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第一支步槍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30      字數:3637
  1644年11月12日(順治元年,崇禎十七年)

  穿越眾的第一款步槍誕生,由技術部、工業部、化工部組成的攻堅組參照毛瑟M1871單發後裝彈,修改而成,平頂式彈頭、中心發火的黑火藥,激發采用了銅殼底火帽,紙殼定裝彈10.50x60mm,空槍重5.2kg,全槍長1300mm,槍管長805mm,膛線四條左旋550mm,有效射程330m-1800m,比原本改進的地方是精度更高,因是單發裝彈,彈倉沒有斜坡,比原本的要重0.6kg,原因是槍機內部機倉增加了一個契合槽,密閉性更好更可靠,槍管也比原本的要長4mm,彈倉要比原本的長卻厚重,加上槍杆上的快裝刺刀結構。

  保養時可把機體後端取出擊針座、保險片、保險簧、機尾、擊針、擊針簧共七個部件。架槍杆、彈倉簧和頂彈塊為一整體組件,配合一把42Gm長,刀頭雙麵刃後刀背快裝刀,這個很像小日本三八大蓋的構造。

  前人造出一把好槍,不知要經過多少年、幾十年的設計、論證、實戰,我們的優勢在於在前人的這些定型後,挑出一把好的出來。而最難的不是槍本身,是製做各種工具上,比如:拉膛線的拉機,反反複複弄了一個月,那個槍機件,板機等各造了一台土製膛床和刨床出來。

  還有做火帽的壓機,模具塊,10幾個人也弄了好幾天,紙殼的硬度,過蠟的厚薄度,封裝的模具,這些實驗全是為了最後成品所花的時間。

  那麽為什麽隻是單發裝彈呢?完全可以做到多發彈匣供彈,這個也考慮過,是因為用的是硬蠟紙殼彈,打幾槍後,槍彈倉內會有殘留紙殼,隻能用手拉出來再能裝彈。

  為什麽不一步到位做成金屬殼呢?沒銅,缺銅是關鍵,如果是金屬殼彈的話,可以做一個連接機構拉彈拋殼,彈匣預裝5–8發彈沒什麽問題,半自動上彈,現在隻能打一發,裝一發,如果槍機內有紙殼還要用手動清理幹淨。

  等以後改進吧!

  張恒一道:“這是一把真正的步槍,得取名字。”

  賈建軍道:“就叫穿越1644式步槍。”

  富國寶插嘴道:“什麽穿越,我看就叫國寶式步槍。”

  張恒一馬上道:“不行,不行,越來越回去了,我們是在1643年4月17日來到這裏的,就叫解放牌4-17步槍吧!”

  張天樂道:“我看行,這槍大家也看到了,實驗了3天了,共擊發了150多次實驗彈,沒什麽問題,接下去就量產吧,新成立一個兵工廠,就建在化工廠那邊,那邊很隱僻,沒人煙,現在除了一條直通辛安泉鎮的大道,四周全是黃土高坡和山野,不過2個廠區別靠一起,相距15公裏最好,生產火帽,牽連到生產雷汞。所以化工廠最好單獨把生產雷汞的地方跟廠區分開,安全要保障,以後還要生產火棉什麽的,那邊地方很大,分散開一些是有好處的,還有做槍托的木器加工就設在河岸邊上,用水車動力切坯和打磨,少了燒煤火星什麽的也安全,那邊灘地很大,足夠搭建廠房雨棚,哎,現在攤子鋪的有點大了,大家看看,說是廠房,其實大部份是棚子,有些還是竹子木頭茅草頂,以後慢慢變成鋼筋水泥磚瓦結構。”

  張恒一道:“槍有了,接下去還要研製手榴彈,總要配套的吧!”

  王和平說道:“做手榴彈比槍要難,因為這個引爆 裝置夠受的,還有那個爆炸藥總不會我們也用黑火藥吧,現在想做出三硝  基甲苯很難,要做起碼的用硝化  甘油了,要不就是硝化棉,可是這二樣,穩定性不好,現在的火帽,雷酸汞製作時,為了達到穩定性,加入了石蠟,要不然隻要輕微的碰撞,就會發火,所以對爆炸藥還得好好實驗研究,你們別小看這子彈裏的是黑火藥,這個也是改進的,裏麵加入了一點氯酸鹽,這樣黑火藥的燃燒更快、更充分,很明顯威力提高不是一點點,就是煙氣很大,做無煙火藥還有難度,接下去就要實驗氯酸鉀、氯酸鈉、 氯酸鎂,這些全要用電解法,可是我們現在的發電,功率太小,有的是直流電,交流電最大的一台功率隻是6000W,是房車上麵的小發電機,為了生成氯,我們足足做了256套小設備,隻能單獨用,現在看來還要擴大,要麽建造大型設備,可是沒電,嘿嘿!大家看到這個銅火帽了吧,可是我們銅太少了,目前正在想法用鋁替代,鋁的延展性比銅還要好,能做的很薄,重量也很輕,可是鋁本身也是不穩定,容易炸,目前的這個火帽銅皮是敲出來的,厚了,撞擊不發火,隻有小於0.5mm才行,潘衛業在研製這個冷壓薄片機。氯酸鹽有了,最缺少的就是鹽,最基本的三酸二堿需要大量鹽,還有一件事,在普陽鋼鐵廠那邊的焦煤煉焦廠,產出了大量副產品,煤焦油,再提煉後,可以生產柴油、汽油,還有各種各樣的酚,可用在各行各業,比如:染料,塑料,衛生球,醫藥、農藥、輪胎製造、印刷油墨、造紙乳化劑、油漆,最後就是瀝清柏油,好東西啊! ”

  張天樂道:“我們等於是在一張白紙上麵畫圖,要做什麽,就去建造什麽,好多的東西全是300年後的,目前是小而全,不過這樣怕忙不過來,隻能做針對性的東西,有些東西以後慢慢上馬,現解決用電的問題,製造一套大功率的發電機,用蒸汽機驅動,這樣的話,就要解決電纜,變壓的問題,發電機內部線圈的問題,有些東西我們還做不出,比如:三個合成,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難啊,不過先把手頭有的利用起來,先解決三酸二堿,這是基礎,不求規模,先做到有,有了這些,三個合成才能可行,碰到難關大家一起攻克。”

  張恒一,喝了口茶道:“目前軍隊人數是一個營的兵力,共987人,下轄4個連隊,一個裝甲車隊,整整二十六輛用挖機底盤改裝成的履帶車,每輛車頂部配有89式重機槍一挺,2個基數的彈藥量,一個射手,一個裝彈手,車內3人配81式自動步槍,每人200發彈藥,2枚手雷。每個連203人,大部分還沒有配槍,不是沒有槍,而是產出跟實際訓練中報廢跟不上,這一年多來,報廢的現代槍我都保存著,等以後有技術後可翻新修複,說不定什麽時候我們最後的福利隨著時空的變化就會中斷掉,我跟吳一也說過這事,吳一也說很有可能,時空的能量會轉移的,也會變弱,所以每天,我把這個福利當成頭等大事,盡量多地複製,按目前的軍需,打幾個上萬人的大仗是沒問題的,這一次,我們自己生產出了步槍,意義很大,雖然跟現代武器沒法比,等量產後,就馬上列裝部隊,看到這支步槍,我很踏實。

  解放區地盤越來越大,前幾天我跟常委會的幾位同誌也談過,等下個月,我想招收新兵,先從各地的城管隊,公安警察所人員招收一個連隊的人數,再招收良家子弟2個連隊,三種人不要,以前當過兵的不要,以前在衙門裏做事的不要,以前在街麵上是混混的不要,這3個新的連隊訓練好了,將保衛解放區用,現在的四個連隊將去拿下長治、晉城,分別擋住南邊西安、北麵太原,這樣黎城會更加安全。

  褚老也很支持,還建議過了新年後,可以再擴兵直接招收一個營,要搶在清兵南下前成軍,那時弘光朝會滅亡,我們將直接麵對清軍,對於順治朝,現在我們說不好,因為我們力量太小,要看發展進度,管委會的意思作兩手準備,一,如果,清廷派重兵來攻或是圍困,那麽我們隻能被動防守。二,如果清廷不管不顧,因為這裏還屬於大順軍地盤,我們那時的力量足以能對抗10-20萬大軍,那麽就前出解放德州,直接威脅京城,切斷清軍後路,打亂清廷布局,讓江南少死些老百姓,也能得民心,”

  其實還有第三個選擇,目前,我們這一塊大順,清廷,南京全不太注意,成了一個真空地段,也就是三不管,各方也沒有勢力,對我們最有利,可是畢竟這裏距京城不遠,距大順軍西安也不遠,隨著大順朝瓦解,清軍的到來就是時間問題了,我們就是要利用這個時間,一邊在外圍擋住清廷的滲透,一邊在內部大搞生產,可是目前看來,我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弘光朝派了錢謙益來,可能就是想拉攏,是來談條件的。”

  張天樂抽著煙道:“大家全是從現代來的,回也回不去了,今天除了褚老夫婦、老費、王德發不在,在坐的全是骨幹,為了能達到我們說的第二點,委員會將會大力提倡促生產,特別是糧食、布料、農具,還專門製造大量保障包,為此在涉縣河南店村,專門建了一個廠區,內有一隻直徑25公分,深12公分搪瓷盆、一雙布鞋、一隻木頭杯子、一隻木碗、一雙筷子、一件工坊裏生產的T桖衫、一條係帶長褲、一塊香肥皂、一盒火柴、一條棉布巾、一瓶農場裏出產的糖水果、一瓶醃菜、500克幹麵條。全部裝在一個背兜袋中,這是在為今後幾年,每到一地分發給無家可歸者、難民、當地流民、戰後饑荒等等的用途。

  別看這個小小的保障包,裏麵的幾樣東西在這個時代是不可想象的,搪瓷盆就是一件,古人做陶瓷厲害,就是沒想到這瓷釉還能燒製成搪瓷,還有肥皂、火柴也是這個時代沒有的東西,這放醃菜和糖水水果的玻璃瓶,也是稀罕物,特別是有了矽膠後,瓶裝密封性能大大提高,一年內不會壞。

  現在解放區什麽東西全缺,可是什麽東西都能買到,為什麽?不管是做什麽,特別是原材料,做出多少就能賣出多少,連煤渣也能賣出好價,看看辛安泉鎮那邊,每天就像螞蟻搬家一樣,各種各樣的物資經潞城湧入,換成各種農具、罐頭、玻璃製品、搪瓷製品、火柴、香皂、鐵鍋、花露水、各種木製品,水泥、各種蔬菜、水果等。

  咱們就是不賣出布料、糧食、肉類,一是穩定物價、二是為來年的戰爭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