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寧武關守將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0-04 15:29      字數:2983
  “審問俘虜要有架勢,古人都有中軍大賬,我等就在露天,擺幾塊石頭,這像話嗎?一點威嚴沒有,這檔次拉的太低了點。”就聽王德發在發牢騷。

  保障組王磊說道:“我說老王啊,要不我等站你邊上,一會俘虜帶到,發喊一聲威武?”

  王德發道:“不用,去找個折疊桌,再搬幾把折疊椅,泡上一壺茶,別瞪眼,我要慢慢審,一會就看我的。”

  程學啟用手台通知李衛把3個俘虜帶來了,隻見3人五花大綁的,李衛惡狠很地在後麵推搡著。

  王德發大喊一聲:“慢著,先把這3人的繩子解開。”

  李衛一愣,這是要招安嗎?李衛很自然是把自個歸為官軍,被抓的當然是匪,所以連招安也出來了。

  隨後,王德發很熱情地招乎3人,“來來來,坐下說話、”就跟平時拉家常似的。

  “哪位是頭啊,來來,慢慢說不急。”用手指了指拆疊桌前麵的3個折疊馬紮。

  這下帶頭的書生有點懵,隨後麵跟著的2位更懵,看著眼前這位大人像是沒有調侃意思,一臉隨和,也不是裝出來的,難道他們知道了我們的來曆?想討好我等,可是安著他們現在的實力哪去不得,討好我等也沒什麽用啊?

  就見王德發給自己斟了杯茶,又給邊上程學啟也滿上,又分出3個小茶杯,分別放在桌前,一一滿上,指了指茶杯說道:“來來來!先喝口熱茶,隨後我有幾個問題要請教諸位。”

  那書生到也痛快,雙手打恭說道:“請教不敢當,就衝這位大人這份豪氣,我當知無不言。”

  說著一邊拿起茶杯,一飲而盡,隨後說道:“好茶!”一屁股坐了下來。

  王德發一看,笑眯眯地說道:“這就對了,你我平水相逢,本可禮敬有加,卻為何刀兵相見。”一邊說著,一邊又滿上茶杯,用手一指站著的另二位說道:“這二位怎麽不前坐啊,是嫌茶不好喝?”

  那二位立馬手一恭回道:“小人不敢,我家公子已坐,我等站著就成。”

  王德發和程學啟恍然入悟,哦!原來如此。

  隨即,那書生緩緩說道:“此話說來話長,本公子是山西承宣布政司丁公之子,名秉彝。”

  王德發打斷道:“等等,你就是丁三公子?我明白了,你父丁應壁、字為章、號荊山、別號琢庵,任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參政,兼按察司僉事,你有兄秉廉、二兄秉直,你排行老三,這麽說就通了,哪些官兵就是你帶來的嗎?”

  丁三公子吃驚不小,看著王德發有點發怵,也摸不清王德發來路,還是把事情說清楚,先撇清關係,再慢慢圖之,連忙說道:“此事家父不知,是大同總兵起頭,說是有一夥來曆不明商隊,全是大車,外罩鐵殼,裏麵裝運的是李賊急需之軍資,為了能一舉攻破你等,除了2個千戶所外,另招集了幾路民團相助,不想在此地… … 。”

  王德發不動聲色,慢慢道:“你說完了?接下去聽我說了,你說,你父不知,我看是假裝不知吧,你又說是大同總兵起的頭,我看不一定,光那薑瓖沒有這膽子,還說招集幾路民團協助,這到時真的,隻不過不是民團,是土匪吧,一起官匪合作,打劫商隊,真是天衣無縫啊,來一個皆大歡喜,各取所得,不錯!真的不錯!”

  “還有,老營堡千戶所來了多少人馬?八角千戶所又來多少人馬?大同右衛來了又是多少?你算算,唯獨寧武縣沒來,這又是為什麽?是不是周遇吉不屑以之為伍啊。”

  丁三公子聽的冷汗直冒,雖然有許多的出入,可被對方猜的八九不離十,這幫到底是什麽人,怎可如此清楚。

  良久後才道:“確是薑總兵來的文書中說有一幫來曆不明商隊,打著大明旗號,手中有許多稀奇之物,更有千裏鏡和千裏傳聲之器具,我等一時心貪,從大同後就一直尾隨,經過每天觀察,看到貴軍也就幾十人,幾十杆火銃便… … 。”

  王德發假裝一副很煩的樣子說道:“丁三公子,關於你們之間有什麽交易,有什麽利益關係,有什麽勾當,不感興趣,也不想聽解釋對和錯,本來這就放你,被俘虜的51人一會我們也放回,可你等三人還不能放歸,等我們過寧武關時還的用用你,這周遇吉是位猛將,到時怕不好通融,就要請你出麵。”

  丁三公子長長吐了口氣,暗道,命是保住了,有求於我就好啊,就怕不明不白地死。

  丁三公子順杆爬道:“多謝大人活命之恩,它日定當相報。”

  王德發風輕雲淡道:“報不報的無所謂,隻要三公子能讓我等順利通過寧武關,還能有一份大禮相送,再為你開脫這次失敗的責任。”

  丁三公子立馬道:“活命之恩已難報,怎好再要大禮,隻要能開脫這次失敗的責任,我當盡力跟周將軍去斡旋一二。”

  王德發大喊一聲:“好,來來來!以茶當酒,滿飲此杯,君子一諾,一言為定,來人,送三公子等回馬車。”

  等送走人後,王德發哈哈大笑,程學啟豎起大母指道:“老王,你剛才說的千戶所是真的,還有你怎麽知道他爹是按察司的,還了解很詳細。”

  王德發得意洋洋道:“沒文化,真可怕,跟你們說吧,我是一半靠猜,一半靠蒙,還有一點點,我讀過明史,有一陣還迷上了,就說說這個丁三公子他爹,省部級官員,這官還是很大的,也沒幾天可活了,快死了,他的墳到2016年還在,當地政府還把死後朝廷哀榮褒獎的石碑找到,當成了文物保留下來,旅遊過太原時去看過,追封中憲大夫,母貴氏,封太恭人,碑上可是寫的清清楚楚,子三人:長秉廉,舉人,韓氏出,娶生員張燧女,繼娶生員方三樂女;次秉直,增廣生,李氏出,娶生員張紹綱 女;三(次)秉彝,廩生,韓氏出,聘舉人張榮女。女二:一適劉三輔,一適生員張大塈。

  孫男一:茂桂,秉直出。孫女三:二秉廉出,一秉直出,俱幼,未聘。

  你們看看,就老大是舉人,老二是秀才,老三就是秉彝,廩生,韓氏出,看看,還是庶出,沒什麽出息。

  再說我們附近就這幾個千戶所近,昨晚有官軍的話,逃不過這幾個千戶所,嘿嘿!”

  今天所受不同的刺激,就數5個大學生了,張天樂在一邊抽著煙說道:老費啊,年輕就是好啊,你看看他們,穿越後,成熟了許多,在看待許多問題上學會了先思考,接受能力強,你看王德發有點老謀深算,去聽聽他又在說書了。

  “話說這寧武關由寧武守禦千戶所,在崞縣西北寧武關處,弘治十年設立至今,跟偏頭關千戶所 、八角千戶所形成犄角,這八角千戶所在地崞縣西北八角堡 ,偏頭關千戶所在河曲縣東北偏頭關 ,統屬周遇吉轄製。

  周遇吉是個猛人,為什麽說是猛人,因為周遇吉區區五千戰兵,擋住大順軍二十萬,殺傷八萬,不過要到明年1644年正月寧武血戰,兩人在關下大戰了七天七夜,最後周遇吉彈盡糧絕,苦等援兵未果,寧武失守,隨後李自成氣不過,屠盡寧武城中不分婦孺老幼,這就要說到大同總兵薑瓖,周遇吉戰死罪責就是薑瓖見死不救,要不然就沒李自成什麽事了,

  寧武大戰打的李自成懷疑人生,如果一路過去再多幾個周遇吉,還沒等打到北京,自己這點兵力就被折騰光了,想退兵守西安算了。自成集眾計曰:“寧武雖破,吾將士死傷多。自此達京師,曆大同、陽和、宣府、居庸,皆有重兵。倘盡如寧武,吾部下寧有孑遺哉!不如還秦休息,圖後舉。

  可是,周遇吉隻是一人勇猛,而別人卻不是周遇吉,全是貪生怕死之輩,鼠耳!正當李自成想退兵,不想好消息接踵而至。刻期將遁,而大同總兵薑瓖降表至,自成大喜。方宴其使者,宣府總兵王承廕表亦至,自成益喜。

  九邊重鎮大同、宣府不戰而降,其他關隘,再也沒有遇到有力抵抗,從寧武關到京師,李自成再無阻礙。

  後人之所以崇尚周遇吉,因為他是一麵旗幟,代表的是氣節,是舍身取義的精神,在紛亂的明末,是他豎立了一根標杆,一座豐碑,在精神上激勵著後人,他死守孤城為的不是自己,是一種不屈,是身後的家園,哪怕這個國家看上去搖搖欲墜,大多數人已認為沒有堅守的意義。雖千萬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