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長夜漫漫亂世殤(四)
作者:南風音      更新:2020-03-02 01:57      字數:2754
  血染江山離人歌最新章節

  崇華正殿內,隻見裴清向禦座之上的少帝從容揖道:“回陛下,老臣有罪,本月二十日,老臣的書房不慎被外麵飛濺進來的火苗點著,不幸毀於大火,藏在書房暗格中的密詔也不幸一並化為了灰燼。”

  裴清臉不紅心不跳地睜眼說瞎話的同時,順便還提及了二十日那場浩劫,暗戳了一下楚隱的痛處。

  “什麽?!”楚隱拍案而起,勃然大怒道:“太師可是在說笑?!”

  龍顏一怒,階下裴清趕忙跪了下去,卻依舊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道:“老臣有罪,近日來見陛下忙於軍國大事,老臣不敢因此事給陛下平添煩惱,故而尚未來得及向陛下稟明。老臣有負先帝重托,懇請陛下降罪。”

  楚隱捏著拳頭陰著臉居高臨下看了裴清半天,看得分明也聽得分明,這老頭兒從頭到尾壓根看不出一絲犯下大錯的惶恐和畏懼,反倒一副理直氣壯的模樣,這哪裏是在請罪,這分明就是在找茬!

  “太師,難道你也跟那群亂黨一樣,要造反不成?!”

  “老臣不敢。”

  “不敢?哈!朕看你敢得很!如此荒唐的理由,你以為朕會信嗎!密詔究竟在何處,快交出來!”

  楚隱死活不相信,裴清就算再怎麽怪癖特立獨行,也不至於會做出這種明顯不合人臣之規、大逆不道之事。

  裴清仍道:“老臣不敢欺瞞陛下,密詔的確在那次失火中被焚毀了,老臣有罪,願聽憑陛下處置。”

  見裴清一口咬死了密詔已被焚毀,楚隱轉而怒問:“公然背棄當日對先帝的誓言,太師就不怕報應臨身嗎?”

  裴清坦蕩無懼道:“回陛下,臣自始至終都忠於大魏,從未做過背叛大魏之事,此心蒼天可鑒!”

  楚隱驀然大笑:“哈哈哈!父親,你終究是看錯人了!你看看,他哪裏值得托付,哪裏值得信任了!”

  裴清忽然抬頭看向楚隱,雙目炯炯有神道:“或許,這世上從未有人真正看清過裴某。”

  楚隱露出殺意厲聲問:“太師當真不肯交出密詔?!”

  裴清卻是看向單手撐案、站在禦案之後渾身殺氣騰騰盯著他的楚隱,不答反問:“陛下可曾聽過‘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楚隱定定地看著他並不答,這些冠冕堂皇的說教,他身為太子自然是學過的。

  “老臣當日的確是對先帝立過誓,終此一生忠於大魏,永不背叛。當日之誓言猶在耳,老臣從不敢忘,然老臣所忠之大魏並非陛下之大魏,而是天下蒼生之大魏!”

  “你說什麽?!”

  楚隱瞠目結舌,覺得裴清的狡辯簡直讓他笑掉大牙,他也不理解,二者有什麽不同,天下蒼生之大魏難道不就是他的大魏嗎?

  “再者,子不語怪力亂神,老臣從不把那些虛無的東西當真。”

  “……!”

  楚隱再度震驚,要知道活在這世上的人大多都還是對神鬼之說懷著敬畏之心的,鮮有將那等毒誓看得如此輕描淡寫的。

  憋了好半天,楚隱才咬牙切齒道:“無論太師如何狡辯,都改變不了你背叛朕、背叛先帝的事實!”

  裴清聞言,終於直起了腰杆,就算是跪也要跪得理直氣壯,向著禦階之上的少帝慷慨激昂道:“自古以來,無論多小的政權都是先有民,然後才有國、有君,百姓才是江山之本,社稷之根!為君者更當將此牢記在心,然觀陛下這兩年來的作為,陛下能否摸著良心說一句無愧於魏室江山,無愧於天下蒼生?”

  楚隱無言以對,因為他知道,自己沒有做到。

  裴清接道:“對此,想來陛下心中自有杆秤,老臣就不多言了,我們還是來說說慕樞相吧。”

  楚隱眉毛一挑,靜等裴清下言。

  “以陛下對慕樞相的了解,您當真信他會背叛大魏、背叛您,做出通敵叛國、密謀造反這種事嗎?”

  楚隱像是為了掩飾自己的心虛而刻意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他親手所寫與胡人勾連的‘盟書’為憑,證據確鑿,難道還能有假不成!”

  裴清低頭輕笑一下,接道:“好吧,姑且不談此事,老臣就單與陛下說說慕樞相此人,如何?”

  楚隱不說話,靜靜地看著他。

  “陛下可知,為何您與先帝對慕樞相百般猜忌,他卻還是一心忠於大魏,從無怨言?”

  這個楚隱多少聽楚天堯跟他說過,因為昌盛帝救過他的命,並且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是在報恩。楚天堯還教導過他,慕謙此心便是他們可利用的籌碼,既能很好地掌控慕謙本人,又能利用他平衡朝局。

  老實說,他也曾為此感到意外,他怎麽也想不到,那個叱吒風雲、威懾亂世、偉岸挺拔的身影居然守著這樣一顆報恩之心,為楚氏打下了這萬裏江山。

  但正因如此,曾經的他才會對慕謙那樣尊敬,將他視為自己唯一值得信任的臣子,甚至是師長。若非連城雪和親遠嫁,若非這兩年來世事的變遷,若非因為那本手劄和那個如鯁在喉的秘密,他相信他和慕謙之間會永遠保持君臣和睦、相互信任,慕謙也會一直保有這份報恩之心,替他楚家守護這萬裏山河直至生命走到終點。

  裴清看了看楚隱的表情,笑道:“看來陛下是知道答案的。”

  “……”

  “老臣說句大逆不道的公道話,他若是有心,是完全有能力取大魏而代之的,這也正是陛下非除他不可的原因,不是嗎?”

  楚隱沒料到裴清竟然敢說出這句滿朝文武皆心知肚明卻無一人敢說出來的話,一時竟怔在那裏。

  裴清接言:“俗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慕公究竟有沒有勾結胡人通敵叛國,有沒有與馮、林、吳三公勾結密謀篡位,在陛下看來,這些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隻要他想反,就隨時有能力反,老臣說得可對?”

  楚隱無言以對,因為這些日子以來,他的確一直籠罩在這種恐懼中,而當慕謙通敵叛國的證據以及楚天承告訴他的那些秘事呈現在他眼前時,這讓他對慕謙的存在更加恐懼不安,所以他才會不問真相如何就毫不猶豫地下旨處決了諸相,並對慕謙采取了雷霆手段,誓要斬草除根!從前楚天堯也一直是這樣教導他的,任何威脅到皇權的人,都必須毫不猶豫地清除幹淨!

  誰料天不遂人願,他輸了,不但輸了,連這天下也將麵臨易主的局麵。

  裴清眼中露出心痛之色接道:“可是陛下,您可曾想過,慕公若是真有反意,早在您登基之初就反了,何必嘔心瀝血為您保江山興社稷?況且,陛下以為除掉了他,朝廷就會安穩了嗎?不,恰好相反,朝廷沒了他才會更加動蕩不安,大魏沒了他也會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對此陛下心裏其實比老臣更明白,不是嗎?”

  楚隱無話,因為裴清的話句句切中要害,也戳中他的心虛之處。

  不錯,裴清說的這些他都明白,隻是他一直不願承認,他隻想盡快消除讓自己不安的因素,刻意忽略了那些真正核心的問題。

  畢竟身為一國之君,即便君德有失,但君心仍在,他豈會不知大魏沒了慕謙這根護國柱石的嚴重後果。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他不是一個稱職得民心的君主,他的處事原則並非萬事民為先,就算是像楚天堯一樣做做表麵上的虛偽功夫他也懶為,亦不屑為。

  說到底,他之所以會聽信楚天承的話實施殲滅軍黨的計劃,不過是為了求得自己的心安。他根本就不曾真正為大魏考慮過,更不曾為大魏的百姓考慮過!