一邊,開動印刷機,廣播,報道揚州10日慘案,列出清軍六人,漢軍降將十六人,被人民政府判決為反人 類罪,頭號戰犯多鐸、圖賴,拜音圖,阿山,阿哈尼堪、馬喇希。

  漢軍包括,鄧長春,王世選,路有良,祖世祥,王誌憑,白仲文,佟養量,馬汝龍,董廷伯,張仲弟,宜永貴,金應得,高拱極,傅大受,聶仲金,郭名望。

  五日後,當多爾袞看到這份《黎城周報》時,哈哈大笑,說道:“黎城蚍蜉爾,大言審判,聚集一幫殘明老儒,反了天了,反人  類罪是什麽罪?”哈哈!

  “讓他們鬧,等平定了江南後,抽手拍滅之。”

  這一期的《黎城周報》印發,在江南得到了所有黨派、詩會、結社、複社的支持,包括弘光朝內的官員、士人、民間大儒。因為占據著道德高地,連報內一篇大罵弘光帝選妃的文章視而不見,一篇大讚民族之楷模,抗清之磐石史可法的文章被東林黨備受推崇。

  一大批結社發表洋洋宣言,誓與滿清抗爭到底,紛紛出來蹭熱度。

  可悲的是,沒過幾天,發現南京城弘光帝不見了,又是一陣慌亂後,才得知弘光帝逃往了太平府,目前弘光朝最後一位總兵黃得功處。

  不日,清軍不費一槍一彈占領南京,魏國公徐文爵、保國公朱國弼、靈璧侯湯國祚、定遠侯鄧文鬱,及尚書錢謙益、大學士王鐸、都禦史唐世濟等人剃發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